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7-03
序章凌晨四点四十的文章
我也会看一些关于世界末日大灾难的电影,却从未想过会在不久,便在是我还活着的时候遇到这般的末日,可是这篇文章我不得不写,或许,这便是救世主,(因为不信任任何的圣灵,只能以这救世主说话,)来让我提前告诉大家的。因为他过于真实,可能会产生诸多的猜疑,其中的一些地名,人名,我就不用真实的,只是希望你们明白,整个事件的过程。本书或许没有末尾,因为直到了现在,我也不清楚整个事件最末了的情况怎样,或许在今后的时候,我会有那种最末尾的感觉,但这毕竟不是我所认为的那种虚幻一类的小说,而且,我的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些也希望看到本书的朋友们能够理解,再次,我必须要声明一点,不要追究与本书的来源,也不去去枉费时间去猜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关于这点,我真的不想说太多,我只是要告诉你们一件或许会是真实的事情。
本书的名字最初的名字《或许不是门》,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门,虚虚假假的,我不想也制造一个门,但是这究竟是不太现实的东西,起码现在还没有发生过,是以,以如此的名字来命名,只希望朋友们了解我的用心。
但我最终还是没有以以上的名字来命名,只是因为后来想到书中的一些残酷且可怕无比的事情,还是觉得这《三十七分硬朗》更贴切一些,更符合我那颗矛盾的心。
写到了这里,我突然没有了思绪。这完全是因为这件事来的突然,我试图想以一种怎样的构架来讲整件事清楚以致清晰的告诉大家,我试图理清一些思路,但那些都是藕断丝连的,不知从何处开始,但是想了片刻,我还是决定以朋友们经常读到的小说的那种方式开始,而我也会被另外一个名字刘国替代。
紧接着便是下面的故事了。
第一章天京的建模师生活
雨水不紧不慢地从模糊而遥远的天际飘落下来,顺着路边的电话亭边缘,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雨声噼里啪啦的,这雨算然不算大,却是天京入了那夏天以来的第一场雨,所以有点珍贵。刘国站在电话亭里,伸出手去,试图去感受这雨的温度,但是一想到网上所说的,这雨可能和某地的火山强烈活动有关,是多少年一轮回的酸雨这件事,便停住了那手,脸上表情怪怪的,也不知想了些什么,又将目光落在了那雨中。
雨中的大厦也都模糊了,但是还保持着一种刚硬的线条,让人不住地去诅咒这个该死的世界那般的没有柔情,人的关系也是冷漠的,去看那等待公交车的亭子下的一群人便知道,他们站在那里,谁也不和谁说上一句话,或许是因为下雨的关系,脸上的表情有点焦急有点苦恼。
因为下雨的关系,人的心也变得焦躁起来,如此,路上的车子显得更加匆忙了一些,只是公交车去来的更加迟来,但是最终还是来了,疯狂的人群去挤车,刘国不想去挤,但是还在在那些人将要上完,在司机师傅嫌那些人不按队上车等问题埋怨的的时候,勉勉强强的挤了上去。
车子很大,三个大车厢,是那种活动的车体,其中的空间本来是很充裕的,便是如此,那车子里都挤满了人,因为人实在是太多,在刘国挤上去的时候,那车门将他的衣服一脚都夹住了,他用力地拽了拽,终于在没有弄坏衣服的情况下,拽回了自己的衣角,但是身子却转不过来,只能看着一张足有三十几公分长的长脸,因为距离过于短,那长脸的呼吸都清晰的很,以至于让刘国认定,周遭的看空气都在不停地在二人的鼻孔里循环。
也许是基于一种无理性和有理性的判断,刘国都认定,买一辆折叠形式的自行车最好不过,因为如此以来,便就再也不用和那群猪去挤,以至于让自己也变得像猪一样的活着,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想贬低了他们,而是他实在是讨厌从前的那种活法,虽然一辆折叠车并不能彻底的改变这种状态,但至少,能够完成一件自己从很久之前就理想着的事情,也会让生活更加有趣一点。
在这个躁动的年代,有点理想确实是弥足珍贵的,坚持下来更是不易。而刘国就是其中的一人,所以他觉得幸福。那怕是身边的那些同学都劝他不要花费相对于自己的大价钱去买一辆车子,哪怕是他们都觉得那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刘国却很坚持的自己的想法,在公交车子里,他便在想,为何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折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