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现代军事篇 党卫军将星录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现代军事篇 党卫军将星录(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爱德华-戴森霍弗尔博士

edyardDeisenhofer

1909年6月27日,爱德华•戴森霍弗尔在上巴伐利亚的弗赖津的第1旗队任中队长。WWw.QuanBeN-XiaoShuo.COm此后他被调往第2旗队第2大队担任一个排级单位的指挥官。

照片:戴森霍弗尔在骷髅队中任职时的留影

1935年2月27日,戴森霍弗尔被调至骷髅队营长。

照片: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后的纪念照

1941年8月中旬,戴森霍弗尔调任党卫军第9步兵团第1营营长。11月3日,他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成重伤。戴森霍弗尔伤愈后于1942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党卫军第1骷髅步兵团第1营营长。4月2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中校。4月29日,他因在杰米扬斯克包围圈之战中的突出表现而荣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4月30日,他再一次受伤。5月8日,戴森霍弗尔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康复后,他于7月1日被任命为党卫军摩托步兵补充营的后备军官。

1943年9月初,戴森霍弗尔调往党卫军指挥总局暂掌指挥权。其后,米伦坎普被正式任命为“维京”师师长。而在8月期间,戴森霍弗尔实际处于后备军官状态,正等待新的任命。借此空闲,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

1944年8月30日,戴森霍弗尔接替奥托•宾格接任。1945年年初以前,他再次转为党卫军后备军官。

1945年1月1日,戴森霍弗尔晋升为党卫军大校。在1月的头三个星期中,他曾担任一支由“巴特萨罗”部队训练场被正式任命为该师师长。

戴森霍弗尔天资聪颖,有抱负,精力充沛,为人正直诚实,是党卫军年轻师指挥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在军中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其好友海因茨•哈梅尔和戈特弗里德•克林格曼更是对他评价甚高。

纳粹党党籍编号:250226

党卫队队籍编号:3642

任职:

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师长

“巴特萨罗”战斗群指挥官

在罗马尼亚从事征兵工作/党卫军后备军官

党卫军第17“格茨•冯•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师长

转为党卫军后备军官

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师长

党卫军第10装甲师第2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

党卫军指挥总局第11局局长

党卫军指挥总局步兵总监

党卫队富尔达-韦拉大区后备军官

巴特特尔茨党卫军军官学校教官

党卫军摩托步兵补充营营长

党卫军“骷髅”师第1骷髅步兵团第1营营长

党卫军第9步兵团第1营营长

党卫军“东方”步兵补充营营长

党卫军“西北”自愿旗队第3大队大队长

党卫军“骷髅”师第1骷髅步兵团第2营营长

骷髅队“上巴伐利亚”骷髅旗队第2大队大队长

骷髅队“图林根”骷髅旗队第3大队法律顾问

骷髅队“萨克森”骷髅大队第3中队法律顾问

骷髅队“上巴伐利亚”看守队连级指挥官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第2旗队第2大队排级指挥官

党卫队“南方”大区特别勤务军官

党卫队第56旗队第1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

加入党卫队

加入冲锋队

加入纳粹党

晋升:

党卫军大校:1945年1月1日

党卫军上校:1944年4月20日

党卫军中校:1942年4月20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38年10月2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935年9月15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934年4月20日

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933年11月9日

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933年8月21日

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933年5月17日

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32年7月8日

勋章及奖励:

骑士铁十字勋章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一级铁十字勋章

二级铁十字勋章

银质战伤章

铜质战伤章

东线冬季从军章

苏台德回归纪念章

德奥合并纪念章

步兵突击章

骷髅戒

党卫队全国领袖荣誉剑

莱昂•德格雷勒

莱昂•德格雷勒,二战前欧洲最年轻的政治领袖,比利时“雷克斯”党的创始人,党卫军中最著名的外籍自愿者。希特勒对这位出色的年轻人也是欣赏有加,曾说过:“我如果有了儿子,希望他能像莱昂一样”这样的赞语。

德格雷勒于1906年6月15日出生在阿登地区的布永大学攻读法律。在大学里,他不仅学习法律专业,还选修了政治、艺术、考古和哲学等课程。在学生时期,德格雷勒就已经开始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鬽力。到二十岁时,他撰写的书籍已有五部获得出版。1930年,德格雷勒完成学业并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此后,他办了一家出版社,开始发行自己的周报。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德格雷勒从小就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后来他加入了“天主教运动”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德格雷勒热衷于群众运动并获得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他梦想能在比利时建立一个高效负责并为民谋利的政府,提高国民素质。他经常宣扬:“你要么和人民站在一起,要么就只能孑然一身”。至1931年,德格雷勒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发表的演讲超过2000场,深受大众的喜爱。虽然此时的德格雷勒已是比利时执政三党之一的天主教党,鼓吹发动激进的改革,建立类似意大利法西斯国家体制,公正团结的“总体国家”。此后,德格雷勒对执政党联盟发起了他称之为“清除**”的宣传战。1936年5月24日,德格雷勒领导的“雷克斯”党在大选中异军突起,在议会上院和下院中总共赢得了34个席位。然而,执政的三党迅速地结成同盟,一起对德格雷勒进行打压。很快,雷克斯运动陷入低潮,党也发生了分裂,但德格雷勒仍获得了大多数青年选民的支持并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当选为国会议员。当战争的脚步临近时,德格雷勒在国内力主中立,以使比利时能成为敌对的德法之间的缓冲。作为有远大抱赴的政治家,德格雷勒的眼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大陆。他以学者的身份先后访问了拉丁美洲、美国、加拿大、北非、中东和所有欧洲国家。他认为,欧洲的唯一出路是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实现统一。在访问中,德格雷勒分别得到了墨索里尼、邱吉尔和希特勒等各国首脑的接见。在与各国领袖的会晤中,尽管他极力游说想阻止欧洲再次陷入大战中,然而新老帝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却并非是他能够化解得了的。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德军入侵比利时,德格雷勒的政敌借此机会发难。5月10日,德格雷勒被比利时政府以“通敌”罪逮捕。在狱中,德格雷勒遭到严刑拷打。在亲属的努力下,德格雷勒逃脱了被处死的危险,最后被送到法国南部的一个集中营关押。随着德军的胜利,德国人开始寻找战前对其持友好态度的德格雷勒。很快,德格雷勒被德国人释放并返回了比利时。然而,获释后的德格雷勒一开始并没有与德国占领军合作。讽刺的是,在“通敌”这一点上,那些前政府官员中的机会主义者倒是走到了他的前面。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