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width="778"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tr><td><DIV id=content style="fontsize:12pt;color:black;lineheight:180%;paddingleft:10;paddingright:10" align="left">“大将军!通过和巴人的数度交手,从江州的攻坚战到搜索行踪的丛林游击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所面对的敌人决不是一个只会呈匹夫之勇的草莽匪寇。wwW,QuANbEn-XiAoShUo,cOm”
司马错赞许的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秦国皇室宗亲,秦国的贵族子弟都是从小就练习骑射,学习兵法,作为皇室宗亲子弟的赢陟自然也不能例外,他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都尉一职是实实在在的靠军功所得,而非凭借祖荫所至,见大将军能听得进自己所言,顿时感到兴奋,于是滔滔不绝的说道:
“敌人虽然狡诈,但他仍然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兵力远逊于我,巴地虽大,但阆中、涪地、江州已尽落我手,想那贼酋巴虎可以逃匿之地不外乎是上柱、彭水以及珙地,最近我们搜索丛林虽遭受些损失,但依属下看来,这些折损并非是白白损失,从中我们可以猜测到贼酋并未举族迁徙,定是藏匿在上述三地之中的一处。”
见大将军及一干同僚全把目光注视在自己身上,赢陟兴奋的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依属下愚见,我们不用寻找他们主力决战,我军现有八万余人,再调五万蜀军和我军聚集一起,然后兵分三路,同时进逼上柱、彭水、珙地,此三地并无江州这样的城池要塞作依托,只要是数万大军出动,层层进逼、步步,巴人的那些雕虫小技就再也用不上了。而且贼酋巴虎兵少,任我们那一路他都惹不起,我军全线出击,就来个以众欺寡,恃强凌弱,他要是战,我们就地聚歼。他要是迁徙、逃跑,我们正巴不得,无有损伤就扫清了巴地,平定川中的任务也算是圆满的完成。
说到这里,赢陟又是躬身一礼,说道:“这就是属下的一点愚见,大将军以为如何?”
赢陟的话刚说完,底下的将领就忍不住开始议论起来。
“这主意好!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虽然缓慢,但是稳妥,巴人在江州一战也折损了几千,他们现在最多不过万余可战之兵,任他与我们那一路相抗,我们都可以稳操胜券。”
“这法子听起来不错,只是大军粮道似乎有点更难维护,眼下巴人二千轻骑在我身后骚扰,虽说藓芥之疾酿不成大乱,但终究是个麻烦,粮草从成都一起运,巴人就能知道,且敌骑行踪诡秘,来去如风,这几百里的运输线,防不胜防,现在押运粮草的士卒已有原来的三千增至一万,但仍不时遭到偷袭,这个着实有些头痛……”
……
……
底下的众将多是老行伍,一听就知道这法子看似笨拙,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于是,大多都赞同赢陟的观点。
“对赢将军的说法,谁还有补充或是不同的想法也说来听听。”
由于基本都已说完,所以众将都不再出声,一齐回归本位望着大将军,等司马错说话。
司马错见下面安静之后,缓缓说道:“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出奇制胜。”
众将一听大将军如是说,一个个都面面想觑,心里不禁都在想难道大将军另有奇谋?
停顿片刻之后,司马错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今赢将军提出的缓兵逼进,以拙胜巧这些都与兵法理论相孛,而分兵更是兵家大忌,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确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此战胜利后,我司马错决不瞒你赢陟的功劳,定向大王举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