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心里发虚,毕师铎派人请当时为宣州观察使地秦彦(此人也是黄巢降将)入援扬州。同时,老毕把高骈软禁于道院。
宣州先遣兵入城后,四处大掠,并烧焚数十间高骈置放金宝的楼阁,其余积年所蓄藏地奇珍异宝,也为乱兵抢掠一空。
很快,野心勃勃的杨行密率数万大军奔赴扬州,准备消灭毕师铎。为毕师铎所召的秦彦闻讯,忙率三万兵沿江而下赶来救援,却半道为杨行密部将迎击,“杀溺殆半”。
秦彦带残兵入扬州。自称权知淮南节度使,以毕师铎为行军司马。老毕很冤,请来一个秦彦,自己反为其下。
杨行密大军抵至城下,营为八寨,团团包围。才数日,“城中斗米五十千,饿死大半”。高骈一家几十口在道院中被监押软禁,粮米柴薪断绝,仆从们只能拆毁延和阁的上好檀木当劈柴烧,用白水煮革靴、革带当粮食。很快,这些东西也吃干净,院中人便暗中互相杀食。高骈见自己已经陷入绝境,对从人哭泣着说:“我高家三代为国,粗立功名。本来想摆脱尘埃,自求清净,不想在人世求权夺利。今日事已至此,成仙得道是万万不能了”。
十月间,毕师铎师出屡败。很怕高骈在城暗通杨行密。高骈好神仙道家,毕师铎身边也常跟从一个好称能通神的尼姑王奉仙。她对毕师铎说:“昨夜神谕,扬州之灾,死一大人当可免祸。”秦彦听言,便接口说:“该死地这个大人,肯定是高公本人了。”于是,他立即命令毕师铎率兵去道院攻杀高骈。
刚吃了几口煮皮带的高骈正坐在道院中发呆。仆从忽然慌张闯进来讲有人砸门。高骈说:“肯定是秦彦来见我”。他忙命人大开院门,“整衣侯之”。
乱兵冲进道院。乱拳相加,把高骈打倒在地,又拖他在地上用脚乱踢,数落他道:“高公你上负天子之恩,下陷扬州之民,致使淮南遭受大灾!”高骈挣扎起身,刚想辩解。大刀挥处,人头已经落地。同时,他地全族亲属,全为兵卒杀死于院中。尸体皆被裹以粗毡,在道院创一大坑,胡乱扔入埋掉。想当年高骈在成都滥杀“突将”及家属近万人,如今果遭报应。
杀了高骈,城外杨行密大兵没有丝毫退意。秦彦的宣府军人常常掠城内居民入市肆当人肉卖。“驱缚屠割如羊豖,积骸流血,满于坊市”。忧惧之余,秦彦、毕师铎又向尼姑王奉仙问计。“走为上计”。二人苦笑,也只能如此。于是,秦、毕二人率残军拼死突围。放弃扬州城。
杨行密诸军一万五千余人入城,收葬高骈。行前,吕用之说自己府院埋有大量金银,至此,杨行密派人掘取,只挖出一个真人大小的桐木人像,上书高骈姓名,手脚皆上锁链,胸前钉满大钉。杨行密一见,痛恨吕用之阴险。命兵士牵扯出腰斩。“怨家刳割立尽,并诛其族党”。忙活数年。皆成一场空。
秦彦、毕师铎出逃后,又引秦宗权贼将孙儒率三万大兵反攻。
孙儒统军在外,又与老主子秦宗权翻脸,自任自己为淮南节度使。他对秦彦、毕师铎也不放心,派人突袭,斩杀了这几个转了好几圈的“降将”。
淮南乱成一团,百姓自然遭殃。不过百姓还好,更遭殃的是那些大族。百姓没有多少油水,要抢,第一要抢地就是大户。残留的大户派人向朝廷哭诉,正好遇到方彻地大军。
引发这一切地方彻也觉得差不多了。淮南再乱下去就要动摇根基了,于是引军入淮南。此时孙儒与秦宗权已经翻脸,秦宗权不是什么好东西,孙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方彻也不管他们是否已经翻脸,引兵就攻,不分彼此。
乱世中的将领,往往降叛不定。秦宗权开始称帝没多久就被方彻猛攻,不得已去了帝号,上表求降,方彻不理,继续猛攻。秦宗权实在顶不住了,只好逃跑。就这样一路朝淮南过来。
到了淮南附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方彻的攻势开始减弱,秦宗权也得到了喘息之机,派出孙儒在秦彦、毕师铎的引导下攻打淮南,准备以淮水为天险,阻挡朝廷的大军。
却没想到孙儒此人也不是善茬,知道朝廷对秦宗权盯得紧,对自己就未必了,于是上表请降,撇清自己与秦宗权的关系。方彻对孙儒地上表不置可否。
孙儒却以为得到了方彻的默许,这才有胆量自立与秦宗权翻脸,一面经营淮南,别的不管那么多,先把自己的实力扩充起来才是大事。当然所谓的扩充实力,自然就是抓壮丁这一从史前一直用到后世的民国时期的“伟大”传统了。姑且不论这样弄出来的军队战斗力如何,人数多了,声势上还是很吓人地。
然而没等孙儒准备好,朝廷的大军已经再度进攻了。秦宗权仓皇逃过淮水,朝孙儒这边过来,还没打定主意是临时地时候收拾掉孙儒,出口恶气,还是继续往南逃地时候,已经被朝廷大军奇兵而出,与孙儒一起被包围在了扬州。
孙儒也着了慌,再次上表,表示自己可以“反正”,帮助朝廷捉拿秦宗权。方彻置之不理,继续进攻。秦宗权与孙儒不得不再度连起手来,与朝廷大军作战。
一场大战下来,秦宗权与孙儒的八万大军烟消云散,乱军中秦宗权、孙儒,还有秦牟(他已经被秦宗权认为义子)不知所踪,还有不少乱兵抢走一部分原淮南节度军地水师战船逆江而上逃跑。
由于秦宗权军吃人肉深为李俨所厌恶,所以方彻得到李俨地命令是,一旦击败秦宗权军,对于俘虏都必须经过审讯,确定其没有吃人肉方可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凡是吃过人肉的,一律处死。
因为这种吃人的恶心不能流传出去,否则一旦人都习惯了以自己的同类为食物,那这个天下就将大乱了。
这一审讯时间耗费了方彻的精力。再加上他还以追缴乱兵的名义引兵进入吴越,消除那里的割据势力,对于那些驾船逃跑的乱兵,除了传令沿岸各地军队搜捕外,也没有多余的兵力清剿。
最后得到地消息是,那帮人逆流而上五天之后就弃船而行,已经不知所终了。
方彻并没有在意这不过五千多人地失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五千人要想隐藏起来,实在太容易不过了。更何况,不过五千人,也对大局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于是乎接到失去他们踪影地报告也就不在关心了。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区区五千人,却做出了一件让人惊讶的大事来……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