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冯华和李九杲按照原定计划前去拜会翁同龢。WWw。QUanbEn-xIAoShUo。Com翁同龢的宅邸在东单二条胡同与礼士胡同相距并不甚远。大概是好事多磨二人又一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翁同龢今晚在军机轮值并未回府。冯华二人只得留下拜帖并再三拜托门房管事然后怏怏而回。
漫步来到大街上李九杲先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问冯华道:“大哥时辰还早咱们现在就回去吗?”
这次京师之行冯华从一开始就非常的低调:他知道义勇军只不过刚刚站稳脚跟并没有绝对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什么。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必定会引起各方政治势力的激烈较量因此义勇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既要避免卷入到这些争执之中又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矛盾左右逢源为自己争得最大的利益。
静静的沉思了一会儿冯华向李九杲说道:“四弟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也别浪费了这个晚上不如就改道去孙毓汶的府邸。”
虽然二人对这个避战主和、苟且求安的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由于孙毓汶毕竟在名义上还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且他为人乖巧圆滑行事好揣摩慈禧心理与大太监李莲英交往甚密并结拜金兰以后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因此冯华和李九杲本也有拜访他的计划。另外他们也都清楚只有进一步增强义勇军在后党心目中的好感才能让义勇军在今后的展中获得更多的便利。现在既然翁同龢不在府中那么去拜会一下孙毓汶也不错。
孙毓汶用过晚饭并没有向往常那样去书房看书而是一边喝着今年新下来的明前西湖龙井一边又回想起白天军机议事的争论:翁同龢、李鸿藻这两个冥顽不化的老家伙仗着有皇上的支持不论什么时候都与我对着干。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大清现在还是老佛爷说了算皇上就是再不甘心最终不是还得按照老佛爷的意思在《马关条约》的文本上签字盖印吗?
正当他还在为白天廷辩的胜利而心满意得之际下人忽然来报:“临榆镇总兵冯华求见”。
听到禀报孙毓汶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这个冯华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今天下午他已经从兵部轮值司员那里知道临榆镇总兵冯华偕同副将李九杲到达了京师。不过从公事上讲冯华他们既然已去过兵部报到那么只需等待传唤就可以了;另外从感情上讲这冯华也算是刘坤一和吴大澂的人。而刘坤一、吴大澂与翁同龢过往密切私交甚好翁同龢在军机议事时也没少替冯华说好话他怎么会绕过翁某人来拜访我呢?孙毓汶正在奇怪却忽然想起翁同龢今晚在军机轮值心下不禁有些明白。
手捻胡须冷然一笑又看了看拜帖和下面的那张礼单孙毓汶心里想道:“也罢不管他此来有何目的既然来了就听听他说些什么摸摸底也好。”
孙毓汶的府邸非常气派只从那间会客厅摆设的桌椅条案、瓷器古玩以及西洋自鸣钟等就可以看得出它的豪华与奢侈。厅内八支儿臂粗的蜡炬把大厅映照得如同白昼迎面的窗棂上挂着四扇晶莹夺目的串珠帘映着那晃动的烛光习习生辉。厅中桌几上的那些奇石异草冯华他们更是前所未见根本就叫不上来名字。
见孙毓汶起身迎接冯华和李九杲连忙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说了声:“临榆镇总兵冯华、副将李九杲拜见中堂大人!”
“不敢当不敢当!二位大人快快请起。你们在辽东三战三捷、光复析木城扬我大清国威乃是抗倭之英雄、国家之栋梁老夫亦渴望见你们久已。”孙毓汶满脸笑容十分热切地说道。
孙毓汶对二人竟然如此热情冯华和李九杲都不禁大感意外一时间也有些搞不清楚这个老狐狸到底是何想法。
待宾主双方坐定孙毓汶关切地问道:“二位将军是几时到的京城?”
冯华据实答道:“回中堂大人末将是今日午后进的朝阳门安排好住处后已去过兵部报到。”
孙毓汶抚着颌下的胡须故作惊异地回答:“啊!二位将军已经去过兵部了吗?这两天皇上龙体欠安军机处的事情又太多老夫也没顾得上往兵部大堂跑到让二位将军白跑了一趟。明日我就去兵部处理一下争取尽快安排你们觐见皇上。”
原来按照惯例外省武官来京觐见要在十天之内由兵部尚书填写绿头签在第十五天上才由部院长带入朝房等候引见。自雍正年间设军机处之后兵部其实已无实权况且孙毓汶是军机大臣兼任兵部尚书每日里都要在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兵部更是早已是形同虚设负责外省武官来京觐见倒成了几项主要工作之一。
没等冯华二人说话他又再次问道:“不知二位将军目前下榻在何处啊?”
“受岘帅(刘坤一字岘庄)关照爱护冯华来京后暂时住在礼士胡同岘帅的一处别院之中。”冯华据实回答。
孙毓汶频频点头说道:“当前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全靠岘帅与冯将军力挽狂澜才让朝廷留有一丝体面。皇上可是日夜盼望冯将军从前线归来啊!”
“大人如此说实在让末将汗颜这次来京城还有很多地方要仰仗大人予以提携照顾。前番只因辽东战事初定倭奴桂太郎仍盘踞海城一时间无法分身未想却让皇上垂悬冯华诚惶诚恐。”冯华恭谨地说道。
“好说好说!冯将军年轻有为将来必定会前途无量。” 孙毓汶嘴上应酬着心中却不无得意地想道:这冯华倒还知趣也知道来走我的门路。
为了这次京师之行冯华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他知道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夹缝之中他必须妥善处理好与各方的关系绝对不能在此刻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倾向来否则将很可能给义勇军的事业带来灭顶之灾。此次拜访孙毓汶他就是为了要联络一下感情不给人留下一面倒的印象尽量避免后党对义勇军的猜疑。
三个人谈话的气氛异常轻松融洽厅中不时地传来几人的笑声如果被不明内情的人看到很难相信他们只是第一次见面。在又谈了一些辽东战事和京城风物之类的话题后二人遂起身告辞。
送走冯华和李九杲孙毓汶拆开礼单的封口一张面额五千两的全国著名票号——“日升昌”的银票露了出来。看着银票上的数字孙毓汶不禁又是一愣:这冯华出手还真大方呀!
要知道清初文官正一品大员的年俸银和柴薪银加在一起也不过36o两另有禄米18o斛外加部分蔬菜烛炭银和灯红纸张银没有一个官员能够靠它维持生活。雍正、乾隆年间各级官员的俸薪银翻了一番同时为了避免官员贪污另加了一项养廉银。虽然这笔养廉银远远过正俸但那些不合法收入仍然成为大小官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孙毓汶当然也不会例外。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还真是没错。冯华的主动拜访、谦恭谨慎以及一份儿重礼立刻就让孙毓汶改变了对他的一些看法:本以为这个冯华在辽东叱咤风云也是个眼高于顶、脾气又臭又硬的人谁知一见却还颇通世事、很知道些眉高眼低。‘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底下又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免俗。看来这个冯华到是可以拉拢一下!不过‘人心隔肚皮’还是应该再试探一番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