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兴头,那宋姓官员又说道“军门,你再仔细看看,今rì炼出的钢铁哪有一点符合书上所说?”
孙延寿虽然执拗,但不代表他愚蠢,虽说被人揭破伤疤很不爽,但他是两广的实权人物啊,又怎么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火呢,想到这里,他便嘴里道“不知先生高姓?既如此,又当如何补救?”
“不敢称高,小姓宋,家父为宋应星”
孙延寿心头一跳,怪不得这老小子这么牛逼,感情人家老爹就是搞科学的!《天工开物》呀,啧啧,制造局竟然有科学世家的人才,真是太幸运了,想到这里,他嘴里不停“啊,原来是高人之后”。
哪知道宋之行竟然不搭话,只是自顾自的说道:必须重新炒钢,按照百炼钢的方法重炼一遍。
明清多使用的百炼钢工艺是在炒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炼数”来标明钢铁质量的工艺。宋之行拿出自己炼造的一把“五十湅”的钢刀,一刀跺在钢坯上,立时碰出火化,钢坯上面留下一道小口子,而钢刀没有崩口。宋之行接着拿过大锤敲断钢刀,举着让孙延寿看切口,孙延寿瞪眼一瞅,一眼就能明显的看出钢芯里面还是分层的,仔细数了数竟然有四十多层。孙延寿还能说什么呢?其后一切便都依了这位宋之行。
之后钦州炼铁的情景被县府志记载,上书“百炼钢,以钢坯入炉,火烧透红,即出而置砧上。一人钳之,二三人锤之,旁十余小童扇之,其火起,则童子乐 。 计百炼钢之肆有数十,人有数千,一肆数十砧,一砧十余人,rì夜不息,故小童歌声不缀,声闻十数里。蔚为奇观。”。
“叮叮叮”“乓乓乓”孙延寿看着工匠们锻造,明白这“百炼”即是百锻,其中心环节是反复锻打, “一锻一轻”,应是不断去除夹杂,氧化铁皮不断产生并拖落之故,累锻而所见 。
“百炼钢”就是去除夹杂后的一种“纯钢”。从现代技术原理看,反复锻打除了排除夹杂外,还可均匀成分、致密组织,有时亦可细化晶粒,从而极大地提高材料质量。(许慎《说文解字》云:“锻,小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有学者认为“百炼”的中心环节是渗碳,百炼钢是一种渗碳钢;又有学者认为“百炼”的中心环节是拖碳,百炼钢是一种生铁拖碳炼钢,这都是一种误解。正如孙延寿看到的百炼过程中,金属含碳量虽可能有些变化,但此非百炼的目的。)
最后,钦州出产的纯钢命名为钦钢。只不过孙延寿并不打算大量出售,毕竟,这好铁好钢都属于战略物资,若是被jin商卖往北方,壮大了鞑子的实力,那却是因小失大,贪财误事的典范了。
数rì之后,再一次冶炼中,身先士卒的宋之行突然发现炼铁高炉的炉嘴漏水,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如果炉嘴继续漏水,而炉壁继续掉渣的话,每次漏掉大量的铁水不说,好不容易矗立起来的炉体都有可能被烧穿。
危难之际,宋之行显得十分镇静。他把大家分成两个组,一组搬耐火砖,一组和耐火泥。而他自己却毫不犹豫地披上一件浇过水的外衣,冒着上千度的高温,把和好的耐火泥粘到炉嘴上去。一次、两次、三次……外衣袖子烤着了、衣襟烤焦了,他就让人再浇上水;脸和手烤出了许多水泡,他就淋点凉水。经过一顿饭的紧张抢修,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而宋之行却累得晕倒在炉旁。
闻讯赶来的孙延寿见到了宋之行,又将大大小小的头目近百人招集来,“明天,在高炉旁边再立一个高炉,回转窑也是一样。今后,每一个月就导一次炉,对停下的炉子进行检修。”
接着,孙延寿又对众人说道“切记,人命关天,生死为大,炼钢之事不小,但人命为大,如有危险,诸位定要多多保重,只有人活下来,才会有希望!”
不说那件事之后,孙延寿特意派出人手对制造局的几位官员进行了贴身防护,单说这炼钢的成绩吧。
等到钢炉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孙延寿很是欣慰,他在心里面算了一笔帐:从韶州开采两斤铁矿石,并运到相距数百里的钦州;从茂员开采一斤半的煤运到钦州制成焦炭;在佛山开采少量锰矿和半斤石灰。这四斤原料制成一斤钦钢。而对这斤钢,广西官府只需要支付两百文钱,当然了,算上手工费等,统共也就一两银子两斤钢的样子。
有了钢铁,铁轨的建造就可以提上rì程了,这不,某一rì孙延寿将几幅图纸交给宋之行,不多久他便在钦州见到了两条铁轨。虽然一节一节的铁轨很是粗糙,成本也还昂贵,再加上蒸汽机还没有研制出来,但孙延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第一辆火车将在东方鸣笛长行的样子。
再说了,即使没有火车,这铁轨的建成也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增加运输量,虽说那铁轨不够平滑,但用作铁车的轨道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有了这铁轨,一个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起一辆载重数百斤的货车,一头牛马就可以做二十匹马在普通道路上干的活儿。
之后头脑jīng明的矿物司官员在请示了孙延寿之后便把这铁轨引到了佛山开矿,于是,从矿区的高处引下的铁轨一直到了江岸上的码头。由于铁车满载时是下坡,所以并不需要太多人力,这样一来,铁轨就节省了巨大的时间以及金钱。
接连大半月,孙延寿在钦州休整发展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孙望麟所率的定北军也终于回到了钦州。
大军回转,第一件事自然是论功行赏,活着的士卒可以享受物质以及jīng神上的双重鼓励,但死的了呢?
思虑再三,孙延寿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类似于唐时“凌烟阁”那样的所在,其中,不论官职大小,不问出生贵贱,只写生平事迹,以及其人为汉人大业做了何事。
功绩薄是肯定要有的,长生碑是肯定要立的,至于死后的抚恤,家人的登记在册,这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时,荷兰人正跟英国佬在海上互掐,而台湾郑经却不知道龟缩在何处,心里面有了什么打算。
至于云南吴三桂,这老小子在孙延寿大败莽依图之后,信心大涨,更是一鼓作气击败了一部清军,只是后来舒恕及时回转,又断了吴军的粮道,这才没让叛军把满人赶回长江以北。
这时,中国的形势是这样的,辽东地区作为满真的发迹之地,龙腾所在,人烟依旧稀少,只是根基甚稳,而察哈尔叛乱的布尔尼已经收敛了近万人马,在草原上跟前来围捕的科尔沁人以及图海捉起了迷藏;山西王辅臣已经打通了通往四川的路途,他与吴三桂两人互通有无,致使满清各个击破的手段难以施展;两广地区已为孙延寿占领,吴三桂的势力地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以及江西一部,虽说多为偏远穷困地区,但声势着为浩大!长江以南,满清现在占有的地盘只是浙江一部、福建一部以及江西一部,若不是舒恕见机的快,与杰书合并一处,只怕满清的势力真要龟缩到长江以北,不敢渡河;至于苟延残喘的耿jīng忠以及趁火打劫的郑经,这二人瓜分了福建以及浙江的大部分地区,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若说百姓真的过的舒坦些,赋税越变越少的地区,除了两广,再也没有其他,这也造成了与孙延寿辖区接壤的地方发生大量难民逃难的情况。
一开始多方势力还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可等到逃民的数量超过三十万的时候,他们真的开始慌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要采取措施,却已经晚了。V!!!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