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著名人物和事件 金庸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著名人物和事件 金庸(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金庸简介】

金庸,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WWw!QUanbEn-xIAoShUo!Com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勋衔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torof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

【金庸家事】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结婚的,当时金庸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站。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1998年11月8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相识。林姑娘那时是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见钟情。这就对不起朱玫了。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但最终未能携手。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书剣恩仇录》

《碧血剣》

《秘曲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伝》

《连城诀》

《神雕剣侠》

《倚天屠龙记》

《越女剣》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