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然而台湾的秋天却远不如北国之秋来得浓郁来得悲凉。Www,QUAbEn-XIAoShUo,cOM天空依然是艳阳高照草木也还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青翠苍郁只有稻田中那幸免于战火的禾实累累的金黄色波浪才让人恍然间想起原来秋天已经到了。
尽管新竹附近的百姓刚刚经历了一场国丧家亡的巨变但志愿军的到来以及暂时缓和下来的战局又让他们惶惶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人们一如往昔开始为着即将到来的“中元节”紧张地忙碌着。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就是民俗中的鬼节。在古代七月的中元普度是一年中的重要祭典而在台湾社会中元普度更是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十七世纪以来大6百姓冒险来台拓荒毒虫猛兽、瘟疫疾病以及劳累械斗都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九死一生”就是当时拓荒者生活艰险辛劳的真实写照。台湾的中元普度祭祀的就是这些客死台湾曾经与他们亲如兄弟的拓垦者。不过进入十九世纪后七月的普度祭奠又增加了为保卫乡里而牺牲的人们因而这一传统民俗除了有佛、道两教的宗教内涵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邢亮原本并没有对这个传统的节日太过重视在他的印象中“鬼节”不外乎就是给亡者烧纸钱的日子他如今哪有功夫和心情去关注这种民间的祭祀活动。不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听了吴汤兴等人关于台湾“中元节”的介绍后却灵光忽现:参加中元普度的仪式祭祀那些开拓宝岛、抵抗侵略的死难者岂不正是一个动员民众、团结民众的大好机会?
自为期三天的“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顺利结束所有的工作都按照会议形成的决议按部就班地开始启动。除了留下参加训练班的人员各路群雄大都6续返回了自己的驻地。刘永福也未在北埔多做耽搁第二天就赶回了台南开始对黑旗军各部的部署重新进行调整;负责兵工厂、军火库等重要设施迁移工作的丘逢甲在与邢亮交流后觉得迁移的事宜早不宜迟还是尽量抓紧为好。因此在黎景嵩返回台中后没两天他也匆匆地赶了过去。
另外由黑旗军、新楚军、新苗军以及其他各部义军高级军官组成的抗日联军游击干部短期训练班也在邢亮的亲自主持下正式在金广福公馆开课。“哗啦”一下子住进了一百多号人使得金广福立时便热闹了起来。每天出操、训练的“一、二、三、四”上课、讨论的热烈场面还有业余时间教唱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游击队歌》等抗日歌曲给这金广福公馆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以至于没有多久就连北埔的乡民、孩子也都能够哼唱上几句。
与此同时为了迅提高义军的战斗力志愿军还应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人的邀请精心选派了一批干部进驻新苗军各部帮助他们整编训练队伍。一时间从中坜、南寮、杨梅、湖口到关西、竹东、新竹、大溪、北埔整个新竹地区都掀起一个整训、练兵、大比武的热潮……
新竹下枋寮义民庙是全台义民庙的总坛始建于乾隆53年(1788年)由于乾隆皇帝曾三赐御笔褒忠匾额遂更名为“褒忠亭”。每年的七月普度来自桃园、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人都会成千上万地涌向下枋寮祭奠义民。不过今年的中元节普度却由于丘逢甲、邢亮、黎景嵩以及众多的台湾知名人士纷纷参加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特殊含义。
随着初升的月亮慢慢爬上东山打开“鬼门”的时刻到了只见义民庙山门前那些上书着“庆赞中元”的灯笼同时点燃了起来。庙里庙外一片灯火通明光明将引导鬼魂从地狱来到人间庄严隆重的祭奠仪式以迎请鬼魂的形式拉开了序幕。
邱逢甲、黎景嵩是得知邢亮要亲自参加今年的中元节普度特意从台中赶过来的。此刻他们二人与邢亮、萧山共同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等台湾知名士绅以及当地望族的族长。再后则是新苗军的吴汤兴、徐骧、姜绍祖、陈起亮;新楚军的杨载云、李维义;黑旗军的吴彭年、赖永兴;以及新竹、苗栗两县的文武官员1oo余人和一众百姓的代表。上千人的队伍秩序井然众人虔诚恭敬地依次在前殿的香炉焚香礼拜再用三牲、五果、山野百味祭祀供奉在前殿的三山国王、神农黄帝和观世音菩萨。等这一切都顺利结束众人又按照顺序进入后殿真正的中元普度祭祀仪式这才正式开始。
