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要是给元太祖成吉思汗知道,肯定气坏。成吉思汗爱马如命,他对众将颁布的军纪中,有这样的严令:平时凡是不爱惜马力拼命奔驰的、或者休息的时候不给马解鞍的——“见到这样的人,如果是我认识的,就送到我面前来,我亲自教训;如果是我不认识的,那么就地斩首,不需要告诉我!”
赵矜要学谁?自然是学英明的成吉思汗,不学把好好的唐朝搞得由盛转衰的李隆基。因此赵矜挥军前进,一路都很注意休养马力。
骑兵也需要后勤,因此除了骑的马,还必须背东西的马。那些马没有人骑,怎么带它们呢?
一种办法很简单——骑着公马,公马的老婆们自然就会跟着。在自然界中,一个马群通常是由一匹为首的公马与若干母马、小马组成,母马们本身就有跟随为首公马的习惯。
另一种办法,适用于没有老婆的光棍公马们。那些家伙怎么办呢?就用缰索并排串起来,变成“连环马”,赶起来就比较省事,不会胡乱四散奔走。这是历史上北方民族用过的后勤方法,南方汉人不明白,就以讹传讹,将“连环马”传说成十分厉害的作战兵种。
<!--PAGE 5-->
这其实是错误的。“连环马”不可能用于作战。后世乾隆皇帝在看到《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大破连环马”,以及民间说书“岳飞大破连环马”时,不禁哈哈大笑,指出这些书中的描述是绝对错误的。如果一支军队傻到真的把马连环起来串成一排,那么一打仗,先垮的就是自己。因为在一排马中,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的勇敢,有的胆怯,有的驯服,有的野性,怎么可能统一呢?把它们串在一起,平时慢慢地跑跑后勤还可以;一旦上战场,要它们冒着枪林箭雨全速奔跑起来,那是绝对混乱、绝对人仰马翻!
第二天,赵矜继续率军前进,一千二百人,三倍马匹,进入丘陵地带。丘陵本来就不太好走了,不料偏偏又遇上坏天气,漫天大雪纷飞。
糟糕!早知道会遇到坏天气,赵矜宁可迟些出兵。可是这个时代没有天气预报,行军也只能赌运气。赵矜心想迎难而上,就领着人马,迎着风雪,顽强行军。
在风雪之中,人眼模糊、马★眼迷离。军士们全数下马,包括赵矜都亲自牵马前进。好一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情景……那是《西游记》,赵矜这边是“你拖着刀,我牵着马”,也够辛苦的了!
<!--PAGE 6-->
这第二天所走的路程,顶多也就二十里,可能只有十里。实在走不动了扎营的时候,赵矜只觉得筋疲力竭,支起帐篷把驰骋和几匹母马赶进去,骂道:“你跟你这几个大小老婆,今天可不听话!不就是下点雪么,勇气都到哪里去了?”
可是自己一想,这风雪真不是开玩笑的,别说“雪拥蓝关马不前”,就连人也觉得艰难无比!不知道先锋齐劲他们怎么样了?后队鹿祥、刘商他们又怎么样了?本大将军可真是累到快要倒毙。
历史上,李愬雪夜取蔡州,因为是在夜晚行军,更加险恶。夜里的人体十分虚弱,气温又低,很容易就会冻死人。赵矜爱护士卒,不肯夜行,只在白天行军,还算好一些。李愬穿梭于数万敌军之中偷袭重地,讲求最快速度,催军催得极严。赵矜还算宽容一些,鼓励士卒自觉奋发。是的,现在遭遇坏天气,就是老天给予的考验!不能后退,唯有全军上下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坚持前进!
(待续第三十回:探马尽职获重用,主公善政得人心)
<!--PAGE 7-->
!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