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人参
中文科名:五加科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现状:濒危种。wWw,qUAnbEn-xIaosHuo,cOM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以“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古代的山西上党参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
产地:野生人参主要产于我国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区。野生人参采挖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间,因为这时果实成熟呈红色,比较容易被人发现。野山人参多数用生晒的方法,把人参洗刷洁净后,先用硫磺熏,再在阳光下曝晒,反复四五次,最后以炭火缓缓烘干。功效:滋补效果很好。
人参主要分三大类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在我国,食用人参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将它列为上品。唐朝时人们就开始从朝鲜购入野生人参。广州市药材公司质管部副主任陈学鹏中药师向记者介绍说,中药材行业在经营中是按人参的品质情况及产地和生长环境不同,把人参分为野山人参、园参和高丽参3个品种。各种参里面按照加工方法还可以细分为生晒参、红参和糖参等。
园参
人工种植的人参一般称为“园参”。
产地:它是人工种植的人参,多在我国吉林一带栽种,因此又叫“吉林参”。据考在距今大约250年的清朝,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将小枝野生人参移植栽种,逐渐发展为采其种子种植,并将人工种植的人参称为“园参”。它的采挖时间在9月间,一般挖掘的园参都有5~7年,因为过早挖取的话,人参浆水不足品质不佳。按制法的不同,园参又可分为红参、糖参等多种。
红参:把鲜参洗净,剪去小枝根,蒸2~2.5个小时,取出烘干或晒干,制成红参。红参又分为两个种类。其中形态较好,芦长、身长、侧根长的是“边条红参”。其他的是“普通红参”。功效:温补。
糖参:将洗净的鲜参放在沸水中浸煮至六成熟左右,捞出用竹针在参身周围刺孔,放在盆中,倒入糖浆,浸糖24小时后冲去表皮糖浆,再晒干或用火缓缓焙干。功效:性平和,可以直接吃,功效不如红参。
高丽参
产地:和国产的人参为同一品种,只是因为产于朝鲜和韩国,故而得名。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是韩国参。采挖时通常要选择6年以上、浆水足、身长的参条。高丽参也按制法不同分为红参和白参两种。
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
白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功效:性温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l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于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黄白色。
特性
人参喜阴湿冷凉气候,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要求昼夜温差小的森林环境,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主要树种有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地锦槭aermonomaxim.、糠椴TiliamandshuriaRupr.etmaxim.、裂叶榆UlmuslainiataSeem.等。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6~7月,果期7—月。
保护价值
人参是名贵补药,久服健身延年,有很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药用历史约四千年。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天然分布区缩小,以“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目前,东北的野生人参也极罕见,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栽培要点
栽培人参要注意生境特殊、种胚休眠、生长缓慢和娇弱等特点。
1)人参栽植要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播种:掌握种子发芽特性的认识及发芽前的低温层积处理,是人参栽培的重要关键之一。经催芽的种子可以春播,有裂口的种子可以秋播。
3)移栽:播种2—3年后才能移栽。秋栽时注意防寒,春栽时注意抗旱。
4)播种或移栽的人参出苗后必须注意遮荫、除草和防病。
~~~~~~~~~~~~~~~~
人参
西洋参属五加科植物,原产北美,故名西洋或花旗。西洋参能补气养阴,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症。
人参亦属五加科植物,野生者为野山参;栽培者为园参,其中经洗净晒干者为生晒参;除去侧根和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者为红参。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偏温,适用于气弱阳虚者。人参产于朝鲜的为高丽参。
人参
拼音名:Renshen
英文名:RaDIXGINSeNG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6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状】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m,直径1~2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下,显相同的一个黄色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人参皂苷Re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对照品12.5mg、人参皂苷Re对照品10mg,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Rg0.5mg、人参皂苷Re0.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30分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各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人参皂苷Rg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炮制】生晒参润透,切薄片,干燥。
生晒山参用时粉碎或捣碎。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人参
概述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人参[Panaxginsegn.a.mey.]的根,其叶也入药,叫参叶。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功能:甘、微苦。微温、补气、生津安神、益气。生产于吉林长白山脉、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
植物特性
