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儿探珠入碧水,
倩女殷勤炊鱼羹。
虎门滩头无尽岸,
伶仃洋内不了情。
长嗟一声江山好,
且看轻舟破浪涛。
于是这一天,海南青山绿水间的苗寨。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黄道姑,惊讶地见到了一群远来的客人。
<!--PAGE 5-->
赵矜穿的还是那件古人无法弄明白的运动衣,赤着双脚,一副飘然若仙模样,走在众人前面,先唱了一个肥喏:“敢问——您就是织布织得最好的黄姑姑么?”
唱喏是这个时代男人的常用礼节。喏读作“惹”,表示恭敬之意。一边袖了手鞠躬,一边叫一声:“喏——”,叫得响而长、鞠躬鞠得深的,就是“肥喏”。
黄道姑打量赵矜,见是个俊朗小生,十分有礼,又叫姑姑,心底已是欢喜。互相施礼后,再坐下来谈话,黄道姑得知这原是一位得道高人带了一个瘦弱孩子、一群落难女子,怀着对自己的诚心景仰,前来拜访自己。同是汉人,责无旁贷,黄道姑马上答应赵矜:自己会向族长、长老们说情,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和女子们。
就这样,赵矜亲眼见到了史书上只一笔带过的大发明家黄道婆。此时的黄道姑三十五岁上下,颇历沧桑,漂亮是说不上的,但也端庄而干净,尤其是一颗善心,从来乐于助人,令人倍觉可亲。这样一位看似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回到老家松江(古代名府,现代为上海市松江区)之后,大大造福桑梓,她的发明使得松江生产力提升,稳居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乃至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称。这样看来,发明家岂不伟大!由儒学蜕变的程朱理学在宋朝时盛行起来,成为之后历朝的官方统治思想,不但过度重文轻武,还极端贬低科学技术,岂不是东方文明渐渐衰落的一大原因?
<!--PAGE 6-->
不管官方怎么看待劳动人民出身的发明家,黄道姑在寨中还是颇受尊重的。族长、长老们都买她的面子,又见赵矜一行多数是女人,怎么看也不像土匪之流,商议之后便答应了。
于是赵矜一行人在苗人们帮助下,盖好了竹棚、草寮,安下身来。宫女们跟着黄道姑纺织,苦儿砍柴,赵矜闲逛。
闲逛?是啊,赵矜来自现代,跑到这儿什么活都不会干。耕田不识扶犁,织布不知穿梭,放牛不明要领,砍柴也使不惯斧头……干各种活儿都只兴头了几下就知难而退,可不只能闲逛么!
偏偏赵矜生性又不安分,逛来逛去,便生出事来。族长家中有一把硬弓,寻常青壮皆难拉动,赵矜取来玩,不料拉一下竟拉折了。族长大惊,连赞赵矜神力。赵矜过意不去,决定给全寨人挑水,以作抵偿。
挑水可是好差事!赵矜挑过几回以后,乐此不疲,内心大叫道:“此乃吾天职也!”
为什么呢?嘘,因为啊,常常可以望见各寨子到溪中戏水的少女!赵矜遂十分勤快,从早晨挑水挑到黄昏,简直要把整个寨子的用水任务都包揽下来。如此乐于助人的得道高人,全寨子男女老幼没有不喜欢的。老人拉赵矜来家吃饭,男人女人遇到了赵矜都友善招呼,许多孩子跟着赵矜跑来跑去,其乐融融。
<!--PAGE 7-->
古代史书上总记载苗人“不识礼防”,其实这是汉人大儒的片面眼光。苗人正是秉性天然、无拘无束罢了,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每日里唱歌劳动,心胸自然开朗,哪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拘束?苗女平时于人前颇也腼腆,戏水溪中时却是尽情嬉闹,生人外人皆不避,那是纯然率真的举止,你爱看尽可大方去看,假正经只能浪费美景。一直到明代,还记载苗疆的风俗未经教化,苗女们裸泳溪中,见有汉人客商过路,越是侧目不敢视者,越遭到她们泼水戏弄,以此为乐。
噫!赵矜初时挑水也不知道,第一次撞见几个女孩子赤条条地划水过来,慌得也忙弃桶而逃。后来渐渐知道,你越退缩,她们越大胆,你越窘迫,她们越乐不可支。真正对付之道,就是坦然自若。你胆子壮了,她们倒羞怯了,不敢来犯。这就是“谁比谁牛”的道理。穆哈哈哈,本草终于领悟。
苗人并没有媒妁之俗,女儿长大了,父母便为她别建一座竹楼,建在临山傍水、景致幽美之处。女子独居其上,夜里看上她的男子便来唱歌。女子喜悦了,便开门纳男子进来,欢会无忌。
<!--PAGE 8-->
赵矜心里就想:“啊哈,这可是天然的艳遇机会!我何不也来试试?虽然我不会唱山歌,不过人家女孩子开不开门,只怕不在于歌,主要在于她喜不喜悦。我就随便唱上几段流行歌曲,她听得乱七八糟,说不定就喜悦了呢!”心底这样盘算了许多遍,怎奈胆量不足,每每刚要上前又退回来,于是一直搁下了。晚上挑水经过,耳闻竹林中阵阵男女和歌,不亦乐乎?
来到苗寨的宫女们,渐渐也有苗人男子们看上她们,帮她们做事,喜气洋洋地围绕她们唱歌。赵矜为宫女们的终身寄托着想,趁此加以引导。于是出自恩公的恩命,宫女们陆续被苗人中的好男子娶去,成了家,有了依靠。
苦儿亦适应了苗寨的生活,脸上终于也见笑容。
赵矜更加无忧无虑,做梦都是在笑。一天晚上,忽然感觉自己呆得差不多了。当晚就枕了枕头,悄然离开。
次日苦儿、宫女们、黄道姑、苗人们发现赵矜突然消失,十分惊诧,于是他们搭了庙宇,立了赵矜的牌位,顶礼膜拜。这庙宇,后来发展到远近皆知,四方来客有什么事情都来拜拜,求日求雨,求子求女,据说甚灵!即使后来苦儿、黄道姑离开了苗寨,宫女们及其后代又继续守护庙宇,一年四时拜祭,据说五百年后还香火不绝呢!
<!--PAGE 9-->
(待续第二十回:关汉卿宝刀不老,朱帘秀苦命到头)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