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中华-第22节 亲王奕訢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节 亲王奕訢(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吴届生看看众人,谨慎的说:“有些情况,总司令交待不能外传,你们只管服从命令就是。”

郑思奇说:“我不管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个计划倒是可以一试,不过关于撤退的问题,我们要多做打算,飞艇受天气影响太大,我看我们要多做应急准备。是否可以考虑从海上撤退?”看起来郑思奇来了兴趣。吴届生欣慰的笑了。

“你不再认为是叫你们去送死了?”

“我原以为你们是叫我们去紫禁城捉皇帝,你知道紫禁城多大啊,即使捉到他们,也根本无法全身而退。要是搞个什么暗杀之类的倒还可以,要活捉难度太大。”

沈逸飞也说:“嘉庆年间有反清义士联络中太监攻入紫禁城,可惜也只是意气用事,昙花一现而已。”

郑思奇又问吴届生:“是啊!最关键的是你们如何有办法让小皇帝和西太后一起离开北京城呢?”

吴届生神秘的说:“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北京,紫禁城。西太后正召集军机大臣商量应对红军的策略。

西太后满脸的怒气,虽然30岁不到,但是几年的垂帘听政已经使她颇具帝王之气,也不再完全依靠恭亲王奕訢。所以她毫不留情的怒斥奕訢。

奕訢唯唯诺诺不敢抗辩。西太后转而问惇亲王弈誴:“惇亲王你怎么说?”

惇亲王小心的说:“臣以为,恭亲王所言可以商榷。”

西太后怒火中烧,拍着台子大骂:“一帮没有用的东西,祖宗传下的江山竟被你们这样糟塌。”

两位亲王见西太后如此大怒,连忙俯身下跪,都不敢再言。惇亲王偷偷责备地看了身旁的薛福辰一眼,薛福辰心知肚明,连忙叩头,“回禀太后,此事不怪两位王爷,都是奴才们愚钝,听了俄国人的谗言。惇亲王原来并不同意此事,都是奴才一直劝说,惇亲王这才勉强同意。”

西太后正愁没处发泄,指着薛福辰大声呵斥。

翁同和和薛福辰素有交往,不忍心看薛福辰这样替人受过。忙向上叩头,替他说好话,“薛福辰一心为国,为江山社稷着想,只是一时糊涂,望太后明察。”

两个亲王借坡下驴一起为薛福辰求情,仿佛是他一个人惹怒太后一般。一旁伺候的大太监安德海平日里没有少收薛福辰的好处,再者可以卖两位王爷的人情,于是在一旁劝解,“太后凤体要紧,凤体要紧。”

东太后为人宽容也替薛福辰说好话。“妹妹不要动怒,一班蠢才,好在他们也未曾答应俄国人什么,事情还可挽回。”慈禧这才止住怒气。

不过慈禧气仍不顺,对着恭亲王奕訢挖苦道:“说什么以夷制匪,银子是花了不少,可是那些洋人只会说空话,哪里见过什么行动。英国人说他们中立,法国人也说中立。现在俄国人倒好,跑来让我们退回关外由他们来调停。亏你们还说可以商榷。”

东太后也唉声叹气,“是啊!如今可以依仗的也只有荣禄在天津的十多万人,还有曾王的蒙古马队了。”

慈禧感到头痛,摇摇手让众人退下。两位亲王和几位大臣施礼跪安。

慈安见众人已走,柔声对慈禧说:“妹妹今日对六爷未免过于严厉了吧。其实六爷和洋人周旋也是为了大清社稷,听说英国人和俄国人一样,都希望我们能暂时退出关外再图谋略。”

慈禧长叹一声,“曾国藩兵败南京,李鸿章和左宗棠又一蹶不振,现在举国上下已无可用之兵,不过如今轻言放弃还为之过早。我已令曾格林庆去了南昌,希望他们能够牵制反贼侧翼为我们争取时间。毕竟荣禄在天津还有十万新军呢!”

<!--PAGE 5-->

慈安提醒慈禧:“这可是我们最后的家当了。”言下之意,如果连这十万人也完了,就再也没有本钱了。

“要不一会儿,我让小安子传话给六爷,俄国人那里也别说绝了,再和他们谈谈,最好能让他们直接出兵。”慈安见慈禧不语试探着问她。慈禧默默点头,表示同意。

从紫禁城出来,各位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各想各的心事。惇亲王素来和恭亲王政见不合,不过此时他倒也赞同恭亲王的想法。自曾国藩兵败身亡之后,江南局势是大势已去,更本不可能有转机的希望,西南红军和大理的白军兵和一处,已经攻陷昆明,看这个趋势,四川贵州也保不住。湖南的都兴阿在长沙脚下再败于红军,主力尽失,如今困守长沙,长沙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李鸿章在南昌倒还有一点实力,可惜新败之师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天津的新军看着还行,实际上士气低落,根本不堪大用。可是就是这样的部队,是朝廷花了倾国之财力买了英国人的装备,请了英国人做教官,花了一年才辛苦操练而成,真可以说是最后的家底了。所以他比较赞同恭亲王暂时退守关外的意见。不过自己的心腹薛福辰却不大赞同与俄国人交易,今天果不出他所料,西太后一听就大发雷霆。还好薛福辰够机灵,及时为自己解了围。

恭亲王奕訢感触更深,当年他和皇兄奕詝是最有望登上皇位的两位皇子,而自己无论文韬武略都略胜奕詝一筹。可惜的是自己的老师比不上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奕詝受老师杜受田指点在皇考面前却处处胜过自己。

结果皇考尊祖训秘密立储留下遗诏“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自己一心想继承皇位,振兴社稷,富国强兵的愿望彻底落空。

奕詝成为咸丰皇帝后,自己被封为恭亲王。虽然亲王是皇考封的,但“恭”字却是皇兄赐的。一个“恭”字所承载的恩泽和深意,奕訢绝对是心知肚明的。当年的心境历历在目,不想十多年后自己帮助两宫太后夺取政权,正准备发奋图志,大搞洋务,强国驱夷,自己刚刚才权倾朝野的时候,却再遇打击。

走出宫门的时候,迎面吹来一阵风,虽是夏天,却有如冬天的寒风。不由得想起12年前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道光皇帝宁冥驾的周年。十八岁风华正茂的自己代皇兄咸丰皇帝奕詝前往道光皇帝的慕陵致祭。那时刚刚在帝位斗争中失败的心情。春寒料峭,陌头积雪犹存。一路上,经芦沟桥,过荆柯山,渡拒马河,看晓风残月,听马蹄声碎。

如今看着冷清的紫禁城他再次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曙色分林表,迷离隐远村。

<!--PAGE 6-->

泉流溪口合,鸟语陌头喧。

石勒碑何在,荆卿墓尚存。

当年曾驻跸,今日泪双痕。

<!--PAGE 7-->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