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结伙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唱歌、喝酒、谈笑。
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会。这一法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愿**会延续而来的。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万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传佛教信众也到此添灯供佛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
<!--PAGE 5-->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俨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样。开耕之前,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农人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一处,一边喝酒,一连唱歌,随着酒碗的轮转,歌声弥漫在整个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阳西沉,尽兴而归。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宗教习俗
从三十日开始在寺院、活佛府邸及各僧人家中摆设制作好的“卓索切玛”。
卓索切玛就是用麦子、酥油、糌粑等制做的供物,简称“切玛”,是藏族人民象征祥瑞的一种吉祥物。卓索是藏族语,意为麦子、麦粒、麦穗。丰收的麦子大穗、双穗,古人多以为祥瑞之兆。“切玛”中的切是青稞炒熟磨成的酥糕。
大年初一日清晨,塔尔寺大拉让吉祥新宫殿顶吹奏吉祥右旋白法螺,活佛、僧伽起床洗漱后,烧酥油茶,首先沾一点向空中遍洒三下,敬献天地神佛,而后自己喝几口以示分享祥瑞,随后穿戴新袈裟僧帽去大经堂诵经礼佛。两位执事僧请措钦夏俄大僧官和大会引经师来主持礼佛的祈祷活动。僧众唪诵大威德金刚、护法神母、放生等经典后,全体祈祷者拜见**台。与此同时,在大经堂顶层和三大学院中也诵经祈祷。祈祷新的一年里佛法增盛,人民安康,百病消散,五谷丰登。八位大小喇吉和各活佛府邸携带贺年礼品去拜见**台。对三大堪岂有此理和襄佐只作新年祝贺而不送礼品。祈祷礼佛仪式结束后,接着举行新年斋茶会,大僧官、总管、祭供师等人到吉祥新宫来请**台赴斋茶会。**台从僧众中间走到上首铺设的红毡上转身向僧众拱手作揖,祝贺新春佳节,然后坐到首席位上,三大堪台和各活佛分列两排就坐。这时密宗学院拉让的炊事员手捧木盘,医明和时轮学院的行茶僧从**台开始依次献茶,拉让吉祥新宫供应油炸果、八宝米饭、果品等。全寺僧人手端茶碗,念诵一段茶前经文,开始用茶,欢聚一堂。茶毕,大拉让请大家到大吉哇赴僧宴,此时,三大堪布和僧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哈达,依次献给**台表现祝贺,之后去大吉哇赴宴。所说僧宴,并非是什么丰盛的山珍海味,七碟八碗的宴席,主要是油炸果和花卷等素馍、糖果、茶山、米饭、手抓羊肉。手抓羊肉也按其身份分成份子,普通僧人每人只有一份,**台和大活佛可分到几份。
<!--PAGE 6-->
正月初二日,由大吉哇准备茶食宴请。这天在大护法神殿和哈达,僧众念《罗桑加哇玛》经。诵经毕,执事僧手执点燃的一撮线香在殿内巡香。两大喇吉给护法神敬献供品,大拉让吉祥新宫给护法神殿献以一套马鞍为主的贺年敬神礼品13种,大吉哇献以一匹缎子为主的礼品11种,六小喇吉献礼各5种,各执事僧官献哈达1条。献礼毕,僧众齐声讽诵生死轮回和涅磐寂静经及《丹巴玛经》。之后开始降神,护法神师发神占卜新的一年中佛教诸事及其他有关事宜。这时拉让吉祥新宫击鼓为号,示意参加降神仪式的各执事僧、活佛出席宴会。
初三日为隆波护法殿降神之日,其仪式与大护法殿一样。降神之后,由隆波护法神殿设宴招待凡参加降神仪式的僧人。
从初三至初八日之间,由三大学院的六执事僧各茶食宴请僧众。期间僧人用白纸,上盖哈达给自己的上师、老师拜年。老师用奶茶招待,还用红枣、柿饼或梨、附原哈达回礼。藏族中有给前来拜年送礼的客人必回赐礼品,不让空包回去的习俗。
节日期间,僧人外出怀中揣着一包礼品和一条哈达,逢相好者互祝新年好,并交换礼品和哈达,也有相互送礼请客的习惯。活佛之间也相互送礼拜年,礼尚往来十分频繁。
至初八日藏历新年和春节基本结束,开始进行正月祈愿**会的准备工作
文娱活动
西藏高原的节日中最富魁力、最具有特色的算藏历新年了。在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技能竞赛。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文体活动大致相似,但也各有风采,不尽相同,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生产方式、外部交往的差异造成的心理活动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
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喇嘛在正目初一上午,要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庆祝大会后,有舞童十余人上场跳大斧头舞。舞童穿彩衣,戴白布圆帽,靴上拴着很多小铃,跳时叮当作响,手中擎着一把大斧头。
