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起南国-第四卷 伐天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开诚布公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 伐天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开诚布公(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孙延寿连连摇头,嘴里道“哪里,早就想说与先生听,只是一直没得时机,这次借着空儿,便与你交了底儿。只是……”

“只是军门接的是老将军的家底,军门是怕有人说闲话吧?”

孙延寿连连颌首“是的,正是如此。”

“不妨事,如今军门声望更上一层楼,即使身份公布出去,世人也只会传诵老将军的仁义”牛庭直这么说是在夸奖孙龙,毕竟孙延寿是孙龙隐藏身份收留下来的皇子皇孙,正儿八经的朱氏嫡系血脉。

单手拂了拂额下的胡渣,孙延寿又问道“时机真的到了吗?”

看见孙延寿还在犹豫,牛庭直便加了一把火“到了,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不瞒军门,这次我来你这儿,也是受人所托。”

眉头挑了挑,孙延寿疑惑的问道“何人所托?”

“具体名字不说出来也罢,总之其中有广西老卒、有钦州新锐,他们都想觐见军门,劝导军门更上一层楼”

是呀,要是孙延寿能够更上一层楼,先做个王,rì后再登基为帝,说不得他们这些班底就能一跃成为开国大将。自古至今,什么时候最容易升官发财?乱世!乱世开国!只有在乱世才能为各式的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也只有乱世的出现,才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秩序,豪门垄断,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在立国的初期,各方势力洗牌,新兴势力会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话说回来,他们拼死拼活的,为的不就是富贵荣华吗?真正拥有高尚节cāo,愿为民族身死无惧、为大汉鞠躬尽瘁的,又能有几个?

“我再想想,这事儿事关重大,牵一发则动全身,再说,西面儿吴三桂不是也做了个周王么,我要是昭告天下,只怕他会担心我与他算旧账”孙延寿踌躇的说道,做皇帝爽是爽,可他不是呆子也不是傻子,这么堂而皇之的,不考虑四周邻居感受的话,很有可能遭到群起攻之。再说,那吴三桂可是杀害永历皇帝的凶手,虽说他现在也是扯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可只怕他骨子里最忌讳的,应该还是姓朱的!

孙延寿这边还在犹豫呐,牛庭直那边却像早就胸有成竹、智珠在握的样子,“军门,噢不,以后要喊你为王爷了,王爷不用担心,即便你亮明身份,吴三桂、郑经他们也只会投鼠忌器,断不会联合满清,剿杀我等,如今担忧的无非是鞑子得了信儿之后,转移重点,大军主力攻我两广”。

牛庭直称孙延寿为王爷是因为建文帝已经在诏书中给孙延寿封了个王,只不过时间紧急来不及昭告天下而已,所以牛庭直在看过诏书之后便这么称呼孙延寿。

之前来将军府之前,牛庭直只是抱着劝诱孙延寿为王的想法,他认为孙延寿如今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都已经到了可以扯大旗单干的时候了,只有更上一层楼,才会由量变引发质变。没曾想孙延寿这儿竟然还有这么大一个秘密!自个儿一直效力的大将军竟然是建文帝的血脉,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啊。此时,这前明血脉的招数一经使出,必定是风云变幻,世人皆惊。

此刻听到孙延寿的犹豫,牛庭直哪里还会客气,只听他利落的说道“其实我们的大军皆连两次北伐,肯定已经惹怒了鞑子王,要是他玄烨不来找我们才是怪事,所以说,无论王爷做与不做,那玄烨断不会放过我等,因而,军门还是做了吧!只要小心行事,那就万事皆安”。

孙延寿点了点头,嘴里道“先生说的也在理,本来我与吴三桂跟郑经都只是暂时的利益结合,根子里也没有那种非他不可的源头。也罢,如果再不打出这张牌,等局势安稳下来,那一切就晚了。这水,还是要来的更混一点!”

孙延寿这么说是怕各方势力对峙,更怕他们在幕后达成各种利益结合,虽说以两广现在的实力,倒也不会真怕了哪个,可要是吴三桂与郑经联起手来,而清军趁火打劫,那他孙某人还真讨不了好处。

再者,龟缩在福建的耿jīng忠如果被清军逼的紧了,又看不到获胜的希望,只怕他真会降了满清。历史上那耿jīng忠可就是这么做的,反了又降,当真是龌龊至极。

牛庭直听见孙延寿口风转松,他立刻长吁一口气,嘴里道“王爷说的在理,这水越浑越好,那么,既然他耿jīng忠孤立无援,要是我方施以援手,不怕他耿某人不知好歹。”

孙延寿点头称是“正是这样,他耿某人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的反,就可以为我两广多牵扯住一部分清军。让满清不敢悉数南下!好,明rì便让拨些银款、粮草盔甲着水师送往福建。之前已经救了他一次,这次我要雪中送炭,让他耿某人记住我的好!”

“军门,郑经可是在福建与耿jīng忠交战的冤家,我们这样做,也要小心提防郑经反咬一口”

孙延寿一挥拳头,嘴里狞笑“谁又怕他?他郑经要是真不识好歹,说不得我就与耿jīng忠联手,先除了他在陆上的根基,然后水军封锁各处,慢慢困死他。”之所以说是困死,而不是杀上台湾,是因为那难度也实在不小,毕竟郑氏父子在台湾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宝岛四面虽说谈不上固若金汤,但也不是谁想来便来的游乐场。

没有个十万八万的jīng锐之师,就算登上了台湾,也很难立住脚。再说了,十万大军可不是十万蚂蚁,那要有足够的船只,船只有了,也要有足够多的后勤保障。这一点,起码孙延寿做不到,而满清也做不到。

rì后施琅夺回台湾,那也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倾国之力打造出来水师之后的事情,要知道,施琅可是被郑成功从台湾赶走的自家人!(施琅与郑成功不合)

现如今,孙延寿已经在钦州种下了变革的种子,从水磨机磨出的面粉到改良剿车织出的布匹,从土豆的广泛种植,再到升龙土地的开拓,这一切是关系民生的措施;至于钢铁的冶炼、蒸汽机的制成、甚至于火枪火炮的引进改良,这些都是关系国力的重工业基础。

轻工业发展了,老百姓吃穿不愁了,他才不会造反,才会想起要jīng忠报国,才会记得自己也是个汉人,才会支持钦州的政策;重工业发展了,有了造出钢铁战船的原材料、有了蒸汽机、有了铁轨,那么真正的资本主义就已经在古老的东方扎下了根儿。

这世界,真的开始变了。

送走了兴高采烈乐不可支的牛庭直,孙延寿嘱咐他暂且暗中行事,所谓工yù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孙延寿既然想更上一层楼,那么民间的舆论就是最佳的工具。

不过,如今民间的舆论导向都是倾向于孙延寿的,只要暗影卫稍加引导,那么老百姓自然会受到诱导。

在屋里来回踱了两圈儿,孙延寿觉得有必要喊来孙望麟,和他好好谈一谈。

毕竟这钦州上下,除了些许广西老卒,大部分的随员都是跟随孙延寿之后才发迹的自己人,他们才不会在意孙延寿究竟是姓孙还是姓朱,姓孙也好,朱姓 也罢,只要他们升官发财,却也管他哪个!但是,孙望麟就不一样了,如果不能给这个义兄一个满意的解释,只怕他难免会心生芥蒂。

着人唤来了尚在钦州休整的孙望麟,孙延寿在心里盘算着一会儿究竟该如何开口。

<!--PAGE 5-->

思来想去,孙延寿还是决定开门见山,有什么说什么。V!!!

<!--PAGE 6-->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