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之路”的14站(续上章)受难之路共有14站每站都有标记或建有教堂其中的最后5站集中在圣墓大教堂。WWw、QUaNbEn-xIAoShUO、cOm
第一站被称为“执政法庭”是彼拉多审讯耶稣并判处他死刑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安东尼亚城堡14世纪人们在城堡的遗址上建起了一个马木鲁克学院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期它是穆斯林总督的办公室和法庭。如今此地是穆斯林欧乌亚学院所在地。
第二站是耶稣被罗马士兵鞭笞的地方。1927~1929年意大利建筑师巴鲁齐在此修建了一座“鞭打教堂”。祭坛上的教堂屋顶绘着一顶巨大的荆棘王冠墙上的三扇彩色玻璃窗户刻画着耶稣被鞭打和彼拉多洗手的图案。
一路走过判刑和强加十字架教堂、方济会圣经研究学校、锡安姐妹修道院、耶稣的监狱来到第三站——耶稣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倒之处。1856年亚美尼亚天主教会买下这块地皮建起一座教堂现在里面开设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展出一些考古掘出的第二圣殿时期的文物。
紧邻的是第四站一座亚美尼亚的“圣母**教堂”。教堂地窟的马赛克上绘着一双拖鞋的脚印圣母马利亚正是站在此处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背负十字架从身边走过肝肠寸断。
第五站被称为“古利奈人西蒙教堂”是1895年由方济会士所建。耶稣被十字架压倒后士兵们见他实在没有力气了就强迫一个从旁边路过的古利奈人(古利奈是北非的一座城市)替耶稣背十字架到刑场去。
穿过一排飞拱来到第六站。这里是圣维洛尼卡的房屋原址后人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亚美尼亚教堂纪念这位善良的妇女教堂内还有圣维洛尼卡之墓。传说耶稣被押送刑场时许多人站在街道两旁观看一位妇女勇敢地走上前为耶稣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垢耶稣的影像也留在了她用的那块头巾上因此这位不知名的妇人被称为“维洛尼卡”意为“真正的相似。”
下楼时那个犹太女人看了他们三个一眼收走了钥匙。走到街上老城已经笼罩在一片黑暗中远处有车灯亮了一下。
雅丽最先走过去她跟在让的身后手下意识摸着兜里的糖有些心不在焉。这样混乱的一天已经觉得累了。
牧在驾驶座上雅丽已经自动上了副驾驶。站在车边他绅士的开了门。在最靠边的地方坐好他也坐进来离得很近手背摩擦到黑大衣的边角赶紧缩回来。把那颗糖果拿出来把玩。
一路上谁也不说话只能注视着两边的景色灯光闪烁一点点离开老城进入了新城的繁华街道。
随处还是能看见荷枪实弹的士兵在街上巡查偶尔有一些警察模样的人询问路人。这个城市随时都处在戒备中夜幕中也在设防。相比之下特拉维夫确实宽松很多至少不会到处都是军人。
新城街道很宽敞车不断加快但是比起下午朝纲不要命的方式已经好多了。牧开的很平稳风吹乱了一些头反而让脑子清醒起来。
总在想他那段没说完的故事老城经历的这个下午还有那个家庭。
放松之后疲倦不断蔓延从凌晨出到现在竟然没有吃过东西。把那颗糖果拨开放进嘴里含着。很甘甜有一丝野果的香气。管他好不好呢反正已经来了耶路撒冷喜欢不喜欢都走不了了。
侧头看他在夜幕中注视着远方似乎在想事情不敢打扰。他严肃起来的样子比老爸还吓人。刚刚没听指挥他生气了吧?一会儿会不会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