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小广”的少年骑士正是晋王杨广。他那天在南营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就是想建立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兵卫队。原来时空的历史上不是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便拥有一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黑甲精骑么?为何自己不建立一支类似的队伍呢?
刚好史万岁与王秉烈两人针锋相对,杨广便趁机提出让他们分别训练一支新兵,一个月后进行比试。他本人对冷兵器时代之兵法实在没什么研究,便想通过这一个月时间,揣摩一下两种不同的带兵方式,并向两员大将偷一下师。
虽说是新兵,但杨广的意思是要建立一支精兵中的精兵,怎会真的去招募新兵,只从原有并州士卒中挑选,而且条件极其严格,所以仅这挑选三千人马,就花了十多天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就不算做训练时间了。
杨广声明,所有选拔出来的士兵,将不再靠耕种获取口粮,而是统一配给钱粮。这其实已经不再是府兵制,而是募兵制了。当然这等小范围的变动,杨广身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完全有这个权限。至于其他士卒,也有改变,但却主要是参与由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韦师正在实行的“兵民共籍”的府兵制改革了。
然后再将这三千人马一分为二,分别由史万岁和王秉烈率领。史万岁仍是戴罪之身,没有军功无法晋升,杨广便以河北道行台兵部的名义发了一道命令,让他暂时领军。史万岁原本就有大将风范,加上这么一道命令,士卒们却也心服口服。没想到这么快又能带上兵,身高近八尺的史万岁那日竟乐得在晋王府内翻了两个跟头,倒把书童小匠儿笑了个半死。
杨广自己骑马射箭等功夫有限,又渴望这种军旅生活,自然要加入训练。但为了表示公正,他只能一日在史万岁所带队伍中,一日又出现在王秉烈所带队伍中。
而最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在这两支队伍中的身分完全不同。
史万岁讲究的是与士卒混在一块,不分彼此,同甘共苦,却不讲究什么条条框框。而他练兵也不按常规,每日要么让士卒们四处围猎,说用兵中的围追堵截,都可在围猎中学到;要么就是让士卒们使用木刀木枪对练,说道是在最接近实战之下才能练出真正保命与杀敌的招式来。这种情况下,士卒们训练虽也不轻松,但气氛却极好。杨广在这边参加训练,干脆就隐瞒了身分,只以一普通士卒身分参与。
这些兵都是各部找来的精锐,个个孔武有力,技巧纯熟,刚开始见到杨广,都十分惊奇。虽然杨广身子并不弱,但毕竟才十四五岁,总是显得单薄,而且骑术刀术箭术,样样都不精。当然杨广自有一番说法,而且颇为慷慨激昂,他人又没什么架子,整日缠着那些士卒们练习各种技巧,是以没过多久,竟是人人都当他是兄弟一般,个个都叫他“小广”。尤其那个叫张铁柱的大个子,说杨广很像他小时夭折的一个兄弟,因此对杨广特别关照。
但是在王秉烈所带队伍中,他就只能是高高在上的晋王殿下。因为王秉烈虽然性子粗看起来跟史万岁十分相似,但其实却有很大不同。此人粗中带细,熟读兵法,十分讲究军中的纪律森严,下级对上级要完全无条件地服从。所以杨广到了他军中,便只能坐在一旁,看他带兵演练。而他则时时跑过来禀报一番,搞得杨广颇为无趣。然而不可否认,此人带兵却极有一套,所**来的士卒也是杀气腾腾,配合十分到位。而杨广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兵法理论。(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