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秦国 秦代简史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秦国 秦代简史(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长城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南服“百越”

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这些越族通称为“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地区,各自独立,互不相属。

秦始皇在灭楚之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于公元前221年,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中郡。秦始皇命令尉屠睢指挥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对居住在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秦军遭到越族的抵抗,相持达三年之久。

秦始皇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争,命令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支流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困难,才将越族打败。

公元前214年,越族乘秦军不备,大败秦军,杀死尉屠睢。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次年,又迁徙了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疆域辽阔

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南,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如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在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秦统一历史地位

秦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欧洲人至今仍称中国为hina,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就是由“秦”演变来的。

作为秦朝创始者的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

<!--PAGE 5-->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制的搜刮徭役,则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被压迫阶级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在位时期,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

田租是按土地数量征收的土地税,不论耕种与否,都要征收地租。这实际上是使已经失掉土地和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民增加了负担,而使大地主得以逃避国家的租税。赋是按人头征收的人口税。徭役和兵役是造成人民痛苦和灾难的重要原因。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始皇就派人将各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动用大批劳力在咸阳照样修建。统一的次年,即在渭水南岸修建信宫和甘泉前殿。

公元前212年,又在渭南的上林苑建筑规模宏大的朝宫,其前殿称阿房宫。据记载,仅阿房宫的面积,东西就有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容一万人,下面可竖立五丈的大旗。

当时兴建的离宫别馆达七百余所,遍布函谷关内外及渭水南北两岸。

修建骊山陵

秦始皇还为其死后准备了同样豪华的陵墓,这便是与阿房宫齐名的骊山陵。在未统一之前,他就在骊山北麓给自己修建坟墓。

骊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内筑各式宫殿,陈列着各色珍奇珠宝,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极其惊人的。据记载,仅修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再加上防备匈奴的30万人,戍守五岭的50万人,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而当时全国不过有2000万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力役比以往多20倍。大量劳力脱离生产,人民负担又如此沉重,这就加速了农民的破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秦二世的昏庸统治

公元前210年途中病死。宦官赵高拉拢李斯,伪造诏书,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其残暴程度超过秦始皇。他在埋葬秦始皇时,竟下令把后宫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又怕泄露陵墓内的秘密,把修陵的工匠也活埋了。

秦二世豢养了大量的狗马禽兽,供其游猎之用。咸阳粮草不够用,便令各郡县官吏逼迫人民征送。运输粮草的人,要自带干粮,不许吃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将农民推入了死亡的绝境。

<!--PAGE 6-->

秦二世刑罚

秦始皇时的刑罚已经非常苛重,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二世更变本加厉,以“杀人众者为忠臣”,各级官吏都是奉行这种刑法的刽子手。如范阳令杀人如麻,造成了“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惨状。

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十分尖锐。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杀蒙恬、冯去疾等大臣,而且杀害了他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以致人心浮动。

原本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此时更达到极点,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便终于爆发了。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戍守。陈胜、吴广也在被征之列,并指定为屯长。

在秦尉的监督下,这九百名戍卒行至蕲县大泽乡,适值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按秦法,戍卒误期要处斩。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陈胜、吴广密谋起义。他们杀掉秦尉,发动戍卒起义,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张楚政权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攻下陈县

农民军以陈县为起义中心,向秦王朝发动总攻。当时兵分三路,目标是秦王朝的国都咸阳:一路由吴广率领进攻荥阳,攻武关;另一路由周文率领,进攻关中,直取咸阳。

西路军失败

各路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横扫中原广大地区。尤其是周文的大军,在西征的途中,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争先恐后参加起义军。起义大军跃过函谷关,直插关中,一直打到距咸阳只有几十里的戏,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

周文大军至戏的消息,使秦二世恐慌万状。他采用章邯的建议,大赦天下,释放并武装骊山刑徒和奴产子,由章邯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向起义军猛扑过来。同时从北方调回王离军队作为援军。周文大军由于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先后失利,周文自杀。西路军失败。

