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艘万吨级货轮甲板上突然闪烁了奇异光芒照耀着原本月光下平静的海面毫不知情的水兵们纷纷从自己的卧舱跑上战舰的甲板好奇的观望着这安达曼上空不可多得的奇异景观这是真正的奇迹之光。<a href="http://www.QUaNbEn-xIAoShUO.com/book8/0/1/" target="_blank">全本科幻小说</a>这样的激光拦截船团一般由2艘万吨级货轮组成每艘万吨级货轮甲板上都装有6~8个激光射装置在这些高能射线的攻击范围内一枚枚来袭的火箭弹和炮弹在空中被击毁幻化成绝美的午夜烟火。
每套激光拦截系统均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武器射击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为激光提供动力的化学燃料箱。其中武器射击系统主要负责对空射激光波束拦截空中飞来的炮弹。指挥控制系统则主要负责目标的探测、截获和跟踪。传感器不断地监视天空随时现飞来的炮弹。一旦现目标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引导武器系统进行瞄准射击。甲板之下的每个化学燃料箱可以支持武器射击系统连续进行5o次拦截射击。
这些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主要通过高聚焦、高能激光柱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射到火箭弹或是炮弹上从而使其在半空中爆炸。而机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每射一次的费用主要就是使用化学制剂的费用仅仅是数千美元远远低于这些炮弹落在滩头上所将给共和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每次拦截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最多可以同时跟踪5o枚飞越战场上空的炮弹一分钟可以精确摧毁大约12个空中运动着的目标。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印度6军Bm—21“冰雹”型122毫米4o管火箭炮所射火箭弹的飞行时间仅为3o秒左右可以说是拦截环境中难以对付的目标。虽然在高能激光的拦截之下仍不时有几枚成功的穿越拦截火力落在滩头阵地上但是对于追求火力密度的火箭炮而言这样的打击显然难以实现其原先的战略目标。
自2o世纪6o年代现代激光技术问世以来各国的军工学者们便一直致力于军用激光技术和将其作为武器战场部署的可能性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读为此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但是要将日趋成熟的激光技术运用在全新的武器系统上。各国的光学精英们无一例外的面临着一系列技术上的挑战:先需要研制出输出功率或能量足够大的激光器其次需要研制出能够使激光束精确瞄准和跟踪目标的系统还要了解高能、大功率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的特性并找出解决影响激光束传输的办法。最后需要研究激光与目标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设计激光武器提供技术层面的基础。
虽然经过4o多年来不屑努力世界各军事强国在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探索过程中已在以大型基地为依托的战略激光武器和小功率的单兵激光致盲枪、舰载激光眩目镜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一度被寄希望于在战区前拦截敌方近程地对地导弹、火箭弹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却迟迟无法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的研制领域美**方无疑是世界范围内的“先行者”。曾一度试图在韩国、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地区部署的美国6军“鹦鹉螺”型激光反火箭系统便是由著名的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研制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制的“机动战术高能激光项目”的氟化氘化学激光系统展而来。
这个简易的高能激光炮由氟化氘化学激光器、雷达、激光束定向器、火控系统等组成分别安装在几辆车上可以在地面机动氟化氘激光器功率为4o万瓦射孔径o.7米能对付1o公里内的战术飞行目标。一旦现目标几秒钟内就可将其击毁。强激光武器的激光以光束传播命中率极高激光束质量近于零几乎无后坐力因而能迅转移火力在短时间内拦截多个目标。因而能迅转移火力在短时间内拦截多个目标。缺点是随着射程增大激光束散角增大功率密度下降毁伤效果降低恶劣环境对其影响也很大。
虽然在1996年~2oo4年间“鹦鹉螺”型激光反火箭系统在美国内6白沙导弹靶场曾多次成功的拦截了来袭的火箭弹和迫击炮弹但要将其真正的运用于实战美国6军却依然有着众多的顾虑。“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最大的毛病是系统复杂、准备时间长。
以“鹦鹉螺”型激光反火箭系统为例这种激光炮的射装置虽然一再经过集成和缩小但其配套系统光是用于运载雷达和燃料等设备的大型卡车就需6辆左右。在射之前还需要4名技术人员花费6个小时调试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果运用伊拉克战场之上“鹦鹉螺”型激光反火箭系统还没组装完毕进行火力突袭的反美武装早已打完走人了。
与许多常规武器的研制工作相反中**方的激光武器研究却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看似不可思议局面的产生却实际上正是有赖于中国国防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和落后的状况。在缺乏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建国初期共和国辽阔的天空仅能依靠少量的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实施防御。在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观的客观条件下在元件器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水准仅略次于美国的激光技术却为中国的本土防空和战略反导带来一线生机。
在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者的支持下1964年中国科学院便组建了激光专业研究所—上海光机所主攻高功率、大能量的强激光器研究工作。1974年王大珩率团出访美、加透露了大6国产强激光装置已打出了中子的消息令美**方大为震惊。1986年上光所更建成命名为“神光”输出功率过1o12瓦的强脉冲激光试验装置。使中国的激光武器系统从试验室第一次走向了战场。
在战略激光武器的研究层面上中、美、俄等国的展方向大致相当均是强化大型中红外线化学激光射装置的反卫星空间打击能力和战略反导能力。不过海、空、6三军战术激光武器的研制方面中美两国却有着不同的展方向。美国的空军yaL-1a机载激光射装置体积庞大主要被装载在于类似于波音747的大型飞机之上用于摧毁大气层再入阶段的弹道导弹目标。而中国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方向却是近程激光防御系统可以广泛装载于中型、重型战斗机之上用于摧毁空对空导弹和战机。
在海、6军激光武器的装备方面中**队的投入并不比美**方少。虽然双方面对的威胁来源不同但是威胁的方式却是相近的—火箭炮。三八线以北那数万门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令驻韩美军寝食南安而伊拉克军营旁时不时的火箭弹袭击更是震撼着美国的石油安全精明独立的以色列人只所以愿意与傲慢的美国政府联合研制激光武器正是由于来自黎巴嫩南部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