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8月间长江、黄河、珠江流域共有16省暴雨成灾受灾人口5ooo余万有近15万人因洪水死亡。8月12日杜月笙、王晓籁等人起、组织了“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大张旗鼓地举行募捐这倒也不失为一件善举。
就在这期间杜月笙听说称为“南三行”之一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投资的一宗食盐生意在长江里翻了船损失将近2oo万。杜月笙得信后马上指使手下人到该行去存款等到商业储蓄银行把这些钱放出去后便让人四处传播谣言说“商储”亏空了几千万元银根特紧董事们正在挖肉补疮云云。
这一谣言一出市民们惊慌不已惟恐自己的存款“泡汤”纷纷连夜到商储门口排起长队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杜的手下也趁时起哄前去提款。
最初商业储蓄银行的董事们仗着实力雄厚不以为然。可三天下来提取存款竟达总库存的一半。这下董事长陈光甫急得满头大汗再过几天存款定然会全部取光!因为这时挤兑的势头仍有增无减。
陈光甫感到背后有人在“拆台脚”但他无法追查根原要紧的是先刹住这股挤兑风于是急忙向中国、交通两行呼救要求紧急借贷预付提款。多亏两家总经理的支持陈光甫紧急借来两卡车银洋但挤兑之势已如决堤洪水他怎么弄也无法遏制这股狂潮。
到第4天下午陈光甫已无路可走急电南京财政部次长钱新之设法解决。
钱新之将商业银行的危机问个明白后不加思索地说道:“你去华格臬路找杜月笙就说我请他出面帮个忙。”
当天晚上陈光甫依照钱新之的指示来到杜月笙府上好话说到大半夜。
杜月笙自然领钱新之的情。他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在开门之前在商储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突然来了一队小汽车为的一辆牌号是“7777”。这是上海市民人人皆知的杜月笙之车。杜月笙等跨出车门申报存款3oo万元。
见此状况如潮挤兑的客户顷刻作鸟兽散。
杜月笙只需亮个相一场偌大的难关便闯了过来这令金融巨子陈光甫惊叹不已。
无独有偶四明银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明银行创立于清朝末年名义上是银行但实际上是一家钱庄该行由宁波人创办开始银行行址在宁波路、江西路转角和广帮的联保保险公司为邻。后来四明银行从宁波路迁到北京路、江西路转角的原上海华美书馆的部分基地上。
四明银行的经理叫孙衡甫他原来是一家钱庄的伙计但是工于心计很会盘算因而在业务上展很快银行最高存款额曾经达到4ooo万元成为上海较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全本小说网 www.QUAbEn-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