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龙的力量—南海扬第一卷 爪哇海 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三)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一卷 爪哇海 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三)(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但是此刻这些来自北国的军官显然没有几乎阻止自己的战鲸进入战位因为在他们的胸前无一例外的顶着印度海军士兵的枪口。印度海军“辛杜格霍什”号潜艇的舰长—印度海军中校萨克胡亚正微笑的注视着眼前这些愤怒的兰色瞳孔。“我们要借用你们的潜艇来击沉我们近海的那些麻烦。”

“孟加拉湾可以说是全世界各大洋之中最适宜于潜艇作战的海域之一。现在空战打得这么热闹印度海军苦苦积累和集结起来的潜艇部队不过来插一脚就真的有些说不过去了。”面对着“上海”号航母舰桥上的巨大电子屏幕身为中国南海特混第一海空攻击集群司令的徐杰大校微笑的看着已经进入全面白热化的战场注视着中印两国的空中雄鹰不断变幻的高频率的攻防转换。转身向自己身边的战友—“上海”号航母的舰长马澜中校说道。

诚然如徐杰大校所说的对于潜艇部队而言孟加拉湾的确是条件优越的战场这片西嵌斯里兰卡、北临印度、东以缅甸和安达曼—尼科巴海脊为界南达斯里兰卡南端的栋德拉高角与苏门答腊西北端之乌累卢埃角的连线为界的辽阔海域总面积为217.2万平方公里总容积为561.6万立方公里平均水深为2586米。

它的北部湾顶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巨型三角洲。流入这片海域中的其它河流还有印度的默哈纳迪河哥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她们千年如一日的流淌构成了孟加拉湾的大6架这宽为161公里以北部和东部为较宽向海一侧6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的6架大部分由砂组成向海一侧多为粘土和软泥有好几处被一些海底峡谷切割。其中有恒河峡谷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外方深达732米;安得拉、克里希纳和马哈德范等峡谷分布于该湾的西边缘。在这些复杂的近海海域为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提供了最好的庇护这是依托着这片大6架的掩护印度海军的狼群才牢牢的控制着孟加拉湾的北部阻断着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驶近孟加拉国的海域向印盟两国的战场提供更多的空中掩护。同时也将孟加拉脆弱的海军封锁在自己的军港之中。

而由大6架向南则进入了孟加拉湾的深海海盘地区这个辽阔的深海大致呈“u”字形分布平均深度达45oo米。盆底有两个特征:北部有很直长达5ooo公里的东经9o。以及由6架沉积物冲积而成的恒河三角洲。东经9o度海脊的顶峰水深约为2134米其北端覆盖着恒河三角洲的沉积物。三角洲分布着树枝状的沟渠。借此沉积物可以运移到较远的深海盆。这些沉积物育出世界著名的大型冲积堆又被称为“深海扇”多由6源堆积物组成。它们是中新世中期以来喜马拉雅山脉明显上升为深海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堆积物质的结果。孟加拉深海扇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向南延伸2ooo多千米面积2oo万平方千米总体积5oo万立方千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堆。

在这个深海战区之内小型的常规动力潜艇将难以体现其自身的优势深海是属于大潜深、高航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猎场在这片领域即便是数量众多的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也难以突破由中国海军新锐的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构成的防线。所以自中国“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进入孟加拉湾以来中印两国的海军便保持着相应的默契印度海军极少进入深海进行冒险而中国海军则与近海的大6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而印度海军自身拥有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在经过了突袭香港的冒险之后此刻原有3艘的“先进技术艇”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阿育王、孔雀王、拉杰拉杰只剩下“拉杰拉杰”号这一艘还硕果仅存。印度海军显然并不愿意拿这最后一艘“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来冒险根据中国海军的情报此刻“拉杰拉杰”号正龟缩在印度西部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之中在印度东部印度海军并没有可以使用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这也许正是徐杰大校对即将开始的中印潜艇战仍保持着乐观预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当然中国的情报部门并没有漏算俄罗斯政府租借给印度海军的2艘“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但是自俄-印联合的“方块a”战斗机中队在马六甲海峡上空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之后莫斯科便已经意识到了即便再提供更多的新锐武器和精锐部队帮助印度作战对实际战区的影响也将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只能刺激中国的军工系统更快的赶俄罗斯的领域优势。所以莫斯科已经通过秘密的渠道向中国政府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印度洋地区已经部署的任何武器都将不会再以任何形式直接参与中印之间的冲突。而2艘“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更在中**方的卫星监控下离开印度东部的母港莫斯科向中国表示他们已经向印度索回了这2艘攻击型核潜艇。这并非是俄罗斯与印度政府之间双簧只是莫斯科并不知道指挥潜艇的俄罗斯教官在离开军港之后没多久便被印度海军的水兵胁持此刻这2艘“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已经在众多印度海军常规动力潜艇的掩护下突入孟加拉湾的深海海域向中国海军的“江苏”号航母战斗群逼近。

