轩辕英很不幸的听着村里的一名老者诉说着楼联发生的内乱.说是天鹰城韦王爷起兵造反,天迟国借口要帮楼联平定内乱出兵三十万进入楼联境内.同时珥国也在楼联唯一与之交界的临云城附近,聚集了近三十万的兵力.村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去离这一百多里的临云城参军了.轩辕英听的糊里糊涂的.韦青山叛乱,那简直是在开玩笑.轩辕英问了好几遍是韦青山还是戚先经.老头被他问急了说“你要想知道清楚,去临云城问伯爵大人不就行了.”轩辕英一想也对,他帮老人家挑了几担水,劈了一些柴,然后要了点吃的.匆匆忙忙的就上路了.
路上碰到了另一批从别的村镇去临云城参军的人,大约有四五十人.这群人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抗着被褥,有的还拿着把锄头.看样子领头的是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
轩辕英迎了上去,对着那个大汉一抱拳说“这位大哥,小子途经此处,听说珥国即将打过来了,不知是真是假.”那汉子也看到了轩辕英,他忙抱拳回礼说“这位兄弟,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听说前天有伯爵大人的人从我们邻村经过,说是珥国在边境聚集三十万人,伯爵大人希望周围的父老兄弟能一起抗敌.我们村的人商量了一下就一起来了.”
“肯定是的,邻村的人前天就去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插了一句“该死的‘儿’鬼子,好不容易平静几年又想来我们这占便宜.”
轩辕英又问了一下关于天鹰城叛乱的事,从这堆人中间听到的消息就更五花八门了.有人说是韦王爷投靠了魔族然后起兵造反,有人说是戚先经绑架了皇帝诬陷韦王爷造反,也有人说是天迟国造谣,借口平乱来入侵楼联.众说纷纭,但所有人都知道珥国即将对临云城的攻击是肯定的.
轩辕英看也问不出个结果最后决定还是去临云城看看有什么消息.
轩辕英昏头昏脑的和这么一群人往临云城走去,一路上经过了几个村镇都是只有老人小孩在,年青一点的人不分男女都去了临云城.经过了大半天轩辕英多少也知道了这堆人是从一个叫清河村的地方来的,全村的人都是姓陈,那个领头的大汉是现在的村长叫陈正关.那个插话的年轻人是他的侄子叫陈大田.晚上停步休息的时候轩辕英小声的问陈大田“你们都打过仗没有?”陈大田说“这几年很太平我是没打过仗,我大叔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打儿鬼子.”
陈正关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就加了进来“十几年前儿鬼子没事就来捣乱.我跟着伯爵大人打过好几仗,都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那时候伯爵大人还只是少城主.”
轩辕英点点头.陈正关接着说“后来西北道开了,大家的ri子也越来越好.我们这边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儿鬼子们也不敢来捣乱了.现在一听说我们这闹乱子了,这群狗娘养的就想来捡便宜.老弟说实话我是不信韦王爷会造反.”
“哦”轩辕英很高兴有人能帮韦青山说话.
陈正关说“我有一个兄弟在天鹰城做生意,他跟我说韦王爷是个大好人,前年他在天鹰城的铺子被几个喝醉酒的当兵的砸了,他还没去报官,韦王爷就带人来了,东西赔了还不说,又加了一倍的赔尝金,还把闹事的那几个当兵的抓来,让他们在门口帮我兄弟吆喝了三天生意.”
陈大田说“是啊,我还听说韦王爷几年前屯了好多粮,结果这几年我们这年年丰收,搞他的陈粮都卖不出去了,但他还是没压低粮价让老百姓吃亏.他是个好官,可不是个做生意的料.”
周围听着的人都笑了起来.轩辕英在天鹰城附近游荡的时候也听过不少人说韦青山的好话,这也是后来他肯跟韦青山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在在这几百里以外,还能听到旁人夸赞韦青山,他从心里为韦青山高兴.
陈正关喝了一口酒,然后把酒壶递给了轩辕英说“自家酿的过年酒,老弟别嫌味道淡.”
轩辕英接过来说“哪里的话,我好多天都没闻过酒味了.”说着喝了一大口.然后赞道“好酒.”
陈正关哈哈一笑“老弟,我还忘了问你从哪里来的.”
轩辕英也没隐瞒说是去博提尔给老婆移坟,准备回家好好安葬.当然他只是简单的说老婆是在前年病死的.中间也省略了马特而事件等一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