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军官被问到了那“100俄亩”奖励的问题,问如果撤退了,是否还有奖励。总的来讲,莫尔恰诺夫将军知道此时稳定军心的重要性,派下的军官基本还是头脑清醒的。在迅速与莫尔恰诺夫将军汇报后,这些军官答复说,承诺的奖励依然如故,只是巴尔瑙尔不利于作战,作战区域改成鄂毕河防线了。这一战结束后,一切照发。不会因为你们服从命令,而取消奖励的。
在撤退的时候,莫尔恰诺夫将军出于稳定军心考虑,宣布与士兵同甘共苦,最后撤离巴尔瑙尔。当然,这只是一个宣传。第二天上午,白军大部撤离之后,莫尔恰诺夫将军也就撤离了。
撤退进行的很成功。红军一直到第二天才恢复了与新西伯利亚的联络,两天后,才重新组建了指挥部,又过了两天才初步稳定了军心。这时候,白军不仅把部队都撤离了,连原来准备放弃的许多物资,都运的一干二净,还抓紧时间运送了一批支持白军的平民撤离。
莫尔恰诺夫将军到达前线后,主要抓军事,采取了调整防务,组织撤退,建立新防线等,策略,并颁布实施了“军功赏罚令”,“战役奖励令”——“100俄亩奖励”。这些措施的实施,稳定了防线,并有力的鼓舞了白军士气。此外,还稍微严肃了军纪。这里说“稍微严肃”,是因为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只处理了十分过分的行为。
同时,莫尔恰诺夫将军在托木斯克、巴尔瑙尔等地,非常彻底的落实了土地政策——“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该政策是斯托雷平改革的深化,或者说“土地村有”的改版。土地政策规定: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由政府担保,赎买拥有土地在100俄亩以上的地主的土地;具体金额按照市价交易,七年内付清全款,每年利息5%;政府免除其它所有税目,并将唯一的农业税,降低到10%;政府为了支持贫困农户,为其提供了小额无担保免息贷款,来支持其发展生产;云云。
土地政策,在前线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
这里面原因很多。
一来这个政策比较而言,基本公平;地主的损失较小,农户在减免税收的情况下,也负担的起。要知道,俄罗斯的农业税收很重。原来沙俄的农税高达百分之三十几,苏维埃的农税也没有降低多少。现在减低到10%,农户只要添些儿钱,基本就能够支付给地主的本息了。说白了,高尔察克也是被逼急了。狗急还要跳墙,何况是人呢。凭俄罗斯临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没有外国的资金,高尔察克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支持的。背着抱着一样沉,高尔察克干脆就用来收买人心了。
二来俄罗斯临时政府现在是高尔察克的独裁统治,实施了军事管制,配给制等制度;前线这些地方,莫尔恰诺夫将军更是一手包办,独揽了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地主除非造反,还真没有地方说理。而勾结苏维埃红军更不可能,那儿的政策更狠。红军的政策,要苛刻很对——不论是对地主,还是对农户,都知道红军来了,实行的政策,还真不如这里。而且,莫尔恰诺夫将军也做了很多工作,在部队里统一思想。针对苏维埃的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俄罗斯农民生活”的口号。于是,在妥善的引导下,地主们更加仇恨苏维埃了。
三来俄罗斯临时政府是下定了决心,组织措施很得力;莫尔恰诺夫将军直接把土地政策的实施,宣传和落实工作,都划入军事体系——军法的审判是严厉而迅速的,限制了办事人员做手脚。且整个实施过程,在中国顾问的指导下,少走了很大的弯路,政策贯彻执行基本是公平合理的。自然也就减少了很多的阻力。此外,莫尔恰诺夫将军光在这一地区发放的小额贷款,总额就高达一百多万,约为五十万中国元,自然也取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土地政策影响深远,它为俄罗斯临时政府争取民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就像苏维埃取得了工人阶级的支持一样,俄罗斯临时政府取得了农民的支持。此后,在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广为宣传下,苏维埃控制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再次兴起,有力的支援了绿军的活动,减轻了俄罗斯临时政府军受到的压力。不过那是后话了。
8月8日早晨,飞艇在国防军战斗机的护航下,于国防军赤塔基地平安降落。
余程万、王元瞿等人到现场去迎接。
至此,新西伯利亚行动全部结束。
此次行动中,龙牙共出动战士四十二名,只有十九人生还。其中,重伤六人,轻伤九人。重伤中,有三人生命垂危,一人需要截肢。此外,龙牙在归国途中,还携带五具牺牲战士的遗体。当遗体抬下来时,王元瞿当时就掉眼泪了。
……
一个月后,英灵殿。
刘叔同等十八人,一起护送着战友的骨灰,以及灵位,送进英灵殿。
尽管我亲自从庐山医院调去了最好的医师,王海如仍然不治。
刘叔同重伤初愈,脸色苍白,手捧孙子方的灵位走在最前。然后,是一只手臂的赵飞扶着一条腿的张明——这是他俩最后一次参加龙牙的行动了。方明手捧弟弟方兴的灵位,步履蹒跚,他嘴里喃喃地念道着“我回去可怎么说……”——方家还不知道此事。
……
国防部长陈士诚参加了葬礼,他没有发言,只是对每个灵位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军礼。
PS:“新西伯利亚行动”任务简报:“……损失:出动42人,生还18人,其中2人重度伤残;战果:……苏俄红军新西伯利亚指挥部确认摧毁……”