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北宋行-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学兵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学兵(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古代军队的操练还是项目不少的。Www,QuanBeN-XiaoShuo,CoM有是两对武将比武后,第三对武将出来竟然拿的不是包着毡子的枪,而是弓箭。

有趣的是,两人持弓的左臂竟然还各绑在臂上一个盾牌。这方法到挺巧妙。这样射出箭后还可以马上用盾牌保护自己,然后在盾牌的保护下再从容的把箭认在弓上,一抬手,便又可以射第二箭。好方法。

可这种方法为什么没听说呢?我自以为是的想着,可能是这样左臂多了盾牌的重量,射箭速度就要满些,而且也不能长时间举箭待射。还有身体疲劳这一因素,射的箭数目也会减少。

呵呵!看来我还是很聪明嘛,一下子就搞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场上。两个人等青旗一挥,立刻对射起来。

这次没多长时间,一员武将便用连珠箭的手法把对手射下马来。哈哈!我看见他这连珠箭是怎么射的了。要是这位武将知道我仅偷看了他的比武,就把他的连珠箭手法学去,不知以后还敢不敢公开和人比武呢?

这个观察也让我对武侠小说中的连珠箭法彻底的失望。原来这连珠箭法就是用来持弓的手再持有两只箭而已,这样每射出一箭后不必从箭囊取箭而加快了射箭的速度。当然,三只箭都射完后还是要取得。这让我想起小说中一连珠箭就是几十甚至几百发的连射。靠!上当了,难道这箭还能像机关枪一样吗?除非那个射箭的人有一百根手指。

我刚想对那帮没文化的作者进行人格上的贬低,突然想起我的小说中也是这么写的。似乎还已经在李家书坊印刷发行了。算了,我就睁一眼闭一眼好了。

这个比箭的节目结束后剩下的就十分无聊了。有些东西在我看来就纯粹是为了好看而弄出来的表演秀。

不过由于见识了些我不懂得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多问问多看看和多聊聊的。叫过一直没有讲解员职业道德的那位老兄,我开始把各种各样的问题抛出。

“大人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讲解员通过张统制知道我是个正九品的忠翊郎。对我这个武官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懂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还听说我这官位是战功得来的,所以他的震惊就难免了。

“我军中只是兼职。”我要解释的话得说一大套,便淡淡的提了一句。讲解员理解般的点点头,然后马上洋洋自得起来。显然,一一个私人幕僚的身份指点一个军官军事上的事很是让他自满。好在这样一来废话虽然多了些,但讲解之详细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由于过于详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讲解,并表示我知道马可以骑、枪可以刺、刀可以砍人。而甲胄就是士兵们身上穿的那些沉甸甸的东西。

“为什么队伍是以十为单位呢?三小队为一中队,三中队为一大队不好吗?”我准备露一手后世的部队编制。

讲解员用看傻子的目光不肖的看了我一眼。高傲的道:“咱胜捷军隶属殿前司,是禁军中的精锐。这每队多少编制调过无数编。从未有过你那种三三制的情况。或许厢军才会有这等编制。”

我好歹知道这厢军是类似于预备役的一种辅助部队。根本没多少战斗力。作为主力部队的禁军无论待遇和战斗力都不是厢军可比的。这讲解员显然没看好三三制这等后世的智慧。

为什么会这样?我试图解释三三制的好处,但这就要观察出胜捷军现在兵制的不足。仔细看了一会儿,我发现,我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三三制是适合火器时代的兵制,在这冷兵器时代并没有绝对优越性,相反还会有很多不方便的限制。我突然得出了个不好的结论。我这个拥有壹千年知识沉淀的现代人,在古代的指挥能力,可能还不如童衙内那个草包

这个发现让我十分的惊恐。本来我并没有想着什么带兵打仗的事。可人总是会变的,剿匪后,做个绝世名将,挽狂澜于即倒。甚至平定金国、西夏、蒙古乃至全世界的念头也不时蹦出来让我小小的兴奋一下子。可是在我的野心不断的膨胀后,突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竟然是个连赵括都不如的人时,打击可想而知了。

这时,讲解员为能够指出我的“错误”而得意,话也就多了起来。于是,一大堆我以前从未想到的各种冷兵器的基础知识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次,我放下高高在上的现代人的心理,认真听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