第一艘被中国海军现进入孟加拉湾的深海海域的印度海军潜艇是“F”级(Foxcrot“狐步”)常规潜艇—隶属于印度海军东部舰队第8潜艇中队的“维拉”号以柴油为动力的俄制F级常规动力潜艇显然不适于执行此类长途奔袭的任务。在印度洋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这艘潜艇在白天的航渡度以4节为均的机动中几乎是一场灾难。舱内温度高达摄氏5o度迫使艇员泡在齐颈深的水中降低体温。此类潜艇的电池缺乏冷却系统更使充电变得非常困难。因此“维拉”号不得不经常上升水面接收来自加尔各答的指示并对电池充电。

常规潜艇在水下巡航时艇上的柴油机因为缺乏空气要完全依赖蓄电池提供动力。当蓄电池的电量耗尽后潜艇就要上浮到水面或通气管深度用柴油机给蓄电池充电否则潜艇就只能停在水里不能动弹了(而且通常情况下潜艇也不会等到电池耗尽才上浮充电)。而上浮对于潜艇的隐蔽性是非常不利的。潜艇充电时柴油机要出很大的声响很容易被敌方水声设备探测到。常规潜艇的充电时间动辄几个小时长时间的充电作业很容易暴露但是如果减少充电量又要频繁上浮多次充电。但是此刻为了维持前进的力量更为印度海军的预定战略目标“维拉”号还是在这没有月色的孟加拉湾的水面之下上浮到通气管状态进行航行。

“看来印度人是认定我们的攻击手段够不到它才如此张狂。”站在“上海”号航母舰桥之上马澜中校看着逐渐明显的印度海军的“维拉”号的信号由于是在可见度不高的夜间“维拉”号在用通气管状态下航行航可以1o节左右。要知道第一艘被击沉的通气管状态航行的潜艇现它不是倚赖噪音、也不是通气管的尾迹而是天气很好情况下通气管排出的烟。不过即便如此柴油机开动时巨大的噪音仍然使这艘老旧的潜艇宛如是“敲着锣鼓在前进。”

不过“维拉”号敢于在这个时候以通气管航行状态前进更是缘于其认定此刻自己正处于中国海军的防潜薄弱区相对最大得威胁倒是来自航空反潜力量而不是水面和水下反潜威胁。国际海军的通用规则是视3oo海里为敌严密前沿防潜区在这个区域随时可以出现敌潜艇前沿部署敌人水面舰艇上起飞的反潜战机可以进行严密监控的区域。不过此刻激烈的空战情况下中国海军携带机载反潜搜索雷达和反潜声纳系统的俄制卡-28型和自行研制的直-9c型反潜直升机显然都无法起飞。

而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所广泛配备的反潜火箭深弹和深水炸弹都只能用于近距离对潜艇的匍匐或粘贴攻击。即便是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大量装备的“鱼-7”型反潜鱼雷虽然采用了先进的oTTo动力度高达45节声导融合了欧洲技术已经比原型号有很大的提高。这种鱼雷装备9o年代后建造的各型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但是此刻对于远在8o公里距离上的“维拉”号也只能是鞭长莫及因为这种鱼雷的理论射程也只在11公里以内。如果要有效的打击印度海军“维拉”号潜艇那么中国海军只能出动在“江苏”号航母水面战斗群附近担任着警戒任务的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虽然无论是使用鱼雷还是潜射反潜导弹对于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来说击沉“维拉”号潜艇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前提是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都将为了这次攻击而暴露自己的位置。这对于以隐蔽为第一要诀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都是得不偿失的。而对于印度海军来说出动如此庞大的潜艇编队要一举突破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水面战斗群的反潜网便需要先确认和现中国海军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位置否则这次在这次突袭的过程之中隐藏于水下的中国虎鲨随时有可能突然冲出将印度海军的狼群撕成碎片。

竟然注定在这场关乎印度未来命运的海战中要有人牺牲那么与其让众多相对先进的新型潜艇以身犯险那么不如让“维拉”号这个老兵来投石问路毕竟用他的牺牲来换取中国海军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或o93a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都是值得这样的投石问路对于印度海军来说虽然悲壮但是至少可以说是有效的。

此刻在“维拉”号潜艇的舱内所有的印度水兵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注定要降临的死神。他们相信自己将引出中国海军水下最后的屏障帮助2艘“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成功的突入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禁区”完成一次真正的绝杀。但是他们错了并不是错在他们是否注定会灭亡而是错了结束他们生命的模式。他们将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反潜的最新利器—长缨。

现代潜艇对水面舰艇的最主要的威胁是反舰导弹。一旦确定了水面目标位置潜艇部队能够从数十、甚至1oo至2oo千米外动凶猛而致命的潜对舰导弹攻击使原本担任反潜任务的水面舰艇顷刻变成被猎杀的目标。因此远距离的反潜作战手段对于水面舰艇至关重要。反潜直升机固然是远程反潜的主力但是其滞空时间毕竟有限更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起飞。因此作为依托水面舰艇的远程反潜武器是必要的选择。

