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级
‘R”级常规动力潜艇,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是根据‘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WWw。QuanBeN-XiaoShuo。COm是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型潜艇,其中出口朝鲜7艘埃及4艘。
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作为原型的613型潜艇完全是一型二战时期水平的潜艇。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应当说,33型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这种设计思路是不会过时的。
排水量:1475吨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潜深:300米
主机:两台37-D柴油机,双轴
航速:15.2节
续航力:9000海里/9节
编制:57名
武器:8具533鱼雷发射管,
舷号:退役
在役
R级
概况
1959年签约,从苏联引进633型R级中型鱼雷攻击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权和部分器材装
备。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我国分8批收到苏联发来的633型图纸,1961年10月,图纸资料翻译复制完毕,代号改为6633型。首制艇分别由江南和武昌造船厂完全按照苏联图纸建造,江南造船厂装配建造的6633型潜艇首制艇于1960年2月18日开工,1963年8月21日下水,1965年9月交付部队服役,舷号136。武昌造船厂装配建造的首制艇于1960年2月19日开工,1964年10月29日下水,1965年12月交付部队服役。
我国购买的633型潜艇的材料设备只有6艘。至1963年,江南、武昌两造船厂已各开工3艘。由于部分设备已作为样机,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设备已不完整,故艇体开工不久就被迫停工。
1960年开始中国化修改和国产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并命名为033型,出口型号eS5a型。经过努力,江南造船厂的4号艇和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部分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了建造。1966年2月,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的第1艘033型潜艇——江南造船厂的5号艇开工建造,1968年下水,1969年6月22日服役。为给南海舰队提供潜艇,从1969年9月开始,在黄埔造船厂共建造了13艘033型潜艇,其中11艘是由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加工制造好分段后运抵黄埔造船厂组装,包括江南造船厂3艘、武昌造船厂8艘。1967年,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由江南造船厂包建四川陪陵造船厂。该厂于1975年形成生产033型艇的生产能力,共建造过3艘后于1985年转产民品。随着配套的完成,033型潜艇开始大批量建造。1973年达到年产9艘的顶峰。国内服役的已确认的舷号如下:
209、210、212、214、216、217、227、240、254、256、272、280、287、298、299、300、301、302、303、304、341、343、346、349、
在批量建造的同时,对后续艇不断进行了改进,包括多种声呐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通信天线系列改装、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强、流水孔改装和其它减振降噪改装。
结构尺度
采用常规水面线型,艇艏水平舵,双轴双桨推进。
单壳体结构,耐压壳体内设有艏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艉鱼雷舱。指挥台围壳在艇的中前部。全艇共有11个压载水舱
艇长76.6米,艇宽6.7米,吃水5.34米,型深米
水下排水量1750/1830吨,水面排水量1350/1475吨
主要性能
水下航速13节,水面航速15节,续航力14000海里/9节,自持力60昼夜。
水下续航力350海里/2节,最大潜深300米,抗风力12级,噪音160分贝,
编制53人。
动力系统
2台6e390c型中速柴油机,功率4000马力,2台推进电机,功率2700马力,双轴双四叶
螺旋桨。
配备应急动力装置,包括柴油发动机组、蓄电池组、应急推进电机。
电子设备
雷达
1部353型导航/对海搜索雷达
声呐
1套SQZ—1型综合声呐系统
1部SQX—1型通信声呐
1部SQc—1型侦察声呐
1部SQW—1型声线轨迹仪
1部测冰仪
1部远程噪音测向站
1部DUUX—5型低频被动测距声呐
潜望镜
1部QDD—10型对空导航潜望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