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三十八章 云起紫禁城(下)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三十八章 云起紫禁城(下)(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第二天清晨在位于隆宗门五间房的军机值庐内军机大臣们就辽东有功将士的迁升再次进行了讨论。Www!QUAbEn-XIAoShUo!cOM

对刘坤一、长顺、魏光焘和李光久等人的迁升及封赏众人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意见可对于冯华这些军机大臣们再次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因为知道了太后的想法徐用仪、孙毓汶等人在破格擢升冯华的问题上不再阻挠但在冯华的具体任职上几个人的意见再一次出现了不同。

翁同龢奏道:“皇上直隶提督叶志现已革职逮问遗缺可由冯华递补。”

他的话音刚刚落地徐用仪马上跪奏道:“皇上不可啊此事万万不可!臣以为直隶乃拱卫京畿的重地提督之职须由忠勇可靠之人担任方为妥善之计。”

“冯华为国为民出生入死、血战辽东大家都有目共睹此等忠勇之士不可靠谁人可靠?”翁同龢反唇相讥道。

看到翁、徐二人又要争论起来不明就里的恭亲王奕訢虽然对徐用仪、孙毓汶三番五次阻挠对冯华的任用不满但也觉得冯华担任直隶提督有点儿不合适。咳嗽了一声他上前奏道:“皇上老臣有话要讲。”

看到满脸皱纹花白胡须的皇六叔给自己跪下光绪皇帝忙说道:“恭王爷不必多礼有话请讲。”

奕訢道:“冯华虽功在社稷然毕竟任职时短一下子即委以直隶提督的要职并不妥当。臣以为直隶提督遗缺可由聂士成递补卫汝贵日前已被斩菜市口河州镇总兵遗缺可由冯华递补。”

这一番话说得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纷纷点头觉得提议甚好。

翁同龢其实也知道由冯华出任直隶提督的可能微乎其微之所以还提出来一方面是抱着个能争则争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打着以进为退的算盘希望在总兵的任命上能多掌握一点儿主动。见此情景他再次奏道:“恭王爷所言极是聂士成也确是直隶提督的恰当人选。但是臣以为我朝主要衅端来自海疆、来自东北边境将冯华的这样一支精锐之师放在陕西有点儿可惜了;况且现在辽东倭寇还需冯华之威予以震慑。”

虽然翁同龢绕个圈子反驳了自己恭亲王倒也不以为忤反觉得翁同龢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东北不设总兵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不能违背一时间他也不由得沉吟起来。

奕訢心中顾虑的事情早有庆亲王奕匡和孙毓汶抢先说出:“皇上东三省不设总兵这是祖宗立下的规矩万万不可违背!”

由于早已与翁同龢统一了意见光绪闻听此言也点点头:“祖宗的规矩确实不能轻易废除不过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有些事情也不可过于墨守成规。朕到有个想法可以在直隶临榆加设一个新的镇台任命冯华为总兵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此乃一举两得之法臣以为这个提议甚妥。”光绪的话音刚落因为资历浅很少在军机会议上多说话的文廷式立刻站出来支持光绪的意见。

翁同龢、恭亲王奕訢和李鸿藻也随后附和起来而翁同龢更是将此事的利弊分析的清清楚楚当然是利多弊少了。

虽然隐隐感到这样的处置还是有所不妥但庆亲王奕匡、徐用仪和孙毓汶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合适的反驳意见看到众人都不停的点头称是他们也就默认了这个提议。

当下按照刚才会议商定的结果光绪皇帝命令李鸿藻拟定对辽东大捷有功之臣的任命封赏诏书:两江总督、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抗倭有功特旨加衔少保;吉林将军长顺指挥有方调任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俱受其节制);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帮办大臣宋庆加衔太子太傅;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帮办大臣吴大澂加衔太子少师;新疆布政使魏光焘和浙江按察使李光久作战有功分别升任闽浙总督和浙江布政使;吉林防军统领冯华战功显赫破格擢升冯华为正二品临榆镇总兵之职;前金州副都统连顺戴罪立功精忠报国官复原职仍为正二品金州副都统;擢升贺国光为锦新营口道加正三品按察使衔;邢亮、李九杲为从二品副将之职;周天宇、黄德贵为正三品参将之职;林喜、萧山、冯德麟、刘三林、郑偃武和王英楷(此前在王英楷的要求下海城商团已经全部并入远征军。由于留守龙口街的义勇军在第三营的基础上又新扩编了第五营因此王英楷所部暂时编为义勇军第六营)等六人为从三品游击;张立三、张作霖、孙宝义、丁方、王承斌等五人为正四品都司……自冯华以下二十五人俱受盛京将军节制……

听完庆亲王宣读拟好的诏书众人都没有异议只有徐用仪又来多事:“金州目下还由倭寇占据臣以为连顺可改任锦州副都统。”

这徐用仪是想起太后“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话觉得连顺这个人虽然脾气又直又倔前一段儿又阴差阳错的与冯华搅在了一起但到底是蒙古镶黄旗人而且他对大清绝对忠心可靠由他在锦州就近监视冯华更为方便。光绪皇帝倒也觉得连顺改任锦州的话有道理这连顺既官复原职金州还被倭寇占据着何必再给个虚无缥缈的空职位呢?也就同意了。

光绪亲政后由于慈禧不愿意放权以皇上亲政伊始诸事生疏为理由规定凡是经过皇上朱批的奏章和军机草拟的谕旨事后都要送到储秀宫由太后复阅以资慎重。因此虽然军机处已经定下了封赏刘坤一、长顺和冯华等人的谕旨这道奏章还是照例被送到了储秀宫。不过因为皇上事先已经请示过她慈禧只批了个“知道了”就算是恩准了。

由迁升冯华引起的一场风波终于就这样暂时风平浪静了可对于中日战争“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却在军机处中引起了一场更大的争论。而已经偏离原有轨道的历史车轮由于鞍山、牛庄、营口和田庄台得以保全、长顺调任盛京将军(历史上本来是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调任盛京将军)和吴大澂等人没被革职反而得到封赏而朝着偏离的方向继续地向前滚动着。

义勇军在“辽河平原战役”中的三战三捷不但遏制住了中日开战以来清军连战连败的颓势使低迷的大清国势为之一振而且亦为义勇军今后的进一步展壮大赢得了有利的条件。上至帝王贵胄、封建士大夫下至工商学子、贩夫走卒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冯华和他的义勇军所取得的出色战绩交口称颂一时间朝野之间主战的言论又空前高涨起来。

其实早在1895年2月13日原先的和谈代表张荫桓和邵友濂被逐回国后清政府就重新下达了以李鸿章为头等全权议和大臣的任命并同时下令开复李鸿章的一切处分赏还了顶戴花翎和黄马褂。

这一段儿时间主战派与主和派本来就围绕着割地和赔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现在由于“辽东大捷”的出现更是让两派之间的争论白热化了。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