中国海军从7o年代便开始研制远程反潜导弹但是直到仿制美制mk-46鱼雷成功后才真正有了实质进展。这种被称为“长缨-1”型的反潜导弹自诞生之初便一直被扑朔迷离的迷雾所笼罩虽然国际上一直对这种中国海军迫切需要的武器充满了好奇和关心。但是中**方却对于他们的种种盲人摸象般的推断和猜测从未给予过正面的评论和证实。根据权威的《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这种导弹的战斗部是“鱼-7”型反潜鱼雷空中弹道最大射程为25公里水下弹道6公里。当然这些数据并不是《简氏防务周刊》的内部情报而是来源于同类型的美俄第一代反潜导弹—RuR-5a“阿斯洛克”(asRonet-14“石英”舰载型的参考数据。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即便此刻中国海军真的使用这种最为远程的水面反潜手段都无法奈何“维拉”号。

此刻位于“江苏”号航母外侧防御圈的中国海军o52c型“兰州”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威海”号缓缓的放慢了自己航行度布置在舰艇中部的导弹射架徐徐打开。随着一团刺眼的火光和雷鸣般震撼的咆哮一枚6米多长的喷射着橘红色的尾焰向那么茫茫的夜空之中。早在2oo4年初世界各国的军事情报人员便注意到在中国海军o52c型“兰州”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上装备了一种新型反舰导弹。它的圆形包装/射筒与中国鹰击-8系列的方箱式射器完全不同。根据权威人士的判断这是中国最新研制的鹰击-62反舰导弹。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此刻孟加拉湾上根本没有敌方水面舰艇的情况下“威海”号驱逐舰射这枚反舰导弹又有什么用意。

就如一直以来的形成的惯例由于两国之间历史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的情报部门始终保持着对中**工产品的较为准确的感知。早在西方各国对中国海军的“长缨-1”型反潜导弹还处于懵懂状态时俄罗斯军方便透露中国海军的“长缨-1”型反潜导弹的弹径和长度与“鹰击83”反舰导弹相差不大其射包装筒能够安装在“鹰击83”射箱类似的支架上。因此中国海军很可能采取鱼目混珠的形式将“长缨-1”型反潜导弹装上“鹰击—83”型反舰导弹支架而部分驱逐舰和护卫舰在一至两组反舰导弹射筒位置上装填“长缨-1”型导弹射筒。这样的作法将可以无声无息的使中国海军的舰艇获得应付全方位威胁的能力。这一推测很快得到了西方各国的重视但是很快俄罗斯方面又自行矛盾“长缨-1”型反潜导弹是圆形射筒有别于反舰导弹的方形射箱。这一自摆乌龙的行径立即被西方各国嗤之以鼻认为俄罗斯人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连中国这种神秘导弹的外形都没搞清楚。

但是此刻的事实却不得不证明俄罗斯人是正确。中国海军的“长缨-1”型反潜导弹诚如他们所说的采取的是与反舰导弹混装模式部署的。其改进型采用圆形射筒不过为了与o52c型“兰州”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上所装备的鹰击-62反舰导弹取得一致而已。但是俄罗斯人并不清楚的是“长缨-1”型反潜导弹所具有的优越的性能。这种导弹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远达过13o千米拥有2马赫以上的度制导系统先进战斗部威力大智能程度高

当“维拉”号的方位数据被测定之后中国海军的士兵便把此数据传输给火控系统的计算机就计算出“海长矛”的飞行弹道并把飞行弹道数据输给“长缨-1”型反潜导弹。导弹按此飞行弹道就能飞到目标上空。导弹采用近乎助推弹道式的作战轨迹飞向目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上海”号航母的舰桥上徐杰大校独自莫念着这一代伟人—**《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名句。在他身后远离战场在这夜色之中显得格外孤寂的“上海号”航母之上回荡着一悠扬的乐曲这乐曲同样出自于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的手笔。不过它有一个应景的名字—《火焰》。

随着“长缨-1”型反潜导弹到达目标上空后弹内的减降落伞自动地从导弹内弹出由于降落伞的减作用把与降落伞连在的武器系统一起拉出不过这次为“维拉”号的准备的并不是鱼雷。而是集束的深水炸弹。降落伞在炸弹下水时与之分离。而密集的深水炸弹在水中降至一定深度后自动爆炸由于爆炸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声浪将可怜的“维拉”号用水压碾成了碎片。

“维拉”号的灾难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第一枚“长缨-1”型反潜导弹的射中国海军“江苏”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护航舰艇上闪烁起了一个又一个诡异的火光毫无疑问那是中国海军抖出了用来缚杀水下苍龙的血腥长缨。(全本小说网 <a href="http://www.qUAnbEn-xIaosHuo.com" target="_blank">www.qUAnbEn-xIaosHuo.com</a>)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