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纵火之冤待雪乌江败亡又起疑死于秦俑?
去年年初,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发掘曾遭到严重破坏的秦陵7号坑时,出土了46件青铜水禽和15件“姿态怪异”、却没人认识的陶俑,还同时出土了一件银器和几十件打磨精细的骨器,也不知其用途。Www,QUaNbEn-xIAoShUO,cOM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介绍说:“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音乐界人士的积极介入。他们将这些俑跟同时出土的一件银器和几十件形态各异、打磨精致的骨器结合起来研究,确认了银器和骨器是古代演奏乐器的重要构件,那陶俑便是当时的乐手了。”
段清波说:“1974年秦兵马俑面世以来,跽坐俑、百戏俑、文官俑等众多类型秦俑相继出土,组成了庞大的‘秦俑家族’。如今,‘秦俑家族’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乐手俑。”
根据已修复过的7件陶俑分析,乐手俑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陶俑的姿势是,双腿并列平伸坐在地上,双脚无鞋着袜,同时双手伸向双脚,置于脚背与小腿之间,其中右手下握而左手上握,似抓一物;另一种陶俑则跪坐于地,一手贴身自然下垂,一手高举至头,有的似握一物,有的似在挥手。二者皆置于陶板之上,其中前者4件,后者3件。
陕西师大艺术学院教授陈四海说:“这些陶俑肯定是乐手俑,但其手里拿的是什么乐器,现在已经难以明了。虽然理论上他们应该是一个秦朝乐队,但是囿于资料太缺乏,连其名称都不能推测得知。但是那件银器是弹奏筝瑟等弦乐的‘义甲’是准确无疑的,那些打磨细致的骨器也应是古琴等弦乐器上的辅助构件。”
中国古代乐器已有8000年历史。各时期都有管理音乐的机构,陈四海说:“秦代的音乐机构叫乐府,它是秦统一六国后为吸纳六国音乐和乐人而设立的机构。这已得到考古证实:1975年秦陵发现乐府编钟一枚,前几年还发现了秦代带有‘乐府丞印’的封泥。乐府编钟的出土,佐证了秦陵在祭祀时必须奏乐助祭的事实;而乐手俑的出现,则进一步体现了秦陵‘事死如事生’的建筑理念,即秦始皇在地下仍要享受音乐。”
秦始皇缘何不立皇后
中国古代帝王均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演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
秦人在秦孝公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经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兵马俑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敏说,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中间有9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秦始皇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皇后,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更非其母亲不操心,也非大臣不尽职。”
张敏说,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皇后有许多原因,除他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外,还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后宫美女过多有关。秦始皇曾4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3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死之药,甚至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正是有长生不死的厚望和六国佳丽充斥着后宫,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秦始皇立后的进程。”
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这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害甚深,可谓是终生难忘的伤痛。为此,他把母亲赶出了首都咸阳,后来虽有悔过,但至死未让她再住咸阳。张敏说:“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敏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方六国的佳丽尽充后宫,要选出一个名门之后的贤淑女子也是一个难题。何况秦始皇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王——三皇五帝,皇后的标准难定,选定皇后就更难了。
6点依据为项羽“申冤”
“从考古学的立场出发,所谓项羽焚烧秦俑坑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的考古学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要还项羽一个清白”。
刘占成研究员说,他一直对“项羽焚烧秦俑坑”之说存疑于心,尽管此说并不是空穴来风。据《史记》、《水经注》等一些文献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项羽在秦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不少学者由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推断他掘秦俑坑、烧秦俑坑,刘占成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些记载并无确凿的直接证据,不能作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