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排好部队的政训、练兵和布防等事宜之后冯华开始认真考虑起义勇军下一步的展计划。由于义勇军还担负着监视海城之敌的任务因此短时间内尚不可能回到自己的驻地“临榆”。而贺国光接到任命后很快就要启程赴锦州上任这样义勇军就面临着龙口街根据地究竟该怎么办的问题。
龙口街可以说是义勇军的起家之地对义勇军的展和壮大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那里不但有曾经支持过他们的父老乡亲而且还是包括贺国光在内的许多义勇军骨干的故乡从感情上讲也实在是让人难以割舍。
在前一阶段的对日作战中如果没有龙口街根据地在后勤方面的大力支持远征军想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是完全不可能的。在远征军作战初期可以说后勤补给完全是依靠龙口街的支持。进入作战的中后期虽说鞍山、牛庄战役和后来对海城及析木城的围困缴获和截获了大量的日军武器装备及后勤给养大大缓解了义勇军后勤供应不足的窘迫局面;而且由于义勇军战果辉煌开始引起了朝廷方方面面的重视长顺、刘坤一也从后勤补给上逐渐加大了对义勇军的支持但是龙口街根据地对远征军的后勤支持仍然占着很大的比重。
除了感情和后勤上的原因还有一点让冯华也是左右为难:挥河地区是冯华政治、经济模式的试验点虽然只是刚刚起步而且规模很小但它的后续展对冯华今后如何选择改革方向至关重要。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以龙口街为中心的挥河地区治安异常稳定经济展协会制定的各种政策、规章制度公平合理因此龙口街的工商业展极快如今已经俨然成为了吉林地区最大的药材、木材和皮货交易集散地。另外在周天宇的建议下龙口街的经济模式已经由原来的单纯输出原材料向着加工制造业转变。以义勇军为大股东先后成立了一批制药厂、皮毛加工厂、榨油厂、酿酒厂、粉丝厂和面粉加工厂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获利能力却大幅度增强极大的缓解了远征军后勤供应困难的不利局面。
可是义勇军的主力将来毕竟要驻扎在“临榆”及辽西地区而且贺国光也很快要去锦州挥河地区无论从交通、经济和战略地位上讲与蓟辽走廊都是无法比拟的因此龙口街根据地以后将以何种方式继续存在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冯华经过反复思考又与邢亮和李九杲进行了一番商议后一致决定:虽然目前来说龙口街根据地对义勇军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由于义勇军当前的力量还有限不可能全都兼顾到因此在龙口街除了仍然保留一支地方部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外要立即组织人力对一些重要部门和设施做好搬迁的准备工作。
在通过电报对贺国光、周天宇说明了他们对此事的观点并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后冯华立刻命令正在义勇军总部塔山铺处理倭寇间谍案的黄德贵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赶回龙口街。
龙城城外北去六十里道旁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村头有家客栈四合头的瓦房算是这个村子里最大的院落。客栈临街一面挂着个酒幌子卖些酒菜面食后院则留宿过往旅商平时的生意还算不错。只是目前正当春耕大忙时节而且这两日天气总是阴沉沉的上路的行人并不多因此显得有些冷清。
正是中午时分偌大个前厅只坐了装束各不相同的三位结伴客人。老板闲得无聊坐在柜台后面打瞌睡年轻的伙计也百无聊赖地坐在紧靠门前的一副桌子前面出神。这时一个大约三十几岁、相貌普通、商人打扮的客人走进了店门本来正在打瞌睡的老板听到匆匆的脚步声睁开眼睛呼唤着伙计:“柱子来客人了!”
那个叫柱子的伙计倒也麻利一边往里面让着客人一边吆喝着:“来啦——客官您要吃点儿什么?小店有卤牛肉、炖肉粉想吃野味有刚出锅的扒山鸡还有上好的烧刀子老酒。”
坐在屋角那副桌子前的三个人只管自顾自的吃饭并没有理会新进来的客人。直到这个客人向伙计打听去龙口街的路程时其中一个也是行商打扮的人才抬起头打量了一下来人。
柱子陪着笑脸向客人介绍道:“别说您老是去龙口街就是到龙城没有脚力今天晚晌怕是也赶不到了。您老不如在小店住上一宿明天一早再赶路后院客房的热炕头舒适解乏保您满意!”
那人倒很客气:“谢谢小哥了我看天色还早想多赶点儿路待会儿可否麻烦你到村子里帮我雇个脚力?”
柱子有些为难:“客官不是我推托正是农忙时节确实没有闲下来的牲口啊!”
客人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板着面孔问道:“那门外停着的马车是怎么一回事?”
柱子眼瞅着屋角的三个人解释道:“是那三位客人的车子。”
单身客人点点头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那就麻烦你给问一下看看能不能给捎个脚我可以多付银子的。”
“好吧!我就给问问要是不成您可别怪我。”柱子是多么希望他能够住下来啊!说不定老板一高兴还会多赏他几枚铜板的因此极不情愿的答应着。
经常出门在外的人特别通情达理为的一人没有犹豫就一口答应下来。除了柱子千恩万谢地代替人家打躬作揖那个客人也赶忙站了起来双拳一抱:“谢谢兄台三位何不过来一叙?”
对方也很爽快:“不如兄台移步咱们两桌并作一桌?”
新来的客人打量着对方三人只见为一人是个脸色微黑中等身材的青年男子浓眉大眼显得干练沉着小黑胡子底下雪白的牙齿分外引人注目。另一人年龄比前者稍微小一点像是个精明强干、身手矫健的跟班。坐在下手的第三人却是个头戴毡帽、短衣打扮车夫模样的人。
几个人边吃边聊随着一壶烧酒两碗肉粉下肚很快就拉进了双方的距离。表面上看几个人有说有笑好似十分的和谐投机其实双方心底下却各有各的想法。那个单身客人觉得如果能认识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将有利于自己今后的行动因此他显得特别热情一边不断的劝酒让菜一边不停的打听起龙口街的情形来;而留着小黑胡子的年轻人却对这个单身客人的一番话语产生了怀疑:从来开春进山的老客都是放排、买原木的哪里有这个时候收山货的?不过他没露声色仍然喝酒吃菜谈笑风生。
<!--PAGE 5-->
这个脸色微黑浓眉大眼、留着小黑胡子的年轻人正是急于赶回龙口街准备与贺国光、周天宇一起安排根据地搬迁安置事宜的黄德贵。他接到冯华的命令后知道事情紧急因此与自己的卫士小于日夜兼程的向龙口街赶去。到达棉花街后为了避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和放松一下因连续赶路而非常疲惫的身体他们将马匹寄养在旅店转而雇了一辆马车却不料中途歇息时遇到了这个疑点甚多名叫浦敬易的山货商。因为是顺路黄德贵暗自决定与他周旋一番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浦敬易很健谈一路上讲起关内关外的风土人情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个老跑码头的。他虽然也不时地问一些山里的事情打听土特产的行情但在黄德贵看来好像都是随口问问并不十分的上心。反而倒是对有关义勇军和开办工厂的事情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职业的敏感性和前几天生在塔山铺义勇军总部的那件倭寇间谍案更让黄德贵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全本小说网 www.QUAbEn-XIAoShUo.com)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