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英雄-章节目录 被遗忘的英魂 悲壮的志愿军180师!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目录 被遗忘的英魂 悲壮的志愿军180师!(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

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5月27日。

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

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

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5月28日。

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

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

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四)壮哉,180师!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勋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但是,180师的指战员和烈士们一定比撤离不给友军打招呼的63军更坦荡。

对“180师一万多人,突围出去一个营1000人。被俘了7000人,足以说明这个师没怎么进行抵抗”和“由原**战俘组成的180师集体阵前起义”等此类有辱英烈的无知或无耻滥言,根本不屑一驳。

关于重新评价180师,“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应该加上吴成德(180师政治部主任)的名字”,是十分有见地的。

不知道究竟是63军的哪个师长在1953年5月22日弃战友伤员不告而撤,翻了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五)悲哉,180师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

这是什么话?

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客观上来说,从战斗的整个过程来看,180师师长郑其贵是拥有一部分的责任,作为政工系的军官担任了战争指挥官,他不可能没有缺陷的。

从战机把握的能力上,他过于死硬的接受命令,面对众多敌人却只能坚持打阵地战,却不能灵活机动地牵制敌人,造成全师各自为战,各部纷纷被击溃,最后全线崩溃。

从战局的掌控能力上,180师本来有多次有机会撤退,但由于顾忌军里的电报命令,并且对全师所面临的危险认识不深,所以多次失去减少损失的机会。

但是,从作为一个军人职守来说,相信没有任何人能说郑其贵做得有什么不对。

众所周知,郑其贵,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师司令部参谋、营教导员、团政委、太岳军区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六十军一七九师副政委。

从郑其贵的任职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工作的经历十分丰富。他是个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人,吃苦在前,敢挑重担,无论是个人品质还是政治素质在一八零师堪称优秀。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整个战斗的过程来看,郑师长在完成志司和军部下达的任何命令均是不打半点折扣的完成,那怕牺牲和困难再大,就算到全军分部突围之际,我也没看出180师有任何出格的行为。

<!--PAGE 5-->

说实话,要追究起责任来,要说不对那得首先说从各部传到180师的各个电报命令,他们都有责任!

命令不清不楚,并且军里还有志司都有电文传达,给180师的战场指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

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饥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PAGE 6-->

许多与郑其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同意韦杰的评论,因为他们都认为:郑其贵的军事指挥并不一定称职,但政治上是坚定的。

郑其贵和他指挥的180师,坚决执行掩护兵团撤退和伤员转运的命令,无愧于军人的责任、荣誉和道德。

50年过去了。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不知道郑其贵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

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处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队。

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

!~!

..

<!--PAGE 7-->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