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正文 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正文 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2公里的路程。一匹战马全力冲刺之下需要跑多长时间?

蒙古战马地冲刺度虽然比不上欧洲的马种,可2公里的路程最多也就三、四分钟的事。

三四分钟的时间,中华军可以干什么?

中央的132门元五一式青铜炮可以打六轮,左右两翼的18o门前装滑膛炮可以打三轮。

一共能打出不到一千三百来枚地炮弹,那一千三百多枚炮弹又可以炸死多少骑兵呢?

三千?

不够,那好----四千?

还不够?----那,五千怎么样?

要是还不够的话。六千总可以吧!

但事实上呢?三千人,最多不会过三千五百人。

余下的满清骑兵还有一万两三千人,他们在继续冲锋。

“举枪。”

“瞄准。”

各连营的军官紧张的盯着站立在阵地最前沿的那些手拿红旗的人,那只手已经高高的举起了。

“唰。”

随着红旗的落下,样的喊声响彻了整个防线。

随之而来地就是无数的“砰砰”枪响,声音依旧清脆。

一排接着一排,环环相连,步步相扣。

与之对应的就是满清骑兵下饺子似的坠马,一排连着一排,像是被镰刀收割的麦子。

惨叫声、哭喊声。声声入耳。

但那撕心裂肺的痛嚎,却不能没有勾起中华军一点的同情

心如平静,坚若铁石。---这就是中华军。

特别是中央部属的三千禁军,不动如山,当真地是不动如山。

禁军,平日里负责中州内城和泰安宫的外围守卫工作。

因为职责所在,他们没有时间像各个整编师或是地方守备团那样,搞一些长途拉练。他们的训练大纲只有两个主要:1、仪貌。包括军姿、军容等等。2、射击。占地小,筹措简单。

第一批禁军是战场上最精悍的力量,是中华军当之无愧的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扩充,禁军渐渐的被各个整编师戏称是----花架子,银样蜡枪头。就连整编师中的小弟弟----卫戍师(那时候地卫戍旅),见到禁军士兵也是两眼朝天,再也没了前几年的敬畏。

这事情生了也就算了,本可以一直如此下去的。因为梁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不巧的是蔡家兄弟红脸了,建阳五年大过年的,俩兄弟差点轮刀。

被梁明叫到跟前训了一顿,然后一问原因,这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啊!想一想也对,在这样下去,自己手头的这支精锐就快退化成驴屎蛋子了----外表光鲜,里面一团糟。

梁明大手一挥,禁军从建阳五年起随军参加各项演习。

或许是憋着一口气,还有就是想夺回往日的荣耀。总之在四月份的第一场演习对抗中。一千禁军在2o5高地死死的抗住了卫戍旅的全力进攻(武器先进于整编师,前文有介绍)。人员伤亡六成,打反击时依旧冲得上。

这一仗让蔡德富很是解气。也让禁军重新树立起了威信,虽然还没有全部恢复。美中不足地是反击效果不怎么样,卫戍旅拍拍**溜了。这似乎是一个弱点,单被胜利地荣光也遮掩住了。

十月份的大演习中,禁军再次出现追赶不上地苗头,这下就盖不住了,连蔡德富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缺陷。

随后的几年里,禁军将士用自己顽强地意志,精准的射击,塑造了禁军的新一轮高大形象---不动如山。

两个方面,一褒一贬。

褒----就地防守迅,战斗意志顽强,枪法精准,无论身陷何等境地都是战斗到最后一个。(演习所用枪弹为内部为泥球。)

贬----行军度缓慢,追击度更慢。全军六大整编师,一个卫戍师,一部禁军,三十三个地方守备团,三个地方守备旅,四十四个单位中,名列倒数第一。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