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站在台湾的地图前已经整整一个小时了却依然没有想要挪动一下的意思。wWW、QuanBeN-XiaoShuo、cOM短短几天内台湾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已经与他原来的设想大不一样。
当初冯华在提出“组织志愿军渡海援台作战”的设想时是经过了一番深入细致考虑的。他知道台湾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之所以失败除了有主持台湾防务的唐景崧布防失当调度乖方任用非人治军无方这一要原因外外无援助内无捐资饷尽械绝以及台湾文武官员纷纷内渡军心、民心动摇这两个因素也同样影响很大。对于如何解决这几点不利之处冯华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他先是通过翁同龢获得了光绪对此事的认可与支持并使得与自己关系密切且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的刘坤一提前回任两江总督配合自己实施“志愿军渡海援台计划”。然后又让翁同龢与刘坤一对唐景崧、刘永福等“台湾民主国”主要领导人进行暗示“朝廷不会坐视台湾不顾”以坚其抵抗之心。最后再与刘坤一联系电报提醒唐景崧倭寇很可能会在澳底登6务必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务。
冯华这一系列的安排按说考虑得相当全面只要“台湾民主国”的决策不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小鬼子想在短时间内占领台北地区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冯华千算万算却仍然漏算了一点由于阅历经验不足导致他对人性的理解出现了一丝偏差也使得台湾的战局并没有按照他预期的方向展。
冯华的失误来自于对唐景崧认识的片面。按照冯华的想法唐景崧既然有勇气成立“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了大总统的职务就表明他还是有相当爱国之心的再加上翁同龢与刘坤一的那些暗示应该能够坚定其抵抗倭寇侵台的决心。可是没想到由于列强迟迟未对“台湾民主国”的成立表示支持唐景崧的那一点继续抗战的信心早已经烟消云散了他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才能平安无事地回返内6。因此对于翁同龢、刘坤一的暗示他不但根本就未放在心上而且仍然做出了“在台文武官员自行选择去留”的决定。而这一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是驻防澳底的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依然如故地率部内渡致使澳底的防务异常空虚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台湾军民的抵抗士气。如果单纯只是这一点的话冯华到不是毫无考虑和准备最令他意外的是在自己和刘坤一再三提醒“日军登6的地点可能选择在澳底”后澳底和三貂岭竟然还是在几天内就相继失陷。对于这样的现实冯华心中充满了无奈:要知道在飞机没有出现之前实施登6作战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整个世界近代军事史上恐怕也只有中国会如此轻松地、接二连三让小鬼子登6成功。而且在澳底和基隆之间还有一个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三貂岭天险可是怎么会也只坚持了两天就告失守呢?
接到倭寇偷袭澳底的消息唐景崧在佩服刘坤一、冯华料敌机先的同时也重新对军力进行了部署。不过由于倭寇同时也在基隆、沪尾动了佯攻他手底下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并没有多少。只能派陈国柱、包干臣各带一营兵勇增援澳底和盐寮;命驻守狮球岭的胡连胜所部六营迅赶往三貂岭布防;再次催促林朝栋所部1o营迅北上接替狮球岭防务;并抽调基隆、沪尾各地部队约1o营向八堵以东推进。另外刘坤一和冯华预测的准确性也使得唐景崧开始认真考虑他们疏散兵工厂、军火库的建议于是命令丘逢甲加快疏散的准备工作。
6月28日凌晨日军登6部队在护卫舰艇大炮的支援下再一次对澳底和盐寮展开了攻击。其中第一旅团第二联队的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工兵中队坐着汽艇在两里宽的范围内对盐寮实施了大规模的登6作战。吴国华指挥台勇尽管打退了日寇的两次登6进攻但自身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伤亡率高达六成。在弹尽粮绝援兵又迟迟不到的情况下力不从心的吴国华只得带着残余的三百余人退向澳底。其实吴国华并不知道包干臣带领的一营援军一大早就已经赶到了盐寮但远远望见日舰炮击盐寮的恐怖场面他又带兵私自退回了三貂岭。
