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十二章 君臣初相会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十二章 君臣初相会(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毓庆宫上书房中灯火通明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但脸色依旧苍白、身体看起来还比较虚弱的光绪皇帝正斜靠在龙椅上与自己的师傅翁同龢说着话。wWw,QUAbEn-XIAoShUo,CoM

“翁师傅听说这几日朝中各大臣为冯华的那篇《变法自强疏》争论得很厉害你给朕说说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最近一个时期都没有上朝的光绪向翁同龢问道。

尽管与光绪的关系极为亲密可翁同龢依然恭谨地施了一礼然后才答道:“回皇上自前几日太后亲自颁下懿旨着军机处及部院卿寺堂司各官对冯华的《变法自强疏》签注讨论以来立刻就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诸大臣议论纷纭、各抒己见纷纷上书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其中不乏有认为该策背离祖宗之法实属大逆不道进而予以痛骂者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基本接受了冯华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认为此说对中学与西学的关系论述的颇为有理。”

听到这里光绪插口说道:“朕也觉得冯华此说提的确实很有道理颇能在心中引起一些共鸣。这个冯华真是有经天纬地之材事事都出人意表竟然被他想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么一个说法来。翁师傅朕的身体已经好多了明天你就单独引见冯华来见朕朕实在是有些等不及了。”一提到召见冯华光绪又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苍白的脸上显现出了一抹淡淡的红晕。

看到皇上那副急不可耐的表情翁同龢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皇上求贤若可的心情他亦深有同感。他何尝不是也渴望再见一见冯华听听他对改革变法的看法特别是“渡海援台作战”是否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充满爱怜地看了一眼皇上翁同龢有些无奈地说道:“好吧!明日军机议事完毕后臣即带冯华来觐见皇上。不过皇上切记情绪一定不可过于激动以免病情有所复。”

轻轻地点点头光绪又把话题转回到冯华的《变法自强疏》上来:“既然众人已基本认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那朝中各大臣对冯华变法方策的置疑又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置疑最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很多人对冯华在《务本篇》中关于‘务本以保名教’的论述颇有微辞认为其中很多观点都论述的不够精辟准确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牵强附会未能真正说清楚‘名教纲常’与‘西学’之间的主次关系;其二对冯华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提出了疑问认为其设想虽然可谓是稳妥之策但全面放开各种政策非但不合祖宗之法而且还会有荡众心、毁名教之虞。”翁同龢答道。

微微摇了摇头光绪说道:“冯华归自西洋自是于中学认识不深他能有‘务本以保名教’这样的见识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朝中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在这些问题上做文章;还有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绝对可以说是奇思妙想。今《马关条约》已签其中‘增开通商口岸、放开机器进口以及允许外国人在大清就地设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的规定实际上已经使我大清的国门向洋人洞开。你就是不设‘经济特区’又能挡得住洋人的东西进来吗?‘经济特区’的设想不但能将对外开埠通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而且因为其区域有限、影响不大即使有所不足亦可以及时就正、引以为戒岂可因其微有瑕疵就予以全盘否定。”

光绪这番极有见地的议论令翁同龢既欣慰又惊讶。欣慰的是皇上真的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而且看问题也能从大处着眼已经有了些英明圣主的气魄来;惊讶的是他对‘经济特区’的作用竟然认识得如此深刻:“皇上实在是睿智圣明、深谋远虑。今日俄国公使喀西尼还专门向总理衙门提出抗议称《马关条约》增开的商埠都在南方对俄国来说是大大的不公平要求增开旅顺、大连为通商口岸。如果大清不予同意今后与各国再生纠葛俄国将不会进行帮助和调停。就如皇上所说与其被迫增开商埠还不如主动设立‘经济特区’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翁同龢自内心的称赞让光绪也禁不住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有些得意。不过马上他的神色又黯然下来大清的国势真的是江河日下《马关条约》的伤痛还没有抚平俄国又来趁火打劫。恨恨地骂了一声“无耻之极”光绪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在御案前慢慢走了两圈之后才将又有些激动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轻轻叹了一口气光绪泄气地说道:“甲午新败国势日蹙大清现在还有说‘不’的资本吗?既然已经都开了那么多的商埠又何必在乎多开这一两个。回头让军机处议一议吧!”

皇上哀痛沉重的样子令翁同龢心中也非常难受大清真的只能这样任人欺凌宰割吗?如果多几个像冯华这样有勇有谋的人国势何至于如此啊!想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忍不住开口说道:“皇上臣以为陛下刚才提到的建‘经济特区’将对外开埠通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的设想或许就可以用在这件事上。咱们如果将旅顺、大连设为‘经济特区’应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翁同龢的建议光绪不是没有想过可东北乃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在旅顺、大连设立“经济特区”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又琢磨了一会儿光绪犹豫着说道:“师傅的这个想法朕刚才也考虑过。要说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法子但唯一可虑之处就是怕太后和诸位大臣不会同意。”

“皇上有些过虑了这件事反对者肯定是大有其人。不过太后到不一定会反对皇上没感觉到近一个阶段太后对变法一事也很是上心吗?”老谋深算的翁同龢有条不紊地为皇上一一剖析着。

稍微沉吟了一下光绪若有所思地说道:“太后近来确实对变法很热心据说对冯华的这份儿变法方策更是反复看了好几遍。听说太后还打算诏令各督抚也对《变法自强疏》的利弊得失进行奏对。看来太后对冯华也是非常重视啊!”

皇上内里的意思翁同龢心中很明白冯华此次进京行事极为低调既没对哪一方表现得特别亲近也没对任何一方予以冷落颇让人有些摸不清他的意图。如果贸然加以栽培将来很有可能会给己方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麻烦。

仔细地考虑了一番翁同龢谨慎地对道:“皇上臣观冯华此人虽然心机深沉但为人却尚可称得上光明磊落。他此次进京尽管是两面逢圆对所有的军机大臣和各部院长官都一无例外进行了礼数极为周到地拜会但是从他对微臣几番推心置腹的情形看他对皇上还是相当忠心的他所谋划的那些事情也都是站在皇上的角度予以考虑的。再从其提出的‘调和两宫循序渐进’的变法方策看他的这些行动也应该都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的。另外刘坤一、吴大澂两人与臣关系非浅他们所大力举荐的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微臣认为对于冯华这样智勇兼备的人才我们还是应当不遗余力地将其争取过来。”

翁同龢这番透彻入理的分析打消了光绪心中产生的那一点儿疑虑。他点了点头决然地说道:“好吧!明天军机议事的时候师傅借着俄国人要求在旅顺、大连增开通商口岸的事由将在此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提一下。如果实在争执不下不妨就报到太后那里做最后的定夺。只要能一雪前耻让大清中兴朕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走下去。”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