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中医篇 中医美容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医篇 中医美容(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中医美容概述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wwW,QuANbEn-XiAoShUo,CoM

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这国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中医美容特点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结,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

中医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显示了它所蕴藏的特殊潜力。

历史悠久,实践丰富

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的人反复运用、筛选,日臻完善。其精华将为现代中医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药物及自然方法。

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我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中医美容注重整体的调理,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稳定。

辨证论治

中医美容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辨证的特点。辨证论治,使中医美容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手段多样、安全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如药物美容,有内服法,有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贴敷法、洗浴法等,而贴敷、洗浴法又可再细分为患处皮肤贴敷、脐敷、穴位敷、熏洗、擦洗、沐浴、浸浴等,这些方法都属于自然疗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介入生活美容

中医药和生活美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在历代各类医书中,表明有驻颜、悦色的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1.理论基础深厚。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包括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方法多样,安全有效。

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如药物美容,有内服法,有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贴敷法、洗浴法等,而贴敷、洗浴法又可再细分为患处皮肤贴敷、脐敷、穴位敷、熏洗、擦洗、沐浴、浸浴等,这些方法都属于自然疗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3.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的调理,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稳定。

辨证论治:中医美容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辨证的特点。辨证论治,使中医美容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

4.神形俱美的人体审美观。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我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

5.文质并重,注重装饰。

文即使文饰之美,质即本质之美。文质美就是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中医美容疗法

中医美容就是要保持皮肤的完整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皮肤的致密性直接影响着皮肤的封藏、密闭功能,致密性差其封藏能力不足,就会引起气、血、津液的耗散和流失,会出现多汗等异常现象;密闭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外邪的侵袭,损伤经络和脏腑。皮肤的柔韧也就是皮肤的弹性,是皮肤承受内、外压力的能力。柔韧性不足就容易受到外力的挫伤,同时也难以保持形体的美观。皮肤的光泽性是皮肤美感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人外观美的重要方面,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要保持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就要保证气血津液的充盛和脏腑功能的健全。如,肺失保养,肺气不足则皮肤不固,致密性和柔韧性差;肺阴不足则皮毛失濡而枯槁无华,使光泽性及柔韧生下降。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肾阳衰惫,均可使皮肤失于温煦,气血不达,引起皮肤苍白、痿黄、甚至黧黑,也容易受外邪的伤害,造成冻伤等,从而消弱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肝主疏泄,通利胆汁中肝失保养,肝血不足或瘀血阻滞,会引起疏泄失职,胆汁外溢,皮肤就会变得苍黄、青暗,或皮肤粗糙无光。所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养脏腑和气血,是美容的根本方法。

中医美容机理

面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人身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颏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

又如《黄帝内经》说,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所以美容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