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
在青城第一峰东坡,伫立着一座始创于晋代的宫观,它就是著名的上清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既是传说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帝王下榻的行宫,还作过农民起义的大本营。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殿宇,大都是清同治八年至民国年间重建的。正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东配殿名文武殿,供奉孔子和关羽。殿右有鸳鸯井,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尽管二井一源,却一清一浊,一深一浅,一温一凉,充满玄机。此外,观旁还有观日亭和观灯亭。前者在宫前,是观赏日出的好去处;后者在殿后,夏日之夜,可以欣赏“青城神灯”。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峰顶,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上清宫地势高旷,气候时与山下不同。往往山下雨雪纷飞,山上却星斗满天,范成大有诗云:“但觉星辰垂地上,不知风雨满人间。”
朝阳洞
在混元顶北岩间,传为宁封真君栖真之所。朝阳洞为大小二洞,相距五米,大者洞深24.2米,宽32.13米,高4.36米。小者洞深5.3米,宽11米,高3.2米。这里,苍岩壁立,山道盘迂,老藤古树,奇峰怪石,常没于山岚雾障之中,唯洞口豁然开朗,每逢睛霁,旭日东升时,岩壁金光灿烂,象撒了一层碎金;俯视平原,田园村舍历历在目。
祖师殿
从龙桥栈道前行,过访宁桥左行2里,便到了祖师殿。祖师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祖师殿,原名真武宫、清都观,也称洞天观。建于晋朝。
现存祖师殿建筑为清同治四年修建,整个建筑似小巧玲珑的四合院,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像。
张三丰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士。史书中称他不修边幅,号张邋遢。读书过目成诵,寒暑只一袖一蓑,一餐能食升头,或数日不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明朝初年入山修行,被明朝皇帝封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后人奉为武当派祖师,建观塑像供奉祖师殿内。
祖师殿还有浴丹井、读书台等古迹。浴丹井是唐天宝七年,道教薛昌居炼丹留下的遗迹。读书台为唐代道学家杜光庭的读书处。
出祖师殿山门,经浴丹井、云松塔,沿小道行半华里,可达轩皇台绝顶。相传这里是黄帝授道处。登临顶峰,孤峰耸立,独秀霞表,松涛盈耳,天风浩浩,俯览江水如带,群山相拥,风光无限。
下轩皇台,经三险,可到金鞭岩。岩石呈黄色赭色,一凹处有三石排列,相传为赵公明藏金鞭处。这一路奇峰峭壁,千岩竞秀,万睿争艳,十分壮观。
老君阁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泰安寺
泰安寺始建于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数十株十分粗壮的古银杏、桢楠和红豆树,寺前有古驿道,是灌县通往金川的必经之路。相传明末泰安寺僧人了空与蜀王残部勾结,与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部属为敌。张的部属请到土人带路,偷袭泰安寺,大获全胜。寺焚僧逃,了空触岩而亡。对此,《青城山记》中有记载。1986年该寺重修,随后香火不断。泰安寺一带五溪合流,五峰环聚,风光幽美。传说古蜀王杜宇在此将土人所献米酒倾于味江中,与将士共饮。
神仙洞
神仙洞仙气浓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处,一字排开48个石潭,光滑无苔,水清宜人,传说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天台寺遗址周围,散布着几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着对联:“山前山后溪水响,云内云外涧鸪啼。”洞深约千米,洞景奇异,内有色彩斑斓的石潭一百多处,水清如镜。洞内常年有两股清风流出,右是暖风,左是冷风,从不相混,遇到气候变化,洞中还会飘出白雾,囊清香,故人们称此洞带有“仙气”,名“神仙洞”。洞外林深草茂,百花娇艳,景色亦佳。
水晶容洞
这又是个奇异秀丽的岩洞,洞长1000米,分上、中、下三层,规模宏大,堪称“川西第一洞府”。洞内由钙化作用形成的各种景象,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洞口高悬于白云之上,洞外流泉成瀑,如天降银河,十分壮丽迷人。
龙隐峡栈道
从泰安寺北上可至五龙沟,因沟谷处在白龙、黑龙、青龙、赤龙、黄龙五峰之间,故名。这里又是一处胜景荟萃之地,进入沟口五龙坊,沿沟北上,经绿风亭、海漫亭、鞠躬亭、金娃娃沱、龙隐峡栈道,可至又一村。金娃娃沱又名三潭雾泉,一股泉水经三折下落三潭,逐级而下,水大潭清,周围群山环抱,绿荫蔽日,雾气迷濛,景色奇佳。龙隐峡栈道修于半山上,紧靠峭崖,旁临深壑,蜿蜒曲折,绝壁处还凌空架板通行,是个观山赏景,避暑探幽的好地方。(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