人参植株高33~66厘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叶掌状复叶,有长柄,基部叶最小,小叶椭圆形,边缘细锯齿,表面绿色,沿叶绿有稀疏毛。伞形花序单独项生,小花有4~40余朵,淡黄绿色。茎的下端常分又,顶端有根茎,俗称芦头。
生长特性
人参喜冷凉、半阴半阳之处生长,耐寒,忌强光直射。栽培时需搭设荫棚。参畦以上午8时前和下午6时后进阳光适宜,中午强光直射则会造成参叶焦枯。适宜在25℃以下气温中生长。森林腐殖土最适宜裁参,农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猪粪、堆肥等凉性肥料也可种植。要求柞、椴、棒等阔叶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农田栽参,前茬以种过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小麦等地为好。根茎类作物为前茬不佳。栽种过人参的土地短期内不宜再栽参。怕积水,忌干旱。
人参种子采下来就播种,要经过20~21个月才能发芽,经过8~9个月催芽处理才能发芽。因人参种子有胚后熟、生理后熟两个过程,完成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在田间条件下,将种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土壤湿度35%左右,从播种到种子裂口,土壤的温度约为17~18℃左右为宜。此时土壤温度由高到低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播种到种胚目视可见圆点为第一阶段,此时平均温度21℃左右;从目视种胚可见圆点到点到占乳的1/2为第二阶段,平均地温在17.4℃左右;第三个阶段是胚占胚乳的1/2到裂口,此时胚乳仍继续生长一个阶段,再通过3个多月的低温,至春季气温上升至11.8~15.2℃时,20天左右萌发率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栽种人参的环境要求无水灾、旱灾、风灾和冻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区地农田栽培人参,须选地势高、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地。人参喜森林腐区质土,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须在整地时添加有机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状接近森林腐殖质土。若以一般农田为栽培用地时,前茬以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较好;也可在春季播种玉米、豆类,夏季翻压作绿肥,均施入1/3腐熟猪粪、腐熟落叶、绿肥的土壤,有条件也应施入一定量基肥。
山地选好之后,进行场地处理。把乔木和石块清除场地之外,然后把灌木、草贴地皮割下,均匀铺在地面上晒干,四周围打火道,选无风天,太空晴朗,点火烧,全部变成红炭,灭火。用土埋或用水浇均可,这样增加了磷钾肥,也杀死了地下害虫。增高了地温和加快腐熟。
山地栽参有个原则:“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按坡度陡坦,留出拦排水的拦水坝。所以烧完场地后定出排水坝的位置。一般每隔2000~4000厘米设一条蹬,宽100厘米,蹬的斜度与山地等高线的夹角以2~3度为宜,留做蹬的树柱子,起固定作用。翻地时,定蹬的位置不翻。应把石块。杂物等检出来难到蹬的旁边。做成坝形,起到拦水和排水的作用。
确定参畦的走向:主要还是利用阜阳、晚阳,躲开中午阳光直射。山地栽参畦的走向多是正南。正北走向,如果东西有高山影响,以稍偏西为好,南北两坡,可顺山做畦,东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顺流,可以横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顺山做畦,方向定好后,钉上标桩,撒白灰做标记也可以。参畦万向的标准线,用罗盘仪或经纬仪测定。将仪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设好,调节仪器上的度数与床位要求的度数相符,从镜筒找标准杆位置,使之与罗盘仪十字线相重合,在标准点和罗盘仪重锤指点各插一个标桩,用测绳连接两标桩,顺测绳撒上白灰即成基准线。从基准线两个端点做垂线即为端线。从基准线两个端点起,沿端线方向,用测绳或尺码杆量出畦串的宽度插好标杆。将端线上相对应的两个标桩,用测线连接即成与基准线相平行的中线。两串线之间面积即为~个参畦,畦的长短,根据地块和地势而定。
整地;用地头一年翻耕土地,使用隔年上,夏秋两季进行。播种地第二年7月翻耕。移栽用地9月翻耕15~20厘米深,交通不便的地方用人刨地,顺着畦串用镐或铁锨、锹翻起来的上扣在畦申中间,堆成垄,进行风化。树根全部刨出,并填平坑踏实防上积水。把土整碎。细之后堆放畦串中间,播种前或栽参前再倒一次土,彻底清除碎石块、树根之类杂质,做畦。我国栽种人参,采取西洋参栽法,一棚多畦,畦宽130~150厘米,二畦间距50厘米,作业道宽200厘米;一棚二畦,畦宽130~150厘米,相邻畦间距50厘米,作业道宽200厘米;一棚一畦,畦宽120~150厘米,作业道宽150-200厘米,畦高均为20~25厘米。
在选地的同时应确定畦的方向。人参忌强烈日光直射,在参畦架设荫棚后,原则上不使中午强烈日光直射参苗。参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宽以作业方便为准,一般为100~130厘米;畦长不限定,作业道宽为130~300厘米,应以能保持作业方便及通风为准。山地栽参,中国人参传统栽培法都是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1998年,东北、江南发生特大水灾和砍伐森林,直接有关系,今后再山地栽参,应注意水土保持。
<!--PAGE 5-->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采用。
育苗
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中旬下种,秋播在10月下旬,所用种子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催芽后播种或不处理播种。春播则将种子催芽后播种;6月上旬可将隔年干种子播种;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将当年采集水种子播种,目前多采用这种方法。秋播种子也需催芽处理。
催芽处理方法有多种,使种子在适当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完成其种胚后熟阶段,加速其发芽。现介绍两种方法如下:
将于种子置清水浸4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取出用两倍湿砂土拌匀,装入盆钵内,置18~20℃温度下,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经过2~3个月,种子绝大部分裂口,即可进行播种。如不立即播种,应放窑内冷冻或在冬季埋于室外土内贮藏,以抑制芽的伸长。
室外催芽:选择向阳背风、高燥、排水良好的场地,挖23~33厘米的深坑,放入无底木框龇 ?次,调整水分,再装人坑内,经2~3个月种子即裂口。
气温较高地区,可以在6月上旬试行干种子直播,其种胚后熟阶段在播后完成,翌年春季出苗。实践中,催芽处理不完善的种子,当年虽不出苗,翌年也可出苗,就是这个原因。
水籽播种,即将7~8月采集的种子,洗去果肉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收集后陆续贮藏于湿砂土内,集中播种。这样可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完成种胚后熟阶段,翌春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