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矜起身道:“那么,兵贵神速,想定就去做,不要再耽于讨论了!各位将军,尽快协助我准备好出兵事宜!”
众人听了,皆拱手道:“遵令!”
其实赵矜还有些想法没有跟众人说,这些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根据赵矜向熟悉北地情况的军民了解,北地各个土著民族长年来一直处在东斯人残酷统治之下,生活可谓水深火热。因此,赵矜想要争取他们,将他们纳入义军的阵营!也就是说,义军一方面奇袭,一方面还可以广泛发动北地人民打击东斯统治者,是有双重胜算的!
<!--PAGE 7-->
不仅如此,团结土著民族,还具有长远的政治意义,有利于缔造一个和谐强大的政权,长治久安。这一点,赵矜跟何安平商议过了,何安平深表赞同。
还有李荼。李荼为将经验丰富,赵矜自然少不了与他商量。李荼深思熟虑之后,亦赞成速取北地之举。他告诉赵矜:隆冬出兵,其实正好。刚刚入冬之际,天气变化大,道路难行;到了隆冬,地面上积雪都僵硬了,天气变化也不大了,人体也适应寒冷气温了,反而便于行走。在北地,有经验的猎人就在隆冬出发,猎貂猎鹿。最会做生意的商人也不辞辛苦,在隆冬里抢先收购皮草。
赵矜经过多方了解,还有什么顾虑?因此当众说“我意已决”,其实并不是出于刚愎自用。一个政权的领导人,不可能凡事都向手下仔细说明。
新生的义军,将士干劲十足,办事雷厉风行。第二天,出征的人马已经选好,赵矜即在校场上会聚众将,拔出令旗、令箭,要发命令。
还没发,一将奋勇上前,攘臂高叫:“主公在上!末将某愿为先锋!”
<!--PAGE 8-->
赵矜一看头大。这是何磐。经过了两个多月,何磐总算学懂了,应该是“主公在上”,而不是“末将某在上”。他踊跃争当先锋,精神可嘉。不过,他实在不是赵矜想要的先锋人选。千里奇袭,先锋岂能用粗人?
“很好,很好。”赵矜遂和颜悦色地赞许:“何磐积极性高,值得夸奖。不过,我们这次奇袭作战,第一是要精细的人,第二是要会做政治工作的人;你还在学习中,下次再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你做先锋。”于是赵矜将令旗一挥:“众将听令!”
众将慌忙肃立拱手。
赵矜先抽出一根令箭:“齐劲!”
“末将在此!”
“你任先锋,率领五百精骑,当先前进!目标——北地最大的国家斡伐鲁侯国!应以最快速度,直袭其都城,擒拿其国主!拿下斡伐鲁,其余小国便可风卷残云,事关重大,不得轻忽!”
“末将得令!”齐劲听明命令,接过令箭。赵矜喊话其实并不是喊给齐劲听,而是喊给广大将士听,让他们都明白。
“颜士重、戴得功!”赵矜又叫。
<!--PAGE 9-->
“末将在此!”
“主公在上,末将全听主公吩咐!”
“你们两个,担任中军副将,挑选一千骑兵,三千马匹,除了兵器之外,只携带最基本的干粮草料、行军帐篷。其余辎重,一概不带。这就跟着本大将军,扫北去也!”
“得令!”颜士重、戴得功上前接过令箭。
“鹿祥、刘商!”
“末将在此!”
“末将听候主公调遣!”
“你二人,率领后军三千步卒,以骡车、马车载运物资,作为后继。你们的基本任务,不是厮杀,而是向各个土著民族村寨做好宣传工作。每到一地,遇到缺衣少食的贫民就周济他们。务必让他们明白本大将军的仁政。当然,万一前面军队奇袭不成,战役演变成强攻,你们还有用处。”
“得令!”鹿祥、刘商上前接过令箭。
先锋、中军、后援都已经安排好。没有“末将某”的份,何磐闷闷不乐,赵矜看了看,再拔出一根令箭,叫一声:“何磐、姚蛮子!”
何磐精神大振,虎步趋前,震天般大叫:“末将某在此!”
<!--PAGE 10-->
姚蛮子也干劲十足地上前,沉默寡言地躬身一参。
“你二人,率领二百猛士,作为本大将军的虎贲亲卫。行军时轮流宿卫,作战时紧紧跟随,不得有误!”
“末将某晓得了!”何磐接了令箭,甚感光荣,一手高高擎着,一手拉了姚蛮子,昂首阔步地下去了。
赵矜又安排了留守的各项工作,让李荼、何安平、乌达负总责。再次日,义军北伐队伍起个清早,井然有序开出新城,向着北方一片雪茫茫的大地迤逦行进。
(待续本回下节)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