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的名称除与祖天师炼有关外,据说还有另一个出处,即“状若龙虎”,若下排上岸,在离主峰不远处往前看,就可见龙虎山有一山曲折盘旋如蟠龙,另一山背卧如伏虎,形成龙虎对峙、龙蟠虎踞的壮观景象。
龙虎山麓之下骨一开阔平坦处,它坐北朝南,面水背山,乃正一观旧址。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携祖天师印剑符箓迁回龙虎山,就在这里建祠,祀祖天师。《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语句来描述这里的景色。南唐建天师庙,宋改演法观,明嘉修正一观,建钟鼓楼。天师府迁上清后,正一观渐渐被冷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
从正一观继续往上走,便到了祖天师结炉炼丹的水帘洞、炼丹岩了。炼丹岩前临溪涧、峭石壁立,丹灶遗址尚存,草庐足迹仍在。水帘洞瀑布飞泻,状若珠帘,当年张道陵就是用此水炼成九天神丹的。
天色已经完全亮了,太阳却没有露出脸来。张子洛站在草庐遗址之前,眼前便是炼丹岩。自从祖天师离开这里去四川后,丹灶遗址一直还保存着,据说常有神虎蹲踞其上,有人说是太上老君派来守护丹炉的。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重修演法观(正一观)后,曾在这里题写了一首《炼丹岩留题》抒**怀:“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
时间很是紧张,海驼会很快从那个法阵中脱身而出,并且展开最彻底的大搜索,但凡和天师派有关的地方都不会放过,当然也包括了这个天师草庐。
张子洛顾不上替何元甫担心,他从口袋中掏出何元甫塞进去的符纸和小罐子,那一摞符纸尚未画过。打开罐子,里面是大半罐的朱砂。张子洛手头没有毛笔,只能将就着用手指蘸着朱砂,趴在地上小心的在符纸上勾勒起来。
用手指画符,由于手感的差异,很容易在笔锋结构方面出现偏差,而对于作法的人来说,法符上即使是最小的一点偏差,施展出来的法术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甚至可能危及作法者的生命。
但是现在张子洛别无选择,只能用最大的小心来完成这件事。画完了之后,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觉得还挺满意,便将符纸平放在岩石上,口中念念有词,默祷道:“历代天师天灵护佑,避难趋福。”
凭空一阵详风吹起,那符纸拂了两拂,随风而起,在空中飘飘荡荡,兜起圈子来。
张子洛一眼不眨地盯着符纸,满怀期待看着它逐渐逐渐地飘向左边水帘洞的方向,突然半空之中一声长鸣,一团黑影疾如流星凌空向符纸直扑了下来。
张子洛大惊之下不及思考,天子剑脱手而出,激射向那团黑影,眼看就要射中,那黑影突然一个急停,势子不落反升,打了个旋子又飞向天空之中,留下几根黑色的羽毛飘然而落。却原来是一只硕大的鹫鹰,在它的利爪之下,符纸已经变成碎纸。
但是这鹫鹰也略微的受了一点伤,就听见远处的山林之间传来呼哨之声,鹫鹰哀鸣一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逸去。
没想到这么快,特事处的人就赶到了。那鹫鹰必然也是其中哪一位能人异士所飬养,利用其高空的优势来作侦察或者突袭。其实仔细想一下,既然天师派可以用符鸟来追寻踪迹,那特事处的那么些高人,总有些别的类似的方法,来追踪张子洛。更何况从天师府一直到上清宫,张子洛留下的又何止是蛛丝马迹。这样说来的话,简直就是上天入地,也没有他张子洛的藏身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