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章节目录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十九章 御驾亲征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目录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十九章 御驾亲征(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当时唐将程宗楚率军首先自延秋门进入长安城,唐弘夫紧接着率军赶到,王处存率领精锐士兵五千人于夜晚也进入长安,得到长安市民的欢迎。入城的程宗楚等人恐怕其他将领入城分去他们的战功,竟不通报凤翔节度使郑畋和夏节度使拓跋思恭。而入城的官军士兵们放下军器进入居民私宅,抢夺金帛,掠取妓妾。王处存下令军士系上白色丝绸头作为记号,但坊市无赖少年不少人也载上白丝头,照样掠人劫货,使长安城内一片混乱。

这时黄巢率军露宿于霸上,侦察到城内官军号令不整,而且围长安的诸路官军互不联系,于是率军还袭长安。黄巢军自诸城门分别进入,大战于城中,唐将程宗楚、唐弘夫都被杀死,官军士兵由于抢劫物太多,负重而走不动路,被黄巢军杀得大败,死者有十分之。王处存收拾残兵余众归还到渭桥扎营地。

丁亥,(十月)黄巢再进入长安,极怒长安市民先前欢迎唐军的举动,于是“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唐诸路军全部撤退,黄巢军的声势更盛。

这一来一去对长安城的劫掠,再加上黄巢第二次败逃出长安时纵火焚烧长安宫室,官兵再入时地“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让这座中国历史上最伟大辉煌地都城,遭到了致命的浩劫。从此以后,这座集中华文明辉煌于一身地长安城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就此与大唐一起衰落了!这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地事情!

从前的云子昊。每当读史至此,只恨不能把抢功坏事的众人挫骨扬灰,杀而后快!只可惜,坏了大事的罪魁祸首,竟然在黄巢再入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否则,当他们得知黄巢此后的作为,不知道会否为自己的行为而惭愧。

到了现在。李俨当然不能让旧事重演。他本有心把几个罪魁祸首地除职。只是,他拿不出一个说得通的理由来。毕竟。此后地事情还没有发生,李俨要如何解释他为什么会知道此后历史发展的问题?而且,当时大唐的将领又有几个不是争功之人?说不定,换了人还不如这几个呢!也就只好罢了。

但是,他是绝对不希望这种情况向后是历史一样重演一遍的。

而在后世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将领们私心太重。只怕僖宗躲在西川不肯出来,这些人少了钳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他要御驾亲征,他要用自己的大军、自己的皇帝名义,阻止这一切。如果有人再敢不听号令,彼此争功、抢劫百姓,那么他手下地十五万大军,就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军令不可违!什么叫做杀无赦!

不过,这一切的条件是,诸节镇得兵马,在皇帝御驾亲征之前,并没有轻举妄动,并没有攻打长安。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李俨在决定御驾亲征、还没有说服郑畋的时候,就已经先发出措辞严厉的诏令,命令诸节镇兵马必须驻军原地,对长安围而不攻。违令者斩。

同时,他知道程宗楚、唐弘夫等人都对郑畋言听计从,于是也让郑畋给他们去信,让他们保持军队不动的态势。

有了这两个因素,再加上由于李俨出现在凤翔导致的历史改变,凤翔节度军和郑畋都没有出现在包围长安的兵马中。此时围困长安地军队,只有唐弘夫率领朔方节度兵马两万屯渭北。王重荣率领本部兵马三万屯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王处存率领本部兵马两万五千屯渭桥,拓跋思恭率领本部兵马一万八千屯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程宗楚率领本部兵马一万三千进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还有其他零星节度使兵马,有三千的、有两千的,战斗力都不强,依附于这几大节度使兵马之中,也就不用详说了。

而凤翔的兵马,在后世历史上,多达七万之多。少了这听从郑畋指挥,全心剿灭黄巢军的七万人马,其他互相钳制,互相争权夺利的几镇节度使都不敢贸然进攻,生怕因为自己努力攻打长安城而造成兵力地损失,从而被其他节度使吞并。可能相互间的提防稍微少一点的是唐弘夫与程宗楚,毕竟他们都与郑畋相善。但即使如此,他们间也不可能出现开陈布公、全无提防的情况。

