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道学文化 衡山、泰山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道学文化 衡山、泰山(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泰山周围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初,禹曾分九州,其中冀、豫、青、衮、徐五洲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泰山除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美,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话,那么泰山除了从总体上和宏观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在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

泰山在几千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名山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泰山风景景观。

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为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过渡阶段。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副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每一位进入泰山的游人都会容易而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这些庄重而辉煌的古建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当代,代代相继,佳作纷呈,成为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泰山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宗教活动,它是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作“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称作“禅”。传说先秦有72代君王封禅泰山,正史记载秦、汉、唐、宋皆有帝王封禅,明清两代,改封禅为祭祀。

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

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秦二世元年,二世皇帝东巡碣石,经过泰山时举行祭祀之礼,并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秦刻石现存岱庙中,为保存最早的石刻,立于岱顶碧霞祠东的玉女池旁。只剩数字残片,且见的几字为二世的刻辞,秦始皇的刻辞一个也不见了。(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