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器普及之后,中国的科技与罗马相比,劣势已经很少,而优势已经增多。两者已经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到了罗马人因为荒**和基督教的影响日渐堕落和愚昧的时候,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为这一天奋斗了2400年。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冶铁工匠为了克服极其不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表现了怎样前无古人的智慧。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书:
前节所列各书
《世界全史——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安家瑶著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
后记:本不该说的话
终于写完了!这是一篇本不该写的文章,如果任何一个历史系的学生说出“中国普及铁兵器早于西方”、“中国首先普及铁兵器,然后普及铁制工具、农具”、“美索不达米亚在今土耳其”•••这些话,恐怕他就要冒不能毕业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说,回应这样的话对于我的智慧来说是一个侮辱。但我惊讶的发现,在网上,说这样话的人不止一个两个,甚至不只一两百、一两千!说得严重些,这不是对于当代中国知识青年的智慧的一种集体侮辱吗?于是不得不写下一些肤浅的文字,来讲述一个本来尽人皆知的常识。
动笔才知道,“揭穿一句三秒钟想出来的谎言,需要一个星期的准备。”乃是一个真理。为了找资料,不得不天天呆在图书馆里,在冷森森的旧书架中寻找厚厚的落满尘土的书里的只言片语。每一个论据都不能照抄,必须找到两个以上的佐证才能采用。网上的资料常有差错(因为中国的网络文化还不成熟,网站的管理员往往只是兼职,较缺乏专业性),就更是要搞清楚。古文和外文,为了不断章取义,必须看原文才能放心。”•••
可喜的是,这篇文章终于写完,看起来也可以跟广大网友见面了。只要大家看了之后能够对“中国普及铁兵器的时间”这个常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并且衷心的希望,有才华和知识的网友能就这个问题发表真正的好文章,使我们的网络增加一些现在还比较缺乏的“书卷之气”。
TIGERyj先生:
您好,我不想掩饰我的情绪。你的帖子我一一读过了,从这些“文章”中我看不出你的历史知识,可能您的资料比我丰富,因为您的言论与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那么的不相同,使我很难相信您和我受的是同样的教育。
每一本有关的史书都认为亚述的崛起和使用铁兵器有很大关系,而您认为“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
<!--PAGE 7-->
史学界认为赫梯的衰落跟冶铁技术的传播关系不大,甚至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技术的传播。您却说:“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文“两河之间”的中文音译。所谓“两河之间”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在今伊拉克境内。亚述人就居住在今天伊拉克北部。我们认为:亚细亚是希腊文“日出之地”的意思,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古亚洲”,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还知道:伊拉克和土耳其都在西亚,而不是中亚。您却说:“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
我们知道: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先提到亚特兰帝斯的人。曾经在公元前360年两度在他的著作─《对话录》提及亚特兰蒂斯这个文明。之后再无人提及它,直到近代。您却认为古希腊还有文学作品描写过它。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请您明示。
我看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还是不知道您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这一问从何而来。
我发现书上有关古希腊铁作坊的资料很多,拉夫里昂铁矿从古风时代就很著名。而您说:“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
“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很抱歉,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相信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诸位史学界泰山北斗的论断,而把您的说法放在一边。
“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很抱歉,您的祖先就是这样的傻子加异类。
我们知道:钢的普及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因此我们管那之后的时代叫“钢铁时代”。在古代无法保证大型高炉的操作安全,因此古代不能普及大型高炉,而大型高炉是大规模生产生铁的保证,而工业化炼钢必须有大量的生铁,而普及钢必须进行工业化炼钢。而您说:“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我愚昧,想象不出一个初期封建国家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用钢来代替铁”。
我不才,刚刚看了《世界全史-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三遍,发现赫梯和亚述分在了两河流域诸文明目录下。请问您看的又是什么版本的世界全史?
