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古琴古音乐篇 对少儿学习古筝的几点心理分析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古琴古音乐篇 对少儿学习古筝的几点心理分析(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强制学琴是少儿古筝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它不顾儿童的兴趣,逼迫他们学琴,这给少儿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并使他们对学筝产生畏惧心理。弹筝本来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强制去学却成了儿童的一种精神负担。大家知道:兴趣的产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儿学筝时的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大大增强他们学筝的兴趣,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降低学生的学筝兴趣。所以,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琴氛围,进行兴趣教学,以便在教学中保护和激发少儿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筝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

兴趣是少儿学筝的内在动力。如果少儿对学筝过程感到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去学筝;否则,少儿就可能是不自觉地、勉强地学筝。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刻苦练琴,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少儿喜爱学筝的兴趣。

三、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少儿在古筝教学中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它是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依赖心理是指少儿在学习过程和练琴中对老师、对家长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这表现在:从调弦到视谱,从手指的用力到每一个指法,事事都要老师指点,都由教师包办,而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筋,只有被动地、囫囵吞枣地、机械地接收。我们知道,弹奏古筝是一种视、听、运等多种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结合,也就是说,乐曲需要经过大脑的智力加工,才能由手指弹出,所以,如果学生不通过思考和领会,是不可能掌握好古筝的弹奏技能。

依赖心理这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儿童本身的天性,即儿童天生的对成人有一种依赖;第二,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只灌输不启发,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善于动脑。在这种不良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要克服少儿在学筝中的依赖心理,必须要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尽可能地启发少儿学筝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古筝练习,而且能自觉检查练习中的技巧问题,如:手形是否规范;指法是否正确;乐曲处理是否得当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学生过分的“指点”、“帮助”甚至“包办”,逐步培养少儿能独立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弹筝,而不是依赖老师或家长等外力督促。

四、竞争心理:在古筝教学中,少儿还有一种明显的特征——竞争心理。即少儿在学筝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状态。

那么,少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竞争心理呢?一方面,是由于少儿的好胜和自尊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少儿的虚荣心较强,自己如不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就会得不到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表扬。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少儿喜欢竞争这一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少儿大多数喜欢群体活动,教师在组织少儿集体练琴时,让他们相互展开竞赛以激发学琴兴趣;另外,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竞赛方式,提高少儿学琴的效率。

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进行学习竞赛,固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若用之不当,还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少儿本来就有一定的虚荣心,如果让他们为竞赛而竞赛,就会使他们的虚荣心膨胀起来,这样反而给少儿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所以,老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是,必须明确:竞争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儿童的演奏水平,决不能为竞赛而竞赛。另外,运用竞赛也必须适可而止,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少儿会感到习以为常,竞赛效果也就被淡漠了。

综上所述,少儿学好弹筝的关键因素是他们学筝的积极性,这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认真地培养少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地、适当地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并注意克服少儿在学筝时的依赖心理,才能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促进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