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意冲霄-第二卷第十九节灵柩归来二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第十九节灵柩归来二(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五百名素甲持戈的士兵,护送着一具灵柩缓缓进入众人的视线中,那一张张疲倦掩盖下悲凉无比的脸庞,仿佛向天地倾诉着他们心中对主帅离去的不甘。

西城门外,无论为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还是散在四周观望的老百姓,都被这份悲冰的气愤所感染,燕征的离去,不仅仅只是一位将军的亡故,他几乎是带着宋国最后的希望,西胡不破、蒙军入侵、三番作乱,大宋即便有心背水一战,也是一个无将、无兵、无钱粮的死局。

也不知是谁开始了第一声的悲泣,十个、百个、直到成千上万,呼天喊地的悲呼与五百士卒的无声落泪形成一种明显的落差,这本应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此时却显得那般的相溶,天地间仿若仅剩下那无穷尽的悲意。

作为长子,按照习俗应该由我前去“扶灵”,民间认为这样做可以让死者亲属的灵魂随着扶灵者回归家中。

抛开以前的种种,明宗现在的做法,不失为一名开明的好皇帝。四名早就安排好的御林军身披素甲,过去将灵柩从马车的抬下并用肩扛起,静静地等我过去。

当我的手扶上灵柩的一刹那,心底忽然涌上一股无法压抑的悲愤。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今日只见马空鞍。”

仰首发出一声悲呼后,边扶着灵柩缓步前行,边沉声吟着。

这本是唐朝诗人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最后一句原为“蕃军只见空马鞍”,被我改了两个字。

这首本应颂扬战功的歌,被我用在这里,特别是只见空马鞍之句,令闻者更为悲凄,特别是几度经历生死战火洗礼的燕振雄,一直压抑着的低泣声换成了远远可闻的号啕大哭。

一名太监念了明宗亲手写的悼词,而后灵柩被送回到了已改名的武国公府,灵堂早在两天前已布置好,灵柩在中间停放妥当后,明宗亲率百官祭拜,皇帝带领文武百官祭拜臣子,除了以前大将军杨广昌战亡有过一次外,乃大宋建国以来仅有的第二次。

那些繁琐的礼节一道道过去,待众宾客归去后,已近半夜,燕府此时才平静下来,哭泣了一天的诸人也都累得懒得说话,除了应该留下守灵的我和燕威、嫣然、嫣红四人,还有坚持要留下一起守灵的燕振雄,其他诸人都被劝回去了休息。

按照习俗应该跪灵时间为三天,这三天时间不能吃、不能睡,隔刻上一柱香,以我的修为当然不觉得什么,而燕振雄武将出身,也不成问题,燕威时不时的偷动偷食打瞌睡,估计就算要累了也不会伤到身体,和他一个品性的燕嫣红也无须我为她担心,倒是听闻嫣然在生女儿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身体便十分虚弱,她极度悲伤之下中途晕厥过去几次,偏还执意不肯休息,反倒是她认为我从小便身体虚弱,时时留意着我,怕我有个三长两短更对不起已故的父亲。

到第二个晚上时,嫣然的脸色已经由苍白变成了惨青色,我明白再这样坚持下去她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于是偷偷招呼史红,在送祭品过来时,借着扶她的机会,输了一道真气过去,替她舒筋活血,缓解一下疲劳。嫣然出身名将世家,虽然自己未曾习武,但这点见识还是有的,也十分配合的稍站了一会儿,之后给史红和我投来了一道感激的目光。

本来雨阳也想在这里跪灵的,但在我以君臣大礼及身体健康为由的坚决反对下,她选择了退让,而懂事的鸾儿当然不会在这节骨眼上来麻烦我,只是满含担忧地看了我一眼,就带着墨菊、朴雨等人离去。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