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如山将钱和杜月笙的话带给秦联奎后秦大为感激以后常去杜家乐于效力成为杜月笙的义务法律顾问。
章太炎是著名的朴学大师学界泰斗杜月笙早想结识只恨无缘。一次居住在法租界的章太炎的侄儿与一位颇有背景的人物生房屋纠纷相持不下。章太炎风闻杜月笙是法租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便给他去了一封信请求帮助。
杜月笙见信后不但即刻为章太炎的侄儿排难解纷而且借此机会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告辞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钱庄庄票压于茶杯底下。
回上海后他又每月派人送钱接济当时境况并不太好的章太炎。
结果他与章太炎建立了所谓“平生风义兼师友”的交情。以后章太炎曾以一代朴学大师的身份为杜月笙修定家谱。
上海滩的“才子律师”江一平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后担任国民党上海地方法院院长的郑毓秀乃至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章士钊经杜月笙巧为拉拢都先后出入杜门成为杜月笙的座上客。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人称“江东才子”的杨云史当过国民党监察委员、号称“诗人”的杨千里也被杜月笙罗致为私人秘书。
为了便利知识分子投入杜门杜月笙不惜改变原来沿用的青帮收门徒仪式将开香堂改为点香烛磕头改为三鞠躬徒弟改称“学生子”杜月笙本人则由“老头子”改称“老夫子”或“先生”写有三代简历的拜师帖改为门生帖拜师帖上“一祖流传万世千秋水往东流永不回头”的套语简化为“永遵训诲”。
杜月笙还在法租界善钟路创办了一所正始中学亲任董事长由陈群任校长。并在老家浦东耗资1o万元建起“浦东杜氏藏书楼”附设学塾。
为了左右舆论杜月笙极力拉拢新闻界的知识分子。《新闻报》编辑唐世昌成为他在新闻界所收的第一个徒弟。以后如汪松年、赵君豪姚苏凤、余哲文、李凡等著名报人也都或明或暗地成为杜月笙的门生。经过这些人杜月笙控制了新闻界一大批从业人员。
新闻界凡依附杜月笙者不但职业有保障而且按月有津贴。据说津贴数额相当可观按当时币值如被津贴者将所得津贴存入银行一年可买一辆轿车。然而他们如对杜月笙不买账不但饭碗会敲掉甚至会有性命之虞。经过这样软硬兼施杜月笙俨然成为新闻界的幕后操纵者许多重要新闻甚至是排好了版的头条新闻只要杜月笙“闲话一句”往往会忽然不见。靠着在报界新闻界的力量杜月笙帮助不少达官贵人抽掉了不宜外扬的**丑闻。受惠者因而感激涕零以后遇到与杜月笙有关的事一个个都设法帮忙作为报答。
经此一系列活动杜月笙不仅在黑社会而且在知识界也有了自己的影响。上海滩的“三大亨”中黄金荣、张啸林分别被称为“黄老板”、“张大帅”惟独杜月笙却得了个文雅称呼———“杜先生”。
但是杜月笙后来在上海纵横无敌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和蒋介石国民党搭上了关系。(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