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五十一章 风雨起苍黄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五十一章 风雨起苍黄(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刚刚入睡不久的冯华又被窗外沙沙的雨声惊醒再看李九杲轻轻地打着鼾睡得正香。wWw,QuanBen-XiaoShuo,cOM夜静悄悄的但侧耳细听风声、雨声、打鼾声声声入耳。故乡情愁、进京诸事以及恼人的绵绵春雨扰得冯华百感丛生、彻夜难眠。

1895年4月27日清晨一夜都没怎么睡的冯华早早就起来了。轻轻推开房门一股凉风夹带着飘忽的雨丝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了些许的寒意。

吃过早饭冯华一行人离开了“大生字号”旅馆顶着润泽清新的朦朦春雨前往位于天津城东北角的三岔河口船码头。刚出旅馆大门老远得就听到报童卖报的吆喝声冯华心中暗想道:这个年代报纸印行的还很早呀!及至近前冯华现这个报童正是昨天遇到的那个孩子只听得他不停地喊叫着:“看报呀看报!看《马关条约》的最新消息。”

听到“马关条约”四个字冯华迫不及待地向报童走过去。因时辰还早大街上的行人并不多那个孩子也认出了冯华不待他话就殷勤地递过几份报纸:“先生看报吧!是有关《马关条约》最新消息的特刊。”

同样也很关心《马关条约》消息的李九杲、贺菱儿和龚芳等几个人看到冯华买报纸也张着伞围拢了过来。

展开报纸《直报》、《时报》的头版都用醒目的大字为标题:“中日条约昨日在马关签订”。冯华、李九杲等人最关心的是条款的具体内容。细看下来条约共为十一款:一、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二、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三、赔款库平银一万万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造工厂;七、日商产品免征一切杂税并可以设栈存放;八、享有最惠国待遇;九、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十、不得逮捕为日军服务过的中国人;十一、日军在两个月内撤出辽东、山东台湾、澎湖在两个月内办妥交割手续。

看完条约的内容冯华与其他几个人的感受却各不相同。李九皋、贺菱儿和龚芳等人无不义愤填膺李九皋更是把小日本和李鸿章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够。贺菱儿、龚芳虽然要比较含蓄可也是咬牙切齿愤愤不已;这种结果虽然早在冯华的意料之中但此时咋一知道确切消息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毕竟自己的努力还是没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命运。不过在失望之余冯华心里又感到了一丝欣慰:义勇军将士几个月的浴血战斗总算没有白费许许多多烈士的鲜血总算没有白流。赔款金额减少了一亿三千万两白银(含3ooo万两的赎辽费)总算为国家今后的展多保存了一些元气也让小日本少获得了一些展的资金这已经是自己所能求得的最好结果了。

早在冯华他们到达天津的那天中日和谈也到了最后的阶段由于事关重大李鸿章带伤参加了这次谈判。虽有授权签约的谕旨在身但他仍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力求让日方再有所让步。

谈判从下午三时许开始双方就最后的条款内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辩解。直至晚上八点历时五个小时之久双方才最终达成了此次和谈的初步协议。

多年后6奥宗光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追述道:李鸿章自到马关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费尽唇舌进行辩论。他也许知道我方决意的重要部分不能变动所以在本日的会谈中只是在赔款的金额及一些细节问题上斤斤计较而已......这可能是出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

报纸上刊载的这些条款内容正是李鸿章经过长达五个多小时交涉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最后文本。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大哥的沉稳冷静但看着相对平静的冯华李九杲和贺菱等人还是急于想知道大哥对条约的看法。几乎是同时他们一起问道:“大哥你是怎么想的啊?”

“我看这已经是李鸿章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冯华平静地说出了这个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结论。

“大哥你怎么还在替李鸿章这个卖国贼说话啊!”李九皋、贺菱儿等人都惊愕了:“义勇军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竟还是割地赔款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也敢签订真是天理难容!”李九皋的话代表了几个人的共同想法。

他们哪里知道如果不是冯华他们三个人意外地回到这个年代并影响和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进程那个《马关条约》将比现在的这个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冯华不能这样告诉他们只好说:“虽然咱们义勇军在辽东打了几个胜仗但从整个战争来看我们确是不折不扣地打输了。既然战场上打了败仗朝廷又一心求和你们觉得还能求得什么样的结果?弱国无外交啊!”

“那怕什么咱们接着打!我看小鬼子也没什么了不起在辽东还不是被咱们打了个屁滚尿流。如果继续打下去最后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李九皋不服气地嚷嚷着。

“对凭什么把台湾割给倭奴咱们义勇军才不怕它个***呢!”几个卫士也随声附和。

此时街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看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街头上人们议论纷纷言语激忿显然都无法接受这样屈辱的事实。

看着大家群情激愤的样子冯华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不成熟的念头不过他并没有贸然地说出来只是轻轻拍了拍李九杲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别着急啊!后边的日子还长着呢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小鬼子赶出中国的!”

由大胡同至海大道北口的沿河马路是天津城历史上第一条用现代方式修筑的街道整齐的砖石路面被春雨冲刷得洁整明净。雨还在下着不过已经比刚刚出门时小多了三岔河口码头已然在望。

“二水交流入海门一夕潮来集万船”的天津三岔河口是京杭大运河的转弯之处。从这里可北上京师、通州南下淮扬苏杭东通塘沽港、渤海湾西达东淀顺大清河、子牙河进入直隶腹地。此处舟楫式临商贾萃集每年过往船只达四、五万艘之多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水运中心。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奏准漕粮由火轮海上运输至三岔河口改用木船转运。当时天津的内河航运已经有小火轮出现但多是跑海河外国租界至塘沽港一线南、北运河还是以驳船为主尤其是在枯水期汽轮拖拉的驳船也会经常停驶代之以人力、风力为动力的木帆船。

驳船码头在距直隶总督行台不远的先登寺由于他们乘坐的那艘驳船正在装货冯华等人也不急于登船仍然撑着油伞站在淅淅小雨中谈论着有关“马关条约”的话题。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他们便被船主迎进了前舱。这艘驳船装运的是从营口转运过来的大豆除了船主、船工和他们八位客人倒也没有其他闲杂人等这让李九皋特别满意。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