起义失败

章邯击败周文后,率军向荥阳反扑,吴广失利,被部下所杀。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和王离的边防军也共同进攻陈县。

陈胜军只得放弃陈县,向东南退却。当陈胜退到下城父(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时被其车夫庄贾杀害。陈胜、吴广牺牲后,由他们点燃的反秦斗争的烈火并没有熄灭。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是他们所领导的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PAGE 7-->

项羽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反秦斗争暂受挫折,但斗争的新**很快兴起。继续领导农民进行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项氏世代为楚将,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项燕。项梁因犯罪,带着侄子项羽逃到吴县。

公元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吴县时,项梁、项羽二人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得精兵八千人,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

刘邦起义

公元前208年二月,项梁军渡江后,陈婴领导的二万起义军前来会合,英布、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附项梁,起义军的队伍迅速扩大。不久,吕臣和刘邦所率领的起义军也前来会合。刘邦做过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他在沛县县吏萧何、曹参等支持下,聚众二三千人,在沛地起义。

陈胜遇害后,项梁等拥立前楚怀王的孙子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都于盱眙,项梁自号武信君,陈婴为上柱国。

诸军集结

章邯率领的秦军在镇压了陈胜起义军后,移军东进,破魏,攻齐。同年七月,项梁与齐田荣军一起,在东阿给章邯军以迎头痛击。

项羽、刘邦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攻占城阳。接着项、刘又率军大破秦军,杀三川郡守李由。这时,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九月,章邯指挥秦军,乘虚夜袭,在定陶大破项梁军,项梁战死。

项羽、刘邦听到项梁牺牲的消息后,从陈留前线撤回,与诸军集结于彭城,楚怀王也自盱眙迁至彭城。各支起义军互相呼应,等待时机,继续战斗。

巨鹿围困

章邯破项梁军后,渡河向张耳、陈余所率领的赵军进攻。此时,张耳、陈余拥立赵国旧贵族赵歇为王。章邯入邯郸,迁其民于河内。赵王歇、张耳退至巨鹿城,又被秦军王离部围困,乃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

起义军在彭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兵二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主力北上救赵;另一路则由刘邦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会上决定两路大军谁先进关,就立为关中王。

救赵的大军至安阳后,宋义畏敌如虎,裹足不前。项羽杀死宋义,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归项羽指挥。

九战九捷

公元前208年,项羽遣英布和蒲将军率二万人渡漳河,援救巨鹿。这时巨鹿城中粮尽兵少,异常危急。于是项羽率领全军渡河,“破釜沉舟”。渡漳水后,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与秦军接连激战,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杀苏角,俘王离。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大战。由于起义军的浴血奋战,击垮了秦朝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PAGE 8-->

起义军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于是,项羽被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从此,项羽成为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巨鹿解围后,章邯退至棘原,项羽军驻漳水之南,两军对峙。秦军的连续失利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异常恐惧。在项羽的沉重打击下,章邯不得不于公元前207年七月向项羽投降。

起义军壮大

公元前208年秋天,刘邦率领起义军向咸阳进军。他在途中注意收编、联合各路反秦武装,使起义军队伍日益壮大。

次年二月,刘邦率军向西进发,过高阳以东,大破秦军。在攻洛阳失利后,又转而向南,迫使南阳郡守投降。

从此,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关中。

子婴投降

起义军的胜利,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赵高惧怕秦二世追究军事失败的罪责,派女婿阎乐杀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去帝号,称秦王。

子婴又杀赵高等,企图阻止义军西进。刘邦用张良计,设疑兵,威胁秦军,乘其不备,大破秦军,接着乘胜进攻。

公元前207年一月,刘邦率义军至灞上。仅仅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在咸阳的朝道旁,向起义军投降,盛极一时的秦王朝灭亡。(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PAGE 9-->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