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wwW。QuANbEn-XiAoShUo。cOm形成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清初间有传承。
清微道士为了将自己的道派托之古远,宣称传自元始天尊。陈采《清微仙谱》序云:‘其传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也。迎归待以师礼,数以难事试之,坚心如金石,遂悉付以隐奥。……后佐宋理宗,数谏不从,归隐不知所在,人以为仙去。‘《清微斋法》云:‘南毕道,字斗文,乃清微保元仙卿,眉州人,丙辰十一月初三日寅时降生眉山,性淡荣利,学通天人,仕宋累官至广西宪。
尝遇保一真人授至道,能役使神*。……隐青城山。‘《道法会元》卷二云:‘讳毕道,号西滨,眉州人。……十月初三日生。……李真人数试之,不怠,以四派玄奥授之。……后西滨仕至广西宪司,休官入青城山。‘略其岐异之文不论,南毕道盖生于宋理宗之前的丙辰年,即宁宗庆元二年应诏赴阙,奏对明敏。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黄舜申有弟子近百人,使清微道法大行于世。
可以说至黄舜申时,其教派组织始正式宣告成立。
黄舜申既是清微派的组成者,又是清微法理论的集大成者。陈采《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张宇初《道门十规》也称:‘清微自魏所衍。‘《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为事,其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清微斋法》卷上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
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鬼神,全在于心诚意正和深厚的内炼工夫。《道法会元》卷一《法序》也称:‘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气融。
……凡气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故该宗著《清微丹法》,专言内丹修炼之道。其《发用章》引雷渊真人之言曰:风、云、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为基础,待临场时,靠运气从体内发放出来:‘耳热生风,眼黑生云,腹中震动即雷鸣,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无入定光中,……次复收敛运一气七遍之妙,……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发也。‘
清微派在南宋形成之后,至元代,取得很大发展,名目甚多。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序》:‘正一法外,别有清微法雷,名逾数百。‘元代清微派,仍以黄舜申一系所传最盛,他的弟子分为两支向南、北发展,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传行于南,一支以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从而使清微道法很快传播于大江南北。南传一系为黄舜申弟子西山熊道辉。因未见熊道辉、彭汝励、曾贵宽等人的传记和其他资料,唯知赵宜真活动于元未明初,故此系在元代的发展情况不详。北传一系的主要传人是黄舜申弟子张道贵,其主要特点是全真道士兼传清微法。
张道贵先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门徒,《武当山志》载,张道贵,名云岩,号雷翁,长沙焉,终于自然庵。‘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名,投礼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