下枋寮义民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庙内供奉着乾隆亲笔书写的“敕封东褒忠义民位”的神牌大殿上方悬挂着乾隆御笔“义魄千秋”和“义烈长昭”的褒忠匾额。庙后小山岗上就是著名的义民冢。摆放在冢墓前的祭品极为丰盛除了牛、羊、猪三牲之外尚有鸡鱼、米糕、果品、菜蔬等十碗、十碟、十荤、十素以满足八方鬼魂的口食之欲这就是普度仪式中的施食仪式。
浮云遮月夜空变得忽明忽暗迷离的夜色使得祭祀的场面益沉重起来。担任今年祭祀仪式炉主(主祭)的邱逢甲整了整衣冠又向四方行毕大礼这才面色肃然地开始宣读祭文:“八方大众爷、义民爷、万善爷、好兄弟……同是我同胞手足义烈男儿。在世为保四乡黎民百姓在天以保地方清净安宁。去岁甲午仲夏中日失和其理屈在倭奴既夺我藩服又犯我辽东、山东再犯我台湾。逢甲上承天命下秉民意愿与刘大将军、辛总指挥、黎议长诸人同心同德守土保民……望诸公在天之灵佑护我等驱除倭奴保我桑梓……”
星辰冷落秋夜无声。丘逢甲这篇异常凝重、沉痛的祭文令整个义民冢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语的悲怆气氛。踏着沉缓的步伐邢亮、萧山和王承斌开始了他们以现代方式举行的公祭。三个人先代表全体志愿军将士向义民冢敬献花圈然后几名号手吹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一排战士向空中鸣枪致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当头更见砥柱中流。我们的前辈千辛万苦开拓的土地岂能让它沦入敌手;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又怎可容忍野兽肆意践踏!辛某不才亦不忍台湾就此沦为异域百姓流离失所、国丧家亡。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全体志愿军将士誓与台湾父老乡亲携手同心共御外辱……”夜静悄悄的唯有邢亮那低沉有力的男中音还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虽然志愿军与众不同的祭奠方式以及邢亮充满感染力和煽动力的祭词都完全背离了传统祭祀的规矩但由于它充分表达出了台湾民众保卫家园、誓不从倭的意愿与心声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而且相比于邱逢甲那文绉绉的祭文邢亮的话更富有漏*点更让人们感到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姜绍祖的曾祖父姜秀銮就是当年开北埔的先民领在场的众多客家人亦是当初开台湾先民们的后人所以当邢亮讲到“我们的前辈千辛万苦开拓的土地岂能让它沦入敌手;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又怎可容忍野兽肆意践踏!”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万分。方才还飘荡在义民冢上空的悲郁与哀戚已经被一扫而光一股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壮烈感油然升起于每一个人心头。
中元普度在当地属于大型的社会活动一般要持续九天。“鬼门”打开后乡民们轮流按日供食祭祀以保平安。而那些施给众鬼的供品由于有法师的科仪人们认为食后会带来好运因此抢取供品的“抢孤”活动就成为了整个普度过程中最热烈、最欢快的场面。普渡的尾声是“关鬼门”等拆除完灯蒿请钟馗押解孤鬼归回阴间后整个的普度祭祀方才宣告结束。
不过邢亮、邱逢甲、黎景嵩这些民主国的领导人以及抗日联军的那些将领们却没有这么富裕的时间与民同乐。绝大部分人都在主祭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一早就立即赶回了各自的驻地邢亮、萧山在与丘逢甲、黎景嵩又进行了一番交流后也匆匆上马与王承斌、徐镶、姜绍祖以及姜绍祖的二哥姜绍基等人返回了北埔。
时辰已经不早明晃晃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邢亮他们催马加鞭跨过竹林桥沿着通往竹东、北埔的大道一路疾行道路两旁的竹林、茶园很快都被甩到了身后。
虽然下枋寮距离北埔并不太远但一行人到达北埔也已是中午时分。进入北埔上街邢亮正待与姜绍祖等人分手却不料被姜绍祖拦住:“总指挥反正回去也是吃饭不如各位就在我这里吃顿便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