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尚泰现在是不知道的,他只是知道这些苦力将去遥远的“东方”。
在仁川下船后,尚泰参观了当地的集体农庄。看到一些“契丹人”在一起工作,中午的时候有天朝子民给他们在一块板子上记上几个数字,他们自己在数字后面画个圈,就一起去吃饭了。尚泰很是奇怪这是干什么,就问了这个集体农庄的甲长。这甲长是个原来山东烟台的灾民,有点憨憨的,用很直白的语言告诉尚泰,这是在记工分,到了秋收这些契丹人要凭着工分领粮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的。
尚泰当即表示这个办法和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同出一辙,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主意。听到他的赞扬,憨憨的老汉说了,“这都是俺大清的贤王千岁想出来的。”
看到周围的满清随员都在点头尚泰已经有对燕无良惊为天人的感受了。
接着尚泰怕被糊弄,拉着一个“契丹”老汉,“老丈,这两年年景如何?”
这棒子老头已经没有几颗牙了,听明白翻译转达的意思后,咧着嘴说,“前年可是不行啊!我们那个朝鲜王苛捐杂税一大堆,就是给庄稼浇水都要交两个铜板,和现在比起来,我老汉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还是现在做天朝人好,去年我们仁川遭了灾,但是收上来的粮食却比没有宰的前年多。”没有牙的老头说着,就拍着自己的手,笑起来了。
尚泰有点不解了,“这是为何?遭灾了收的粮食居然比风调雨顺的时候好?”
没牙的老头笑得很开心,“呵呵,老爷,天朝对我们契丹人不收税,我们好好挣工分,到了日子就有粮食了,天朝的那些老爷们还是很公平的,虽然天朝的老爷们拿的多一些,但是人家要给我记分,还要给我分配布帛啥的,多拿些是应该的啊。”
……
看完了这个集体农庄后,尚泰对随行的礼部官员说,“不用再看了,天朝上国就是天朝上国,要是我生在这上国,哪怕是个草民也是好的。回去吧,回北京,本王有大事要向首领议政王禀报。”
等尚泰回到北京,早就通过有线电报得知了消息的燕无良在北京车站,给尚泰预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500名身着礼服的义勇军新军在站台上以受阅部队的形式,欢迎尚泰再次进京。
这次尚泰在下来火车后,看到这盛大的欢迎仪式,热泪盈况中一把拉住燕无良,“王爷,小王、小王想将琉球献于天朝!”(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