所以,李俨的诏令和郑畋的私信也正中他们下怀,一个个严守本部驻所,却没有实际性的进攻举措。

随后,他们就接到了李俨御驾亲征的消息。他们彼此间有什么盘算,这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却说凤翔城中的李俨,在打好了御驾亲征主义之后,就开始做出征的准备。而说服了郑畋之后,郑畋也果然厉害,不过三天时间,就做通了众臣地工作,朝议一致通过了李俨地御驾亲征计划——说是朝议通过,是因为如果众臣反对的话,就算李俨是皇帝,也不得不屈从。毕竟李俨要想安稳地出征,没有这些大臣在后方镇守那是绝对不行的。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对皇帝的牵制了吧。

朝议通过李俨的御驾亲征计划后,李俨的种种准备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这一次,李俨基本上将凤翔的军队力量抽空了。

除了白虎军团三个师一共三万人留在凤翔,作为城防军队之外,其他所有军队都将随同李俨出征。

这个时候,朱雀军团的整编也初步有了成效,战斗力不能说很强,但至少也在当时大唐都平均水准之上。他们二万人(山南西道军三万人淘汰后只剩下了两万人马)全员出击,就是为了练兵。

实际上,除了已经经历过几场战事的三卫军六万五千人(抽调了五千人出来担任白虎军团、朱雀军团的中下层军官),白虎军团的七万人仅仅只经历过逼降山南西道军的行动。那只能叫作军事行动而不能叫做战争。当然,说他们没有经过战争,只是说在白虎军团成军后没有。之前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的,否则也没这么块形成战斗力。

所以,实际上除了三卫军,李俨手下的其他军队都没有打过大仗,的确需要拉出来历练一下了。

不过,有了六万五千人三卫军在背后撑腰,白虎军团,尤其是战斗力最低的朱雀军团并不用担心,只需要专心磨练自己的战斗力、吸取战斗经验就可以了。

在争夺留守名额的时候,白虎军团的几个裨将大大的发挥了大公无私的大方精神。三个师的名额被各位裨将们用各种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理由推来推去,实在深得太极神功的精髓,不愧为李俨太极拳的传人……

到最后,第三师、第五师、第七师的裨将技低一筹,不敌其他四位高手的太极推手,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李俨语)”。等他们回营后,被手下将领大大埋怨。甚至他们出去吃饭——李俨亲自掌控的军队中,所有将领军官都必须跟普通小兵一样,到食堂用餐,虽然也有一定的诸如不用排队,可以根据配给加点餐之类的特权,但是却必须在食堂用餐,不得自己私下开小灶——的时候,都要低着头、遮着脸,恨不得蒙上蒙面布。用他们的话说,感觉“对不起弟兄们的厚望,不敢见人”了。

<!--PAGE 5-->

毕竟,他们这些军队吃好喝好,养得白白胖胖的,都有点过意不去(古人真是纯朴啊……),再加上李俨的洗脑宣传,都恨不得马上上战场,报效国家。但是留守凤翔的部队可没有什么仗打。李俨有严令,凤翔留守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主动出战,只能稳守凤翔城。只要在大军回防之前守住凤翔,就是天大的功劳。但是这对那些鼓足了劲想大战一场的士兵和将领来说,实在不合心意。

幸好,李俨最后勉强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前线战斗中施行末位淘汰制,作战不力,战果排名最后一名的部队,必须调回凤翔城,与凤翔城的部队交换。这一下,留守部队的心中就有些不够兄弟了:他们倒也不希望大军失败,但是只要有一支部队作战差点,能让他们上前线就行了。而被选中作战的部队,自然也摩肩察踵的准备大干一场,千万不能让留守的那些家伙遂了心意:要知道,他们心意的满足就意味着自己心意的不被满足。为兄弟两肋插刀,为打仗插兄弟两刀,你们留守部队还是老老实实的干城防军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吧……

士气如虹,军威鼎盛,李俨心中很是满意。

<!--PAGE 6-->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