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听桓震又道:“太冲第二场‘原富’卷中答道欲天下安富而必废金银何以见得?”黄宗羲不假思索的道:“无他银力已竭而已。”桓震点点头道:“从前银但用于征税一入大内再与民间无关自然银力会慢慢枯竭。但是如今我欲振兴工商只要商贸流通银子自然周转其力怎么会竭?”黄宗羲一怔听他续道:“而且太冲说废金银那么难道要天下商人辗转各地购买货物都驮着铜钱去么?”这个问题确是黄宗羲不曾深思过的一时间低头无语。
桓震叫人取了一叠纸来道:“这是一本落卷的抄本我特地带来给太冲瞧瞧的。”黄宗羲依言接过一目十行地看了抬起头来道:“此论未免太过幼稚他说当行钞法每岁造钞数千万贯则可得金数千万两岂不知世间焉有点纸成金之理?所造既多则金与土同价而况以纸为金市井贩夫岂肯为哉!”桓震问道:“若说钞法不可行为何宋时又有称提钞之法呢?”黄宗羲张开了口眼中神色先是有些迷茫后来却如恍然大悟一般缓缓道:“有本钱而已。”
桓震击掌道:“太冲果然聪明!每造一贯钞即以一金入库民之欲用钞者必先将银输官欲得银者亦必还钞于官如此则一钞等于一金再无可疑。”黄宗羲颔不已露出十分钦服的表情。桓震笑道:“我有个朋友深谙此道不过眼下他在辽东金州往后有机会我给你们引荐引荐。”
徐光启在那边唤道:“老夫这里如此热闹百里怎好意思独自躲清静?”桓震一笑对黄宗羲道:“咱们过去罢。嗯我记得你指分了中书省是员外郎么?”黄宗羲点头道:“大人知之甚详。”桓震拍拍他肩头道:“明日到任之后好好做事有甚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便是。”
众考生散去徐光启却留了下来问桓震道:“老夫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桓震不明其意顺口道:“徐大人请说。”徐光启示意他坐下道:“我朝自古以来无朝官领外兵之例百里是否……”桓震霍然明白他是要削夺自己的兵权了。这怎么可能随便答应?且不说辽东十几万兵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久以自己目下的处境若是一旦将兵权拱手交出恐怕第一日交权次日就要死于非命。可是正如徐光启所说朝臣领外兵的确招人非议而且两万多辽兵在京畿、通州一带驻扎已久耗费粮食不在少数附近居民已经略有怨言一定得赶快想个办法解决。
当下笑道:“下官正想与大人商议此事。而今天下兵非不多只得力之兵少耳而得力之将更少。全国卫所之兵合三百余万除西北些许之外皆不能御寇定乱全仗别设边兵任之。下官不知道养这些兵有甚么用处?卫所屯田本相辅相成之制不过眼下的情形大人也看见了军伍销耗耕者无人屯粮不足便加民粮又加盐税又加京运至万历时竟有加征之说。长此下去国力安得不竭?”
徐光启道:“那么可有良策治理之?”桓震一字一顿的道:“废除卫所还田于民!”徐光启一惊卫所屯田是本朝太祖开国以来便遵行的制度号称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米可是时至如今确如桓震所言已经败坏不堪了。虽然如此但他骤然提出要废卫所之制那也太叫人惊讶废卫所必除军籍军籍一除兵将从何而来?若说招募国家财力远远不足支持但以目下而言九边之地虽然都有边兵可是腹里仍须仰仗卫兵防守说撤就撤又没有新兵补充不但令许多人失其职业也大大不利地方安靖。话说回来边兵都为督抚、总兵控制安知他们不会心怀异志挟兵叛乱?
不由得连连摇头说了自己的担忧。最后一节却顾虑到桓震的身份没敢出口。桓震道:“徐大人所虑甚是但下官都有应对之法。如今天下卫所兵虽有从征、归附、谪种种不同名目但要之都是以世籍取兵一兵自成丁至七十少说也要在军中服役五十年之久不得复还为民。是天下之兵尽取于户也。”望了徐光启一眼见他不表示反对这才接下去道:“若是兵不取于户而取于口设或天下共六千万口以百口出一兵可得兵六十万以之防守腹里足矣。而九边战事繁多之地可以优禄招募就如戚继光募兵一般严加训练。而兵粮则取之于户今全国户有一千五百万上下以腹里六十万边兵六十万期之不过十二户养一兵耳何患而不成?往后没有甚么卫兵边兵之分只有腹里九边京畿地方戍守之处不同设或一行省之内得兵二十万则分为十班取一班入卫京师余九班万戍守郡邑越三年而一更替。撤卫之后余出的土地就分给还籍为民的卫兵耕种兵只管打仗民只管种地京师之兵既足九边战卒不乏地方安靖可保而农事亦不为挂误。方才所言只是略数人多地窄之处可以多征人稀地阔之处不妨少征调其余缺可矣。”
徐光启一壁听一壁沉思待得桓震说完仍是久久不语。过了总有大半个时辰这才道:“此法或有可行之处但要在天下骤然推广不免震荡太巨。”桓震笑道:“这个好办先择数地试验就是。腹里之处可择一南京为窄乡一贵州为宽乡九边就以辽东大人之意如何?”徐光启缓缓点头道:“这法子倒不错……”忽然想到难道这是桓震为了能够继续掌握兵权特地抛出的一个计谋?若真如此他的心机却不能小看。但这法子对国家的确有利让他试试料也无妨。
桓震笑道:“那么明日下官便去中书省与众人商议核定每地详额选择恰当之人办理。”犹豫片刻道:“方才下官说天下得力之兵少而得力之将更少。唐宋以来出将入相本寻常事耳唯我大明文武绝途截然不相挂涉。领军者不得输饷输饷者不得预兵操兵者无权节制节制者不能操兵。边兵唯知有大帅而不知有督抚更不必指望彼等心中有朝廷国家。欲除此弊除非以朝臣领兵。下官意中想在中书省下复国初参议府之制专理军事为天下征伐之未审可否?”
徐光启彻底警觉起来设参议府难道他要毛遂自荐自己来兼任参议么?不由得十分怀疑地瞧了他一眼。桓震笑道:“下官心中却有一人颇充得此任便是故辽东巡抚袁崇焕了。”徐光启大讶没想到他竟会提出袁崇焕来这个名字已经许久不闻了去年北京城破之后他便不知下落时至如今谁还能担保他一定仍在人世?
桓震道:“下官一年半以来无时不在努力寻他派了人往他东莞的老家去守株待兔料想袁崇焕尚有亲族好友不会毫无联络。终于不久之前自他的至交陈子壮那里探来消息袁帅去年南下以后一直在水南妹夫唐某家里做客下官已经遣人致意劝他以国家为重不计过往再出仕途。”徐光启又惊又喜袁崇焕之冤他早知道对袁的一片忠肝烈胆也敬佩不已若是此人出面来执掌兵权那可比把天下精兵交在桓震这样反胆包天的人手里要好多了。原本如果桓震提议自任这个参议他是拼了老命也会反对的可是袁崇焕来做那么想必也就无妨。只听桓震笑道:“此事也不必瞒着大人下官请袁帅出仕其实是想他来主持伐虏大局。既然敌我都知道那十年之约只不过是唬人的谁先出手谁便占了先机。何况近来皇太极学得精了开始在虏邦禁烟金州烟场收入颇减正好给我一个藉口寻隙生事。辽东新军训练已久还没经历实战就算不能大胜亦可借此练兵。袁帅若肯就任下官便要提出此议到时候还请徐大人多多帮忙。”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