有一个问题您与我是一致的:过去中国人常将中国以西的国家都叫西方,现在有时候为了方便,还常常这样分类。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应当使用比较精确的称呼。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能收回过去的说法。
<!--PAGE 8-->
还有,请列出您看的《剑桥历史年鉴》的原文。
其余的,看我的文章就够了。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对您的历史水平和诚实产生了相当大的怀疑。希望您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证明我是错的。(请注意,是真正的文章,而不是那些“百字文”。)
另外,请不要胡乱称呼别人为“老兄”。
附录1:TIGERyj先生有关言论集
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请问他们普及铁器一说如何得来?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擅长制造铁器的是希梯人哦,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西面,就把他们划入西方文明了哦。拜托普鲁日尼科夫老兄,多看点书啊,省的一言惊四座啊!
是吗??普兄??如果随便找个历史学家写的什么论著就可以而不用以考古文物为实据的话,那我还可以说最早普及使用铁的是亚特兰帝斯人呢??因为古希腊的文学里称道过亚特兰帝斯的军队战力强大和铁装备的先进。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符合你的标准。
考古发现希腊军队的装备主要是由青铜制造的,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人类一向把智慧的最高成就用于互相残杀,这真是人类的悲哀”看来古希腊人就是人类中的异种,和普兄是一类人。
能够制造铁器和普及铁器是两个概念,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有铁器的制造技术了,可离普及还差的远,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而过中国的铁器普及远比西方来的迅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大的数量了,到了秦灭六国,铁兵器已经相当普及,青铜兵器已经只是配角了,甚至已经有了铁制农具和工具,表明铁器普及已经基本完成。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
最后说一句,喜欢抄书是好事,但只抄与教学方面有关的书是不是有点片面啊?我知道有些教学书里的知识更新不快,往往与最新的理论有差距,比如普兄所说的亚述和希梯文明属西方文明一说,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也不知道是那本教科书上说的。
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一定要说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方面都是西方比中国先进,那我无话可说,只能怪老天把你投错胎生在了中国,没把你生成白皮肤。
<!--PAGE 9-->
古中国的科技和西方比谁更先进,我想世有公论,你我之间再怎么争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你不要乱给别人扣帽子,什么愤青??我那点象愤青了啊?我只是说了我所知道的事实。如果为中国说话就是愤青的话,那我也可以说你是崇洋媚外者,在以前的话或者还会称你为汉奸哦。
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在吵架,别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现在不是文革时期了。
还有我特地去图书馆看了《世界全史》,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目录,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亚述和希梯文明是在古代史的亚洲文明的中亚文明里提到,而自古亚洲是被欧洲称之为东方的,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不知普兄是在哪个版本的《世界全史》里看见中国的那位史学家把中亚文明划在西方文明的目录下的啊???望请赐教。
还有认为罗马人是使用青铜兵器的人就是头脑不正常??完了完了!!原来英国剑桥大学里的历史教授都是疯子,剑桥历史年鉴都是疯子写的,多亏普兄英明,发现了英国教育史上的最大弊端。佩服佩服!!!
附录2:补充:何清谷同志文章的结尾部分
了最新技术。——渗碳制钢技术,农具及兵器福建的制作工艺较简单,技术较落后。官手工业中生产兵器的工匠有官奴婢、刑徒、雇工。刑徒刑满释放后可以自由,雇工是由外地用重金征聘去的(14),他们可以改进外地的技术,也可能把官手工业中的技术传播到民间,使馆符合民间的生产技术起交流作用。这样一来,制造铁兵器的先进技术,必然促进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并会逐渐推广到农具、手工业工具的生产中去,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兵器的使用对战争有一定的影响。秦昭王说:“铁剑利则壮士勇。”(《史记&#8226;范雎列传》)荀子说:“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木苦)不便利者弱。”(《荀子&#8226;议兵》)可见钢铁兵器的装备能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是影响交战国力量对比的因素,当时武器的改良适应了战争方式的变化,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但是,武器的利钝对战争胜败不起决定作用,亦如荀子所说:“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楚国虽有“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僄遫,卒如飘风;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不是没有“坚甲利兵”,而是缺乏统帅一切的“道”《荀子&#8226;议兵》即良好的政治。
(14)吴荣增:《秦的官府手工业》、《云梦秦简研究》第48-49页
袁仲一、何清谷两同志的文章,请大家看我的像册,完全共享。
转自:鼎盛王朝
<!--PAGE 10-->
<a href=http://quanben-xiaoshuo.net>全本小说网 quanben-xiaoshuo.net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