澳底的情况同样非常不妙原来驻守在这里的曾喜照所部两营土勇早在陈波率领护卫营赶到之前已先行溃散。好在陈波以及前来增援的陈国柱先后带领一营台勇及时赶到方才稳住了澳底的阵地。而且这里还有四门格林炮也大大缓解了倭寇进攻的压力。
中午时分近卫步兵第一旅团第二联队及两个工兵中队、两个炮兵中队全部从盐寮上6。下午二时整日军在高千穗号、浪号、吉野号等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开始从海6两个方向进攻澳底。面对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日军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虽竭尽全力仍寡不敌众在全军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不得已放弃阵地退向三貂岭。而日军在两天的登6战中也付出了伤亡三百余人的代价才占领了澳底。
当晚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近卫师团第一旅团主力由澳底登6并在此宿营。次日第二联队以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的兵力继续向西进犯越土岭到达顶双溪并由顶双溪向三貂岭推进。
三貂岭海拔7oo米位于澳底和基隆之间是台北第一高山。此处上下凡一里半只有一条羊肠小径可以通过实为澳底通往基隆的军事交通要地也是基隆东部的天然屏障。过岭后道路分为两支大道通瑞芳达基隆;小道则通吴朱珵、暖暖街达八堵并可绕及狮球岭后方。
当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率残部退到三貂岭时胡连胜率所部六个营也刚刚赶到。闻听澳底失守他一面指挥士兵匆忙构筑防御阵地一面派出小股游动部队向东面顶双溪方向警戒。由于损失太大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所部并没有参加三貂岭的防御。陈波和陈国柱径直撤回了台北而吴国华则因为自己和手底下的兵勇都是当地人只是退到家乡瑞芳就停下来进行休整。至于包干臣的援军和原来驻守在这里的徐邦德的那营防军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日军携带辎重行军十分吃力而且沿途的百姓也都拒绝与日军合作。日军只有强拉山民做民夫用绳子系于他们腰间由士兵监督鞭打使役。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十几公里的山路竟走了一个上午。直至中午时分日军第二联队的主力方才抵达三貂岭下。
三貂岭山道险恶易守难攻进攻的日军只能排成长长的一路纵队。刚刚过了半山腰山顶上突然枪声大作一个班的十余个鬼子尖兵一下子就全给报销了。日军的这次进攻本来也是试探性质的遇到台军抵抗当即退回山下。下午三时日军在炮兵中队到达后开始用大炮猛烈轰击山顶。台军由于没有重武器只有干挨打的份儿近一个时辰的炮击给台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此后日军不断通过步炮结合反复炮击山顶胡连胜率部坚持到第二天下午终因部队减员过大、士气异常低落放弃了三貂岭。同日日本大本营为加强攻台力度命令作为预备队而分别驻于琉球与澎湖的日本近卫师团第二旅团和比志岛支队35oo人增援作战。
此后两天日军虽在瑞芳又遭到了吴国华以及本是要增援三貂岭而来的广东守备刘燕所率领的炮兵队地顽强抵抗但终因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瑞芳也终告失守。攻占瑞芳后日寇势如破竹又连克吴朱珵、暖暖街侵略军的兵锋已经直指基隆。
冯华暗暗叹了一口气心中不由得又烦躁起来:从目前的形势看基隆腹背受敌失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失去了基隆台北和沪尾的防守也势必更加困难。为今之际只能希望林朝栋可以及时赶到狮球岭并牢牢地将小鬼子牵制在那里给志愿军入台赢得一些时间……
就在冯华为台湾的局势苦思冥想、忧心不已之际忽然屋子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哗声。皱了皱眉头冯华刚要开口问就见邢亮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不断对他进行劝说的李九杲和刚刚从锦州回来的贺菱、龚芳。脸色一沉冯华问道:“老亮怎么回事?我不是说了吗没事先不要打搅我!”
大哥眼神中的关爱和责备以及李九杲、龚芳不断在后面拉扯自己的衣服让邢亮心中禁不住犹豫了一下。不过咬了咬牙他还是闷声说道:“华哥‘救兵如救火’台湾现在的形势如此危急咱们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全部就绪你到是同意不同意由我领兵去台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