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正这个名字,乍一听谁都会感到很奇怪,而事实上小正的父亲并不姓郑,小正原本的名字就叫小正,他没有姓。
小正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而母亲是一个安分守规的普通农妇,小正的母亲在生小正的时候难产,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生下了小正,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小正的父亲是全村公认最有学问的人,只因为他认识字,而且还会写很多字,所以小正从小就能认字写字,村里人给小孩取名、给亲友写信都找小正的父亲帮忙。
小正的父亲也是全村公认的好人,有时候别人为了表示感谢送他点东西,他也从来都不收。
村里人都管小正的父亲叫阿正,而最有学问的阿正,却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非常没有学问的名字----小正。
村里人都觉得阿正是因为帮别人的小孩取名字,把能想到的好名字都取光了,所以才想不到好名字给自己的儿子,而阿正却有他自己的道理,他说,人这一辈子做什么都要问心无愧,否则总会有报应,一个正字代表做人的准则,身正、心正、理正,人也自然就正,而他自己叫阿正,所以他儿子就要叫小正。
阿正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而是从外面来的,但却没有人知道阿正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之前有人问过,阿正却总是叹息不语,之后便没有人再问起,村里的老人都说,阿正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很多小孩都喜欢围着阿正让他讲故事。
阿正也喜欢讲故事,他不仅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教村里的孩子认字,写字。
随着小正一天天的长大,阿正也在一天天的老去,阿正自从来到小山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所以他只能从村里出去的年轻人写回的信里和专管送信的人那里,简单的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
离阿正所在的小山村最近的城镇叫南天镇,但就算是骑快马也要走上一天,听专管送信的老刘头说那里有一个大户叫欧阳世家,而老刘头只负责向南天镇周边方圆千里内的村庄收发信件,欧阳家会定期发给他非厚的饷银,老刘头从太祖爷爷就开始做着送信的工作,欧阳世家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家,所以老刘头很满足,他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
但阿正却不想小正重复自己的命运老死在小山村,外面天高地阔,小正应该出去见识一下,可他却又不放心阿正一个人去外面闯荡,他原本就是从外面来的,他知道外面的人心都很险恶,单纯的小正根本无法适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个云游的和尚,村里人都听不懂和尚说的话,于是找来了阿正,他们觉得阿正应该可以听懂。
阿正第一眼看到和尚,就觉得这个和尚不像和尚,但还有很有礼貌的问道:“不知大师从何而来,来此又有何事?”
和尚道:“贫僧是从来处来,为要做之事而来。”
阿正微微一笑道:“那大师所谓的要做之事又是指何事?”
和尚道:“要做之事便是该做之事。”
阿正又是一笑道:“那该做之事又是何事?”
和尚又道:“该做之事便是要做之事。”
......
就这样,和尚和阿正重复着说着这两句话,村里一起跟过来的人看热闹的人,都听不明白阿正问了和尚什么,和尚又回答了什么,于是越发觉得阿正很有学问。
******
山路之上,五六个小孩一人背着一捆柴火,缓缓的行进着。
走在最前面的小孩开口道:“小正,你爹怎么那么有学问呀?认识那么多字,还会说故事,真羡慕你有这么一个好爹。”
“是呀是呀,小正真是让人羡慕呀。”所有人都附和道。
头前的小孩呵呵一笑,又开口道:“诶,小正,你说,要是我们认你爹做干爹,你说你爹会不会答应?”
“对对对,其实我早就想认阿正当干爹了,就怕你们笑话我。”这时人群中一个人抢话道,又引来众人的附和。
小正一脸尴尬的道:“这个,我,我也不知道呀,你们自己去问我爹好了。”
大家看到小正的窘态都哈哈大笑,约定等送完柴就一起去找阿正。
几人背着柴火来回到村口,树口大榕树下几个老人正围坐着在聊闲天,看到小正等人,其中一个老人道:“小正啊,咱们村来个和尚,听说是一个世外高人,正在你家和你爹聊天呢,也不知道聊的怎么样了,这都半天了,你快回去看看吧。”
小正向老人道了一声谢,扔下众人飞也似的跑回家,小正一进院子便将背上的柴火扔在地上,直接进了屋。来到屋里一看,小小的屋子里早已围了好几十号人,都一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方向。
小正分开众人,来到近前,只听得父亲说道:“那要做之事又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