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章节目录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一章 各怀心思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目录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一章 各怀心思(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二人更是待不住了。连忙告辞。拓跋思恭在他们临走前连连许诺,表示会在陛下面前帮他们说情。三人告别不提。

等二人走后。拓跋思恭也连忙出发。旁边一个拓跋党项地族人策马上前,问道:“族长,此二人当日嫌我们是胡人,多有无礼,叔父为何还对他们如此亲热?”

拓跋思恭回头一看,原来这人乃是他的亲侄子拓跋勇,当下笑道:“阿勇你不明白。以当今天下的局势,我党项一族要想有大作为,就必须广结盟友,否则前途堪忧。”

拓跋勇不解道:“唐人如今已经衰弱,我党项一族害怕什么?”

拓跋思恭摇摇头:“在没见到唐皇的时候,为叔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在看来,唐人这个皇帝,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啊!我党项一族,不得不倍加小心!”

拓跋勇闻言,心中一动,陷入了沉思。

拓跋思恭心中暗许,点点头。这个侄儿虽嫌年轻,有时候显得智谋不足,但还听得进人言,也懂得思考,日后的前途不可估量。

只是……

只是唐人地这个皇帝,真是一大难题啊!想不到唐人明明已经即将衰落了,居然还出了这么一个有明君气象的皇帝,党项人的大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成功了……

◎◎◎

当唐弘夫二人与拓跋思恭正在彼此拉关系的时候,渭桥的王处存也正在与王重荣相会。

作为彼此都姓王,“五百年前是一家”,叙辈分为兄弟的王处存与王重荣二人,在这个兵围黄巢的时候,显得格外亲切。

当然,政治是肮脏的,无论什么亲戚关系,什么兄弟关系,在权力面前,统统都要靠边站。只不过,以眼下地局势,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在现在包围长安的几个节度使当中,拓跋思恭是个胡人。所以独树一帜。而唐弘夫与程宗楚二人,彼此因为郑畋的关系而亲善,形成另外一波势力。那么王重荣、王处存二人也必须联盟起来,才能应对唐程二人。于是乎,通过这种互认为兄弟地办法,两人的实际联盟关系,很快的就亲近起来。

与唐弘夫二人不同。王重荣、王处存二人,不但能打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套。他们对凤翔行在地关注度,可是远远的超过了唐弘夫二人。

而在他们的情报中,现在的这个皇帝陛下,虽然从前被田令孜所挟持,成了著名地昏君。但是等到逃离长安之后,皇帝很快就消灭了田令孜的势力,同时在凤翔大力笼络郑畋。励精图治,很有一番新气象。

他们二人对大唐地忠心还是有几分的。尤其是王处存,对大唐的忠心更高。但是他们却仍然有自己的私心。

他们并没有改朝换代地念头。不但如此,谁胆敢想改朝换代,他们就会反对谁。王重荣虽然曾经投降过黄巢,但那是因为对朝廷不满才这样做地。等到后来他发现黄巢还不如朝廷的时候,他地心又回到了朝廷这边:两个祸害里头,还是选择比较轻的那一个吧。

然而。他们的私心,却也始终无法消除——私心太重,几乎是任何一个王朝即将覆亡的时候,绝大部分官员的通病。皇帝在很好,大唐没有被推翻很好。皇帝消灭宦官很好,皇帝英明很好。皇帝要励精图治更好。但是皇帝如果想要对藩镇动手,那就很不好!

对自己权位的恋栈,到底胜过了他们的忠心。

所以他们十分关注朝廷的局势。

起初他们寄希望于这个皇帝不是太能干地角色,或者说不是太强势的角色。这样的皇帝可能很贤明或者很有贤明的名声,但是却缺少力量,最好是像“贤王”李杰那样空有贤明之名却没有军略的人。这样皇帝就必须依靠藩镇们的军队和力量来统治大唐。

然而他们失望了。

新地皇帝不但贤明,而且有军略。在所有人都认为他昏庸无能,在所有人都认为朝政已经完全被田令孜把持的时候,他已经悄无声息的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凤翔,他依靠着这样的军队。整编了凤翔节度军、山南西道军。同时还剿灭了凤翔节度军的叛乱。

这是一个有力量、有才干的皇帝。

这更是一个藩镇们——不再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藩镇——所绝对不希望看到的皇帝。

王重荣、王处存二人,尤其是王重荣。同样不希望看到。

王处存还好一点。如果朝廷真的要削藩,他只会观察风向。朝廷势大则听命,藩镇势大则不从。他对削藩地反对态度,并不坚决。

然而王重荣不一样。

在品尝过权力和不受约束地滋味后,尤其是在经过投降黄巢然后在投降回来的事情之后,王重荣已经懂得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地很好,必须手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否则你只能做一个任人摆布的角色,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

所以,他是绝对不能容许别人从自己手上拿走力量的!即使那个人是皇帝!

李俨在凤翔对凤翔节度军的整编,已经彻底消除了凤翔节度军存在的可能。换句话说,从此以后,凤翔节度这样一个藩镇,将在也不复存在了!

从这一点上,王重荣已经看出了李俨队各大藩镇的态度。他的心中,深深的警惕起来,同时开始因此而布局。其中,与王处存结盟就是其中的一个举措。

事实上,仅仅因为围攻长安的几个节度使中有人结盟,就赶紧结盟,这是压根没有必要的。节度使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军队。只要军队完好,节度使也就安全。而在目前讨伐黄巢这个节骨眼上,是没有人敢贸然攻击其他节度使军队的,那只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节度使群起而攻之。

所以,实际上,王重荣极力要拉拢与王处存之间的关系,并要与之结盟,预防的,完全是以后朝廷削藩的举动。事实上,他已经很清楚,除了李俨这样的皇帝,黄巢覆灭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了。更重要的是,此后朝廷将会有什么举动。

不得不说,王重荣还是有一定眼光的。只是他的眼光要跟来自一千多年后的李俨相比,那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只不过,王处存对削藩并没有王重荣那样的深恶痛绝。他与王重荣的结盟,更多的着重在眼前。更准确的说,是作为攻打黄巢的前锋,而与战友彼此相善,以便于确保战果。对于王重荣的提议:黄巢之战后仍然保持结盟,他还有种种顾虑,一直都没有答应。

“大哥,我等为朝廷出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你真的愿意日后朝廷兔死狗烹吗?你真的愿意作为一个功臣成为朝廷的阶下囚吗?”王重荣在席前,慷慨陈词。由于王处存的年纪比王重荣大,所以他称呼王处存为大哥。

王处存摇摇头:“荣弟,今上英明神武,我们这样做,不会有好结果的。安分守己一点,还能得个善终!”

王重荣道:“今上英明神武与否,小弟不知。小弟只知道,今上任用私人,刻薄寡恩,如果日后削藩成功,你我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王处存父亲善于经商,再加上他们家族本来就是竟是著名富商,即使不做这个节度使,他也能生活得很好。他并不想因为行差踏错,而让自己的偌大一个巨富之家,化为泡影。

所以他始终不肯松口,一直道不可。

王重荣心有不甘,暗自思忖,应该想什么办法,好让王处存同意自己的做法,正想间,外间突然有亲兵进来,在王重荣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PAGE 5-->

王重荣脸色顿时大变!

<!--PAGE 6-->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