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道门流派 五斗米道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道门流派 五斗米道(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同书《何充传》亦称:‘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所立《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即有‘祭酒约施天师道‘之语。如此,在东晋中期世人改称其教为天师道,只是从其教内的称呼而已。

在以上众多的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是其重要首领。

他有很多弟子,其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南史-沈约传》载:‘钱塘人杜子恭,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沈约的高祖沈警即‘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子恭死,门徒孙泰,泰弟子恩传其业,警复事之。‘杜子恭在世时,门徒众多,影响很大;死后,其天师道信仰为其子孙所继承。史载,其子运,运子道鞠,道鞠子京产,京产子栖,‘世传五斗米道不替‘。而且他死后很久,仍受人景仰。《南齐书-孔稚珪传》称:孔稚珪之父孔灵产,在宋明帝泰始中罢晋安太守,随即隐居钱塘,每‘东出过钱塘北郭,辄于舟中遥拜杜子恭墓。自此至都,东向坐,不敢背侧。‘

史载杜子恭死时,将教事付弟于孙泰,后孙泰与其侄孙恩、孙恩妹夫卢循等,以五斗米道为旗帜,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起义。《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塘杜子恭。……子恭死,泰传其术。然浮狡有泄阒菡蕉分惺О埽 端 溃 鹨遄詈蠼崾 >」芎笫朗芳叶哉獯纹鹨宓钠兰鄹鞑幌嗤 家恢鲁腥纤 鞘芪宥访椎烙跋煜碌钠鹨澹 蚨 俏宥访椎婪⒄故飞系囊患 笫隆?br/>

可见,张鲁政权覆亡后,五斗米道

组织涣散,科律废弛。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随曹操回到北方,次年卒于邺城。此后,五斗米道失去统一领导,各级道官、祭酒各自为政,随意‘置职‘和‘授箓‘,组织十分紊乱;原有的制度和戒律也被废弃,道官乱收道民财帛,道民不去师治赴会等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南北朝初年,世家大族出身的寇谦之和陆修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对天师道进行整顿和改造,以求问题的解决。

寇谦之在北魏初年,宣称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命他宣此《新科》,‘清整道教‘。清整的重点就是调整天师道与封建制度的关系,制止天师道徒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使之与封建制度相适应。他对过去已经出现的各次起义,包括多次的李弘起义,严加斥责。称他们是‘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愚人‘和‘恶人‘,犯了亵渎太上老君、叛逆君父的大罪,‘当疫毒临之,恶人死尽‘。

表示坚决制止同类事件的继续发生,为此要‘以礼度为首‘,即用儒家礼法改造天师道,用臣忠子孝的原则充实它的戒律,使之完全符合封建制度的需要。其次,要‘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还要整顿组织,加强科律等。经过寇谦之整顿、改造后的天师道,史称北天师道。南朝宋道士陆修静在南方也对天师道实行了整顿和改造,据《陆先生道门科略》记载,其重点是组织整顿。提出整顿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实行道官按功升迁制度等。经过陆修静整顿改造后的天师道,史称南天师道。

天师道在南北朝经过寇、陆二人的整顿和改造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摒除原来它所包容的某些反映下层群众要求、有违封建礼制的成分,增添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内容,使它由一个民间宗教变成符合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士族宗教。

与此同时,其组织得到相应的整顿,教规、教仪得到一定充实。自此以后,天师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北天师道,得到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在北魏境内大为兴盛。《魏书-释老志》载: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并‘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太延六年秋,孝文帝元宏因京城‘里宅栉比,人神猥凑‘,下令将原在城内的道坛迁至南郊。六世纪中期,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分别迁都洛阳和邺城,各将天师道场迁至新都,崇奉天师道如故。不久,高氏取代东魏建北齐,字文氏取代西魏建北周。天师道在北齐曾一度遭取缔,但在北周却继续受到支持。

经陆修静改造后的南天师道,亦有相当发展。主要表现是两晋时期天师世家的子孙仍继续奉道。如杜子恭的玄孙杜京产及子栖,仍‘世传五斗米道不替‘。《南齐书-高逸传》载:

‘京产少恬静,闭意荣宦,颇涉文义,专修黄老。‘《南史-隐逸上》称其子杜栖亦续奉天师道,至于萧梁之世。另一天师道世家会稽孔氏,至孔灵产时继续奉道,他在宋明帝泰始中罢晋安太守后,有隐遁之怀,‘宋明帝于禹穴之侧立怀仙馆,诏使居焉。‘此外,南郡枝江人刘凝之,于宋文帝元嘉年间,‘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受天师化民之道‘,而‘王公赠遗,一无所受‘。

隋统一全国后,南北天师道合而为一。但直至唐代,史书缺乏记载,情况不明。唐代中后期,张陵子孙在江西龙虎山续传天师道,逐渐形成传播中心,世称龙虎宗。从此结束其早期发展历史,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