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高尔察克身后的门被猛地推开,发出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余程万身穿黄呢上将军服,走了进来。
余程万仍是中将,只是出于方便考虑,在出国前,被授予临时上将军衔。
室内的几人与余程万,认识一年多了,都熟悉了。其中,谢苗诺夫还是余程万的酒友。虽然瞧不起黄种人,但大家都是军人,国防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多少还保持几分敬意。何况,中国人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够做成美味。联军之中,国防军伙食最好,大家连吃带拿,自然要给几分面子。
谢苗诺夫吃惊的问:“余,你怎么进来的?”
余程万忽略了这个白痴问题,不控制司令部,他怎么进得来,直接了当的说:“我国总理殷切希望,能够与高尔察克阁下会面。其它事情,与我无关。”
热南几人做出这等事来,无非意在黄金。俄罗斯虽不富裕,却也是称雄几百年的大国,国库里的黄金储备,还是很惊人的。
既然余程万只要高尔察克,几个人也就很快达成妥协。形势比人强,余程万明显已控制了司令部,现在征求意见,只是不想翻脸而已。热南、谢苗诺夫几人都不是傻瓜,不会用头去撞墙。
离开司令部后,高尔察克与余程万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出乎高尔察克意料的是,中国总理真的希望能与他见面。在国防军的营地里,高尔察克见到了副官米留可夫。
稍后,高尔察克就与整装待发的国防军部队,一起乘卡车出发了。他决定去见见中国总理,事已至此,还能坏到哪里去?失去了黄金的俄临时政府军,迫切需要支持。
这两年来,国防军为在寒冷地区作战,做了充分准备。无论是卡车、武器、服装,还是物资,都针对防寒,进行了专门的设计。每个国防军的官兵,都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帽子、围脖、大衣皮靴和手套等,应有尽有。
国防军在赤塔专门预备了运输机,在六架战斗机的保护下,这支小小的飞行编队,直非中国。此后的行进速度大大加快,花了两天时间,中途换机四次,1920年4月8日,高尔察克飞抵安庆。
第二天,我与高尔察克开始了会谈。
我拿到高尔察克的资料,已经有段时间了。
高尔察克,1875年出生,13岁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1906年,高尔察克凭《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的积冰》一书荣获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奖赏—大君士坦丁金质奖章;欧战爆发后,在波罗的海舰队任海军军官的高尔察克,屡立战功。1916年,高尔察克晋升为海军中将并出任黑海舰队司令,战功卓著。1917年,高尔察克宣誓效忠临时政府。1918年在俄国的临时政府中,高尔察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1919年夏,高尔察克被宣布为俄国最高执政官。1919年8月,高尔察克指挥大军,由东向西全面进攻。战争之初,大获全胜,列宁在《真理报》上,号召“一切为了东线”、“必须用全力粉碎高尔察克”。后来,一败涂地。
早知道他会汉语,但听到高尔察克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我心里仍有几分意外。中国话不是那么好学的,能够说成这样,一是下了苦功夫,二也说明了他的天赋。我在警惕之外,平添了几分恶意——高尔察克想必不会是因为中俄的传统友谊,而努力学习汉语的吧?!
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高尔察克就是再厉害,也无济于事。双方情况天差地别,力量、处境相差悬殊。中国只是获利多少的问题,而俄临时政府已经是生死一线了。
简单的涵喧之后,双方是一阵沉默。高尔察克明知此时开口,不利于谈判,然有求于人,他毫无办法,只能先开口,“不知总理阁下,在百忙之中,与我相会,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