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道学文化 嵩山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道学文化 嵩山(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位于登封县城东南15千米的告成镇北周公庙内。告成,即历史上所说的“夏都阳城”。它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建都的地方,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乡,山水环抱,风景宜人。

周公庙门前有一座乾隆十三年,唐政府派太史监南公说来阳城,仿土圭旧制,换以石座石表。石表上刻“周公测景台”五字,带有纪念周公之意。后人在石座背面题刻“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对联一副。现存的测影台,下部乃方形石座,形如15-;的正方形锥体,高约2.5米,周长5.5米,名之曰“圭”;上部为长方形石柱,高约2米,名之曰“表”。表上端覆盖石雕,远视似亭,颇为壮观。1000多年来,它饱经风雨侵袭,巍然独存。

观星台在测影台后约20米处,建于元朝初年,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距今已有700多年,在古代文学和建筑史中也有重要价值。这座观星台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为当时全国的观测中心。其规模宏大,高9米多,下大上小,平面呈方形,为砖石结构,台北设有两个对称的踏道口,可登台眺望。台顶北部测量日影的量天尺长31米多。当时郭守敬利用这座观星台重新观测了二十八星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的精确度。郭守敬还和王恂、许衡等人利用这里的天文观测数据和全国其他观测站的资料,经过计算,编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部历法施行达360年。授时历计算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比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而现在世界通用的阳历是公元1582年才制定的,它与授时历相一致,但比我国授时历要晚300年。

嵩山观星台为全世界瞩目。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之作了高度的评价。国际天文家学会曾作出决议,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一颗小行星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观星台、授时历和郭守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少林寺

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少林寺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阉、二祖庵及达摩洞等。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座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风景。

<!--PAGE 5-->

一进山门,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生发展及其赫赫功绩等。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

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佛教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只,重约650千克。该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铜质达摩像。东侧置放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断臂佛前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是1983年重建,殿内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毗卢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的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都十分有名,值得一游。

少林寺的文物也十分丰富。寺内保存有珍贵的碑碣石刻,如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多样文物。

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美,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的资料。

从塔林北行约1000米,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它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像。

从初祖阉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和他的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

<!--PAGE 6-->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就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址为嵩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定名为嵩阳书院。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和司马光、范仲淹等都在这里讲过学,使该院成为嵩山地区儒教的活动中心。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嵩阳书院兴盛之时,各地学子慕名而来,书声琅琅,弦歌不绝,在周围的佛道寺观之中,自然别有一番韵味。院内原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碑一座,刻有他所题的一首七律《嵩阳书院》。诗中说:“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以菁莪育俊英。”嘲讽唐朝皇帝在这里建立奉天宫,祈求长生不老,虚妄荒谬,不如后人将道观改为书院,培育青年。

嵩阳书院古朴雅致,前后共五进,有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先圣殿、先贤祠、三贤祠、道统祠、丽泽堂、藏书楼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嵩岳寺塔

嵩山脚下还有我国最早的高空建筑——北魏嵩岳寺塔,也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岳寺苍山环抱,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因推崇佛教改宫为寺。北魏正光元年,建起了这座宝塔。隋唐之际,寺院定为今名,屡经扩建,富丽堂皇。唐代以后逐渐衰落,只有嵩岳塔一直保存至今。现在的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白衣殿等,都是清代重建的。

嵩岳寺塔的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塔高约41米,周长33.7米,外部分为15层,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构成。基台平面呈十二角形,高0.85米,坚实厚重,造型古拙,为全塔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辐射着一股深厚的气势。基台上面的塔身为上下两部分:下段壁体平坦、挺拔、质朴、自然,四壁辟有宽敞的券门;上段12根倚柱构成12面,除辟门的4面外,其余8面各砌一座壁龛,突于塔壁之外,装饰得奇妙精巧。塔身上15层密檐,檐与檐之间低矮的塔壁上点缀着门窗。诸檐叠砖的数目经过精心设计,使全塔外廓呈现出轻快的抛物线造型。密檐以上为塔刹,由宝珠、相轮、俳莲等组成,高3.5米。整个宝塔形成刚劲而柔和、雄伟而秀丽的艺术特色。(全本小说网 www.QUAbEn-XIAoShUo.com)

<!--PAGE 7-->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