初二,布达拉宫顶上要表演强嘎塔雪,即飞绳戏,一个小伙子由从布达拉顶拴到宫脚达扎路恭记功碑前的牛皮绳上急速滑下,似空中飞人,充满惊险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前采观看。后采,为了安全起见,到十三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命令将绳技改为在木杆顶部旋转。奥运会滑雪冠军、德国著名运动员海利希-哈雪先生在二战期间避难于拉萨,他在《雪域奇遇》中追忆了惊险杂技以外的其它体育竞技项目:
庆祝新年的重要仪式算是过去了,但是庆祝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八廓街广场忽然又举行起体育竞赛采。……第一个顶目是摔跤。他们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则进行比赛的,我很难说它是古典式还是自由式。除了腿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着地都被认为是输了。这里设有运动员名单,也设有比赛前的点名与通告,一块毡片往地上一铺,比赛就算开始了。……他们的身上只挂着一块腰围。……胜者与败者受同样的荣誉和奖品。
<!--PAGE 7-->
接着是举重比赛,几个人抬出了一块溜光溜光的巨石,一看就知道这块石头少说也用了几百年。比赛的方式是看谁能将巨石举起,井能围着旗杆转一圈。能够举起这块巨石的人不多。
忽然从远处传采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赛马开始了。……一群没有骑手的赛马是从城外数里的一个地方起跑的,它们穿过激昂的人群之后,再奔向城里的一个终点。只有在西藏养大的马才有资格参加比赛。每匹赛马的背上都系着一块布条,上面写有主人的名字。比赛相当激烈。
马蹄所掀起的尘浪还设有完全消散,接着又奔采了一批长跑选手。……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的穿着长袍,有的穿着藏靴,看他们那副摇摇摆摆的、张口气喘的样子就知道,这些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很多人没有跑完五英里长的赛程。
长跑比赛刚刚结束便开始了另外一个项目:骑术表演。……只见一批威风凛凛的武装骑士催马扬鞭,风驰电掣般地朝着这边奔来,观众也进发出一阵欢呼声。……优胜者除了领到一条彩色哈达或者日色哈达之外,还领到一块注有名次和姓名的不牌。长跑的领奖者大约有100名,领奖的骑士也不少于这个数目。
作为运动会的闭幕式,在拉萨郊外的一个广场要举行马术表演。……比赛者不仅要比试马术,而目还要较量一下枪法。有许多场面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我简直惊呆了!骑士笔直地站在马鞍上,在飞驰中举起了火绳枪向后面的吊靶射击,弹无虚发,颗颗射向牛眼状靶心。在离下一吊靶只有20码的距离处,他们又举起了弓箭,朝着靶子射去,又一次引起观众的欢呼。他们如此敏捷地在马背上交替使用着武器,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在拉萨,群众性的长跑和没有骑手的赛马都有起点、终点。赛马的起点是哲蚌寺下的琼热苏山脚,终点是拉萨附近的工布塘,相距约20华里。参赛的马大约上百匹,都是大贵族、寺院的。马背上设有骑人,马夫们跟在后面追打,完全是娱乐和炫耀性的。马拉松式的群众跑步,起点在罗布林卡附近的加措村,终点是在八廓街东南的顿青苏街口,距离约5公里。参赛者大都是贵族的佣人和仆役。而巨石比赛主角由“松哇”担任,所要举的石头都抹了清油,要想把它举起来,拼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很艰难,其结果自然想象得出来,常常引得观众哄笑不已。
藏历新年期间,拉萨城内还要举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一是赛跑,参加者自色拉寺东麓至布达拉宫后,约三十里,先到者受上赏,赏绸缎、哈达、银钱等物;其次到者、后到者,各分赏有差。复以幼童**跣是自布达拉东止,约十余里,一的争道而趋,亦以先后至者为胜负,如力不胜,亲友在旁灌冷水于头顶为之助,此为一年夺标之戏也。可见其盛况。正目初三,当冬日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高原古城拉萨,沉浸在新年欢乐氛围中的拉萨市民和市郊农民群众数千人,汇聚在拉萨赛马场,观看一年一度的藏历大年初三赛马表演。藏历新年初三举行赛马、拔河等代表吉祥的体育比赛,不仅能让人们开怀大笑,而目预示着这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正月十四至十六,在拉萨大街上进行角力、举重等比赛,郊外则举行赛马、射箭比赛,热闹异常。另外,各集团在竞技中互相对垒,一些祝圣活动与游戏、滑稽表演同时进行。初三翻杆戏,二十日崇武表演,十七日舞蹈表演,僧人表演。
<!--PAGE 8-->
新年贺词-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洛萨尔桑”——新年好-
“扎西德勒彭松错”
——晚辈祝福老人:吉祥如意,功德无量-
“阿妈巴珠工康桑”
——愿女主人健康长寿!-
“顶多德瓦土巴秀”
——愿岁岁平安吉利!-
“南央宗聚悦巴秀”
——愿年年这样欢聚!-
“吉吉!索索!拉结罗!
——祈求神灵赐予幸福和平安!-
“下